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中国进口商在上周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轮,共计240万吨大豆。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背后所反映的中美贸易格局变化更是值得深入剖析。
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大豆贸易中占据显著地位。以2017年为例,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量达3600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彼时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达34%。那时的中美大豆贸易,呈现出紧密的合作态势,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与美国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形成互补,美国凭借地理、产量及品质等综合优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特朗普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动关税闪电战。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贸易逆差等为由,对大量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大豆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重要农产品,首当其冲被卷入这场贸易风暴。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当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骤降50%,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此后,即便特朗普下台,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有一定缓和,美对华大豆出口有所回升,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约2200万吨大豆。但好景不长,特朗普重返白宫三个月,再次挑起中美贸易争端,美国海运贸易面临中断危险,进口订单崩溃,全球贸易陷入动荡。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复杂贸易形势,中国持续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巴西等南美国家凭借地理优势、适宜气候条件,大豆产业迅速发展,产量与品质不断提升。2016年到2024年,短短几年间,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的份额从40%锐减至18%,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此次中国进口商大量采购巴西大豆,趁巴西大豆价格近期回落之际迅速下单,且大都安排在5月至7月出货。中国从2月左右开始采购巴西大豆,南美出口在这一时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本周如此大规模且快速的购买潮实属罕见。
贸易争端对美国农业尤其是大豆产业冲击巨大。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雷格兰表示,美国农民尚未从2018年的贸易战中恢复,2025年又面临潜在重大损失。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几个月,美国农场破产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加征关税,中国压榨企业对美国大豆望而却步,加上巴西收获延迟导致发货量减少,今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降至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3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35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6.8%;1-3月,大豆进口总量为171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858万吨下降7.9%,低于分析师和交易商此前预期。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农民面临大豆滞销困境,大量农产品积压,收入锐减,许多农民背负沉重债务,生活陷入困境。美国大豆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直言,当前美中贸易局势令人忧心,特朗普最新关税政策及中方反制措施,恐将重创美国大豆产业。美国大豆协会的拉格兰表示,美国大豆种植户尚未夺回失去的中国市场份额。
美国政府此前为缓解农业危机,曾出台补贴政策,但效果有限。一方面,补贴无法完全弥补农民因贸易争端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长期补贴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引发国内其他行业不满。如今,美国大豆产业急需寻找新的市场出路,然而,欧盟、东南亚等其他市场对大豆需求有限,且这些市场的进口商出价远不及中国进口商。中国对大豆需求量极大,2024年消费量约1.2亿吨,失去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美国大豆产业遭受沉重打击。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巴西成为受益者之一。中国大量采购巴西大豆,不仅为巴西大豆产业注入活力,带动其农业经济发展,还进一步巩固了中巴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巴西农民获得更多资金投入生产,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中国与巴西等南美国家在大豆贸易上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构建更稳定、多元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与议价能力。
特朗普(资料图)
从更宏观视角看,中美贸易争端不仅影响大豆贸易,还波及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及贸易流向。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全球消费者生活成本,贸易流向变化改变各国农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美国作为曾经的大豆出口强国,若不能妥善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将持续动摇。而中国通过积极拓展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有效应对贸易风险,保障国内农产品稳定供应。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等问题,反而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各方利益。美国政府应认识到理性对话、平等协商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正确途径,回归合作共赢的轨道,推动中美贸易关系重回正轨,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
美国农民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满日益加剧,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在给特朗普的公开信中恳求总统结束这场贸易冲突,他作为一位投票给特朗普的大豆种植户,深切感受到贸易战对自身生计的威胁,代表了众多美国农民的心声。在全球贸易的大棋盘上,中美两国作为重要棋手,如何落子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格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