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电影里那个令人心酸的场景吗?马继业站在体育场里,周围是成堆的塑料瓶。他的父母在疯狂地捡瓶子,仿佛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但你知道吗?这一切都是假的。
“爸,这些年你们演得真好。”
当马继业说出这句话时,你是否也感到一阵心痛?这个被精心编织的谎言世界,终于在18岁这年轰然崩塌。
但是,让我们暂时把目光从这个“骗局”上移开。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马继业没有复读一年,没有考出705分上体校,这部电影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老实说,我第一遍看完这部电影时,觉得这简直是一部烂到家的片子。
马成钢这个角色简直莫名其妙,为了“穷养”儿子,搞出这么一出乱七八糟的戏码。
但是,当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突然发现:马成钢的计划,其实差一点就成功了。
想想看,如果马继业没有复读,没有考出705分,他会怎么选择?很可能,他会乖乖地去读清北的工商管理,然后接手家族企业。这不正是马成钢一直以来的心愿吗?
马成钢永远不会知道,他其实已经把儿子培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可能会说,这不可能!马继业明明那么反感父母的做法。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马继业虽然愤怒,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即使在揭穿真相后,他还是选择了复读。这说明什么?
说明马成钢的“穷养”计划,其实已经在马继业心里种下了种子。
马继业可能讨厌父母的做法,但他已经内化了父母灌输给他的价值观:学习很重要,考上好大学很重要。这不正是马成钢想要的结果吗?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马继业最后还是选择了体校呢?我的看法是,这其实是马继业对父母的一种反抗。但是,请注意,这种反抗的前提是他有了选择的资本——705分的高考成绩。
如果马继业没有这个成绩,他还能任性地选择体校吗?恐怕不能。他可能会乖乖地按照父母的期望走下去,成为一个优秀的“富二代”。
马成钢的计划其实已经成功了90%。只是那最后的10%,被马继业的反抗打破了。
这让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孩子塑造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又有多少孩子,在以为自己在反抗父母的时候,其实已经按照父母的期望在生活?
你可能会说,这太可怕了!但是,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吗?
下次当你看到街上那些埋头苦读的孩子,或者是那些看似叛逆的青少年,也许你该问问自己:他们真的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演绎父母编写的剧本?
马继业最后选择了体校,可能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它告诉我们,即使在重重束缚之下,我们依然有选择的自由。但前提是,你要有选择的资本。
各位正在奋斗的年轻人,好好学习吧!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是为了有朝一日,当你想要反抗的时候,你有足够的底气说:“不,我要走自己的路。”
至于马成钢,我只能说:老兄,你的计划其实已经成功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下次再想“穷养”孩子的时候,也许你该想想,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多一点真实的选择,而不是只有一条你设定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