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苏州市气象台连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及强降雨预警,预计11日夜间至13日,全市将迎来中到大雨及陆上7-9级、江湖水面9-10级强风天气。面对极端天气挑战,苏州公交集团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模式,全方位筑牢市民出行安全防线。
科技赋能:动态监测提升应急效能
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苏州公交集团对163条隧道、涵洞、临湖、临水等重点线路实施“全天候盯防”,通过“动态监测+快速处置”的模式,全力保障特殊天气下市民安全顺畅出行。
其中,吴中公司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东、西山临湖、过桥等重点线路进行动态监测,发现树木倒伏、路面塌陷等隐患时,及时完成信息上报与调度指令下达。同时,通过“苏智出行”“今日苏州公交”平台实时推送线路调整信息,方便市民规划出行。

应急保障:运力储备+活动护航双线并进
公交集团组建了机动应急疏运车辆,并安排机动驾驶员随时待命,确保特殊情况下“人车联动”响应速度。
针对本周末两场大型演唱会活动,在开通接驳专线的基础上,还增派“公交管家”现场服务,实时监测客流并调度运力,同时预备应急接驳车辆和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突发需求。
精准布防:分级管控筑牢安全防线
集团以“防患于未然”为核心,构建分级管控体系。
车辆“体检”:对全部营运车辆雨刮、灯光、制动系统等进行“过筛式”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场站排查:对排水系统、充电桩、配电房等关键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针对易积水路段开展“清淤疏浚”专项行动,确保排水畅通;

应急预案:结合前期台风应对经验,制定《大风天公交应急接驳预案》,明确“绕路改道、快速响应”机制,并加强应急值班值守。
细节制胜:全链条管控消除风险盲区
从车辆到场站,从设备到人员,公交集团以“绣花功夫”落实安全细节。
对首末站顶棚、充电桩防雨棚、户外广告牌等易受风力影响的设施进行加固,做好高处坠物的风险防范;针对新能源车辆露天充电情况,加强巡检频次,确保充电安全。

物资准备方面,对应急沙袋、应急照明设备、警示标志等应急防汛物资进行全面清查。其中,场站分公司还对地势较低和易出现积水的场站,提前部署潜水泵,确保“一键启动”排水。

以人为本:全员落实夯实安全根基
集团将“人”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开展“大风天气安全行车”专题培训,模拟强风、暴雨等场景,促进驾驶员切实掌握雨天行车要领和应急处置措施,提升驾驶员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工作群、公告栏等渠道,向一线驾驶员传达恶劣天气行车提示,重点强调“减速慢行、保持车距”等安全要领。加强线路安全管理,明确线路巡查责任人,强化“雨天三查”制度(查路况、查车况、查设施),有效防范暴雨天气给公交运营带来的安全风险。
通过微信群向职工发布安全提示,提醒职工避免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附近停留,其中,保修分公司还要求车间负责人了解职工出行情况,确保全员平安。
目前,公交集团各项防范措施已落实到位。同时也呼吁市民提前规划行程,遇强风雨天气注意出行安全。如有任何问题,可拨打公交服务热线0512-66666999。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