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总共部署了12条促进民营医院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其中也有不少创新举措,如鼓励发展专科、加强人才学科建设、将更多民营医院纳入等级评审等等,迅速引起了行业内广泛关注。
四川省医院协会副会长、社会办医分会会长景秀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办医发展。此次,四川一系列推动民营医院规范发展的政策举措,正是在她带领的行业团队的积极推动下形成的。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景秀京所在的四川省医院协会社会办医分会,组织开展系统性行业调研,形成了《四川省社会办医机构生存与发展调研项目(2023)的情况报告》,四川省相关主管部门在此报告基础上,又多次召开专题调研会,形成共识后出台《通知》。
民营医院的“十字路口”
谈到为什么要引导“规范”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景秀京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社会办医,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数量、人员队伍都在不断扩大,而由社会力量所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民营医院已达到26583家。对比之下,2022年一年新增464家,2023年一年则新增1353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此外,加入民营医院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仅2022年到2023年,全国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就增长了15.2万人。
“近年来,很多社会资本进入健康领域。此前为了支持社会办医,我国在2010年提出了‘非禁即入’的政策。现在随着社会办医力量的不断壮大,我们发现,如仍按照以往‘非禁即入’审批,势必造成社会办医爆发式增长,带来一定监管难度,同时,又形成不必要的行业竞争,也是对社会资本投入的一种浪费。我们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现有社会办医存量上加强指导监管。”景秀京补充道,“此外,当时鼓励社会办医是基于限制公立医院扩张,丰富医疗供给的多元化形态,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发展需要。而疫情之后,国家提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公立医院采取多院区办院,也形成了对民营医疗市场的‘挤占’。”
广西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余小宝也分析认为,当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一体化发展;医疗资源系统化,形成完整的医疗闭环,病源被拦截;公立医院多院区建设、“千县工程”县医院提标扩能,人才被虹吸;价值医保实行总额付费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民营医院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此外,随着近年来医保政策的调整、医保监管力度的加大等外部医改环境的变化,不少民营医院关停倒闭。“民营医院真正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时候分析下一步做什么,以及如何差异化发展的问题了。”景秀京说。
从“散养”到“同质化”
《通知》提出,将更多民营医院纳入等级评审:将执业满三年、未定等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批有序纳入等级评审,推动民营医院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保障质量安全。
2023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民营医院数量1785个,其中三级医院46个,二级医院459个,一级医院875个,未定级医院405个。这意味着,四川省内有相当一部分二级及以上未定等的民营医院将会迎来等级评审。
为什么要将民营医院纳入等级评审?“近年来,随着社会办医的兴起,一些外行进入医疗领域,有地产商、金融、保险、药企,林林总总,他们转战到这个领域,对医疗服务的基本属性,运营规律,人、财、物的调配使用,并不尽了解,尤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对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知之甚少。民营医院仍处于一种‘散养’状态,因此,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所以应该有一个同质化的要求,跟公立医院一起进行等级评审。”景秀京说。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明确,四川所有民营医院,争取三年内全部过一遍,要改变以前那种不申请就不评,或者长期有级无等的状态,不但开办时要申报级别,三年后对标参与等级评审,无论二级、三级医院,都要有级有等,对标管理、对标运营、对标发展。”景秀京认为,医院等级评审是医院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促使民营医院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同时也是政府实行监管的手段,从而促进民营医院规范发展。
她希望,通过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改变民营医院“散养”状态,改变大部分医院有级无等或无级无等的现状,敦促医院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政府应把社会办医机构的等级评审视为己任,让初评、复评成为常态,而不是现在这种自愿申报、可有可无的状态。
“再就是人才和学科发展,的确有一些公立医院的专家,或者部队医院军改后进入地方的专家学者,到了民营医院以后,因为从业机构发生改变,身份也发生了改变,原来一些社会层面的学术任职基本上都没有了,这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景秀京表示,政府既要管,也要给予一些公平合理的机制。如此前虽然在政策面上没有说不允许民营医院成为住培基地,但事实上他们都没有进入住培基地名单。
为此,《通知》提出,人才培训评审民营公立“同等”:民营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医院同等条件申报职称评审。将民营医院纳入所在市(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申报和遴选推荐范围,同等参与,择优遴选推荐。鼓励民营医院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培育重点专科。支持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民营医院参与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自主申报,打造专科品牌,带动民营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2019年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指出,各地要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社会办医可以选择加入,综合力量或者专科服务能力较强的社会办医可牵头组建医联体,鼓励适度竞争。显然,社会办医不但可以选择加入,而且还可以牵头组建医联体。
但事实上,很多地方,在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过程中,县域社会办医机构不会被纳入。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撰文指出,社会办医机构成了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的旁观者和“弃儿”,有的在实施上下转诊过程中,也实行了闭环管理,这样做的结果,立马让民营医院生存成了问题。有的地方即使将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建设中,但民营医院总是感觉如“别人家的孩子”,也总是难以融入。
“当下,紧密型医共体基本上属于一个内部的封闭式闭环,就相当于把民营医院给挤出去了,确实对基层民营医院发展不友好。所以,这次四川态度很明确,如果民营医院的专科确实在当地就有影响力,做得比较好,政府同样可以将其纳入进去。”景秀京说。
因此,四川省这次在《通知》中特别提出,推动二级民营医院加入医联体,支持依法执业、诚信经营民营医院参与医联体,2025年底二级以上民营医院至少一个重点专科加入公立医院牵头专科联盟。
走“错位发展”之路
《通知》还提到,要引导民营医院错位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在眼科、骨科、妇产、口腔、医疗美容、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专科领域举办医疗机构。“如果患者选择到民营医院,可能价格不是他最关注的,比如在流程服务和就医环境方面,他希望能够在疗效和公立医院一样的基础上,得到舒适化的服务。”四川友谊医院院长彭文说。
作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给患者康复带来很大障碍。据统计,若无止吐治疗,70%~80%的患者在化疗时会出现恶心呕吐(CINV),10%~20%的化疗患者因为恶心呕吐而拒绝治疗。
“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放疗化疗以后的疼痛,还有些胃肠道的反应,像呕吐等。所以患者可能需要营养、康复方面的管理,我们就关注到了这一点。”四川友谊医院于2023年4月在肿瘤科一病区启动无呕病房建设项目,“想到患者可能因为呕吐放弃治疗,我们觉得必须做点什么。”
于是,按照指南要求,四川友谊医院无呕病房实行“院前-院中-院后”全程干预,为化疗患者做“评估-实施-观察-改进”全程管理,一人一策。目前,四川友谊医院无呕服务已惠及2000余名患者,通过化疗全过程管理,将高风险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95%。
2024年7月,该院肿瘤科被正式授予“全国CINV规范化管理示范病房”,成为四川省首家获得该认证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作为民营医院,不能纯粹地关注治疗本身,而是要在基础医疗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差异化服务和理念。”彭文举例说,“比如皮肤管理,现在有很多银屑病、白癜风的患病群体,公立医院不是做不好这样的病种,而是花的时间会很长,那么民营医院就可以关注,如果做出了特色,就是找到了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此外,《通知》还囊括了其他推动民营医院发展的其他举措,如探索开展民营医院绩效考核,制定考核办法,建立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引导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还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参加国家或省际联盟组织的药械集中带量采购。
但景秀京也表示,“由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涉及许多公益性指标,民营医院的绩效考核会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些差异,总体方向会保持一致,但细节方面有差异。关于民营医院集采也不做硬性要求,民营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可自行决定。
不能“看上去很美”
余小宝认为,此次四川在民营医院发展中迈出更有力度的一步,“这对投资人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也是对社会办医的一种鼓励,比如,其他地方是‘鼓励’民营医院加入医共体、医联体,而四川这次是‘推动’在措辞上,要更进一步,力度上更大一些。
四川在推动社会办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本刊梳理发现,近十年来,四川民营医院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由2011年的658家,发展为2022年底的1785家,大大超过了公立医院总数,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2024年12月初,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度四川省医疗服务与质量报告》,从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质量安全、服务效率4个维度对全省医院进行评价排名,将公立与民营拉到了同一“竞技场”上比拼医疗质量。
成都爱迪、成都京东方医院等6家民营医院排名进入20强榜单。在四川,如此之多的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正面竞争医疗服务质量且不落下风,可以说是一件让民营医院提振精神的事情。
这些医院之所以能在排名中名列前茅,医院自身的拼搏奋进是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四川官方对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与激励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这一局面。尤其是四川省省会成都还被称为“民营医疗之都”。不难看出,这些软环境都成为四川率先推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沃土”。
彭文表示,《通知》会让民营医院发展更有信心。他表示,等级评审对于民营医院形成品牌和未来发展很重要,很愿意积极加入医联体、医共体。同时,他也表示,“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要做好差异化,就必须有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再加上科学的流程和良好的体验,民营医院就会得到良性发展。没有人才,一切都无法落地。”他希望,政策方面能够给民营医院一条人才渠道,“我们需要一些政策鼓励,至于人才留不留得下,要看给予民营的平台,靠民营医院自身的努力。
余小宝希望,这次四川推动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希望不是“看上去很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民营医院参与等级评审这一项。2019年以来,所有扩张的民营医院基本都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民营医院投资人增加投入,进行等级评审的意愿可能没那么强。再如,民营医院加入医联体,要真正地“被接纳”,而不是强制加入,却被“区别对待”或者“被边缘化”等等。他认为,民营医院发展更需要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如医保政策上,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视同仁。
火星用户
如果有一天民营医院也能参加学科评估,也许那时候老佰姓也可以去民营医院放心的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