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现实主义流派的诗人,在唐朝的鼎盛诗坛之中,他与李白就像是两颗耀眼的星一样,被后世人称为“大李杜”。
杜甫
杜甫很多诗歌中都蕴涵着自己的理想和献身。他在表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愤懑和对唐朝统治阶层的痛恨的同时,又表现出对普通普通民众的怜悯和关心;他在抒发自己的痛苦和艰辛的生命中,又时刻关注着处在残酷的剥削和动荡之中的下层民众。
杜甫“兼济天下”的志向,集中表现在他对唐朝政法治理中的阴暗和腐朽现象的痛斥和揭发上。杜甫最善于描绘大唐帝国的阴暗和腐朽,他在饱览人间烟火之后,曾经写下了一篇传世之作,这篇短短的二十九个词,却将人心的阴暗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到底是什么词?
《贫交行》的幕后黑手
《贫交行》写于唐玄宗天宝时,杜甫就是天宝六年唐玄宗招集全国各地“通一艺者”来长安参加科举的人之一。
当时唐玄宗的健康状况已经大打折扣,再加上杨贵妃的贴身服侍,唐玄宗便开始过起了花天酒地的日子,同时,他也将政务交给了李林甫。
唐玄宗希望能够招揽人才,进入朝任职,这样才能显示出大唐的强大。可是,李林甫生性好嫉妒,唯恐新进的人才对他的影响太大,他给唐玄宗上了一道折子,说:“士大夫多庸俗,庸俗之语,怕有秽语,污了皇上之耳。”
唐玄宗出人意料地接受了李林甫的提议,并把选材大权完全交给了李林甫。所以李林甫就把这些人都赶了出去,因为他们出身低贱,没有文化,所以杜甫也被赶了出去。杜甫是个有野心的人,但现在看到自己的仕途被挡住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杜甫为求一条生路,他辗转于达官显要与达官显贵中间,求取一份仕途。
杜甫像
《贫交行》虽只有寥寥四言,共二十九字,但它无处不在地表现了杜甫内心的哀伤和怨恨。
虽然这个世界很残酷,人情也很少,但人们还是喜欢为了利益而结交,为了利益而分手,似乎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杜甫却不能容忍这种虚伪、丑陋、阴暗的一面,所以他才会用诗歌来批评这个社会的阴暗和邪恶,由此可见,杜甫在人群中还是比较有骨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