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军反攻之际,乌方想办法削弱俄方的军事力量,本身无可厚非,但奇怪的是,乌方竟然管起了一些与军事活动几乎毫无关联的经济活动。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前乌方宣布将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列入基辅当局制定的所谓国际“战争赞助商”名单,原因是中企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之后,并没有撤出俄罗斯市场,坚持在当地经营。
据悉,国际“战争赞助商”名单是在冲突发生之后,由乌克兰国家预防腐败局拟定并管理的一份名单。列入名单之内的企业,被乌方视为在俄经营,向俄纳税,而税款则用于俄军“入侵”乌克兰的军费,等同于间接地资助了俄军。
中国汽车品牌
在吉利之前,已经有多家中国企业被纳入了此份名单,包括国人熟知的手机企业小米以及中国基建巨头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基辅方面霸道地认为,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应该效仿美英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全面撤出俄罗斯市场,不能与俄罗斯为伍。
欧美企业离开俄罗斯,是出于配合它们所在的国家制裁俄罗斯政策和行动的需要,而中国企业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其实,欧美企业也不想离开俄罗斯,但是没有办法,它们所在的国家间接地卷入了冲突,在政治力量的强迫之下,不得不离开。
而中国一直秉持中立立场,中国的企业在俄罗斯的经营,并未受到冲突的干扰。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中国企业在俄经营,是单纯的经济活动,销售的产品用于民用,没有参与冲突,基辅方面根本没有资格对中国企业实施“长臂管辖”。
乌克兰总统
另外,冲突也不是中国挑起来的,更与中国企业没有半点关系,基辅方面有什么理由限制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赚钱呢?
据俄罗斯媒体统计,去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的表现十分亮眼,所有的中国汽车在俄销售均呈现正向增长。其中,奇瑞的销量相比上一年,暴涨了近80个百分点,吉利则增长了42.8%。
冲突之前,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大多数份额,被欧洲汽车品牌把持。在欧洲汽车品牌撤出俄罗斯之后,俄罗斯民众购车的选择,一下少了许多,幸好中国汽车快速填补了市场空白,为俄罗斯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俄罗斯汽车市场
可以说,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经营,既满足了俄罗斯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又开拓了海外市场,达到了双赢的局面。要说乌方名单对中国企业的杀伤,微乎其微。
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企业,暂时不在乌克兰生产经营。但是中国企业被列入名单之内,对企业的品牌和声誉,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像吉利汽车,并不仅仅局限于在俄罗斯销售,还要面向更多的海外国家。
当吉利汽车进入某个国家市场,当地的消费者一经打听,吉利汽车在“资助”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难免会影响销量。所以中方对乌方的行动颇为关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在回应此事时表示,中方反对乌方将中国企业列入国际“战争赞助商”名单,乌方必须立马纠正错误,消除对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在这方面,欧盟为乌方树立了榜样。
日前港媒报道称,欧盟已经将5家中国企业从计划中的制裁名单内移除出去。消息称,本来欧盟的名单内有8家中国企业,制裁的原因是,欧盟怀疑中国企业向俄军出售制造武器的微电子产品。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此举极有可能与最近两天与中方高层的接触有关。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也不管是欧盟还是乌克兰,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污蔑中国企业“资助”俄军,向中国企业“泼脏水”,都是中方不可接受的。
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访问乌克兰
上个月月中,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访问了乌克兰,面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时,泽连斯基表示,乐意看到中方为结束冲突而作的一系列工作,也希望中方在解决俄乌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乌中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但是现在乌方调转枪口,如此别有用心地针对中国企业,显然与泽连斯基的表态不符,也看不到乌方的诚意。
乌方针对中国企业,对解决俄乌危机没有丝毫的帮助,只会损害中乌关系,破坏双方之间的信任,令中国企业心寒。未来乌克兰战后重建,或许少不了中国企业参与援助,尽早将中国企业从国际“战争赞助商”名单移出来,对中乌双方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