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金银潭医院ICU走廊,央视主持人董倩举着话筒拦住刚换班的护士:“看着病人离世却无能为力,你会自责吗?”护士瞬间泪崩的画面引发轩然大波,网友怒斥其“吃人血馒头”。
这已是她职业生涯第17次因犀利提问遭全网炮轰,但鲜有人知,这位被骂“冷血”的女主持,每年除夕都带着自闭症儿童吃年夜饭。
1995年央视大楼,历史系毕业的董倩攥着采访本浑身发抖。首次出镜《焦点访谈》,她因紧张将“改革开放”说成“改革开饭”,直播结束后躲在卫生间痛哭两小时。制片人冷着脸扔来观众来信:“建议把这个结巴的主持人换掉!”
为扭转局面,她凌晨四点蹲守中科院院士家门口,用三个月整理出200页《科技前沿访谈指南》;连续五年主动申请报道偏远山区,在贵州麻风村与患者同吃同住半个月。
2001年获得金话筒奖时,她握着奖杯的手仍在颤抖:“我不是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准备下一个问题。”
2008年汶川废墟前,董倩的追问引发职业生涯最大危机。面对刚获救的9岁男孩,她抛出致命三连:“被压在下面时绝望吗?”“听到同学呼救却救不了是什么感觉?”“如果没被发现会恨救援队吗?”男孩茫然的眼神刺痛全国观众,却鲜有人知这段采访促使政府出台《未成年人灾后心理干预条例》。
2015年天津港爆炸现场,她拦住满脸烟灰的消防员:“你是独生子,要是牺牲了父母怎么办?”对方瞬间通红的眼眶被截图疯传,但三个月后这位消防员主动联系她:“您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每次出警都必须活着回来。”
在《懂得》一书中,董倩坦言:“每句尖锐提问背后,我都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她保持着新闻人特有的记录习惯——被骂最凶的汶川采访后,连续六年匿名资助当事男孩直至其考上大学;天津爆炸案消防员结婚时,她托人送去亲手织的毛衣,卡片上写着:“请把平安锁挂在婚房门口。”
白岩松曾这样评价老搭档:“她像手术刀,切开伤口时会痛,但能清除病灶。”
2023年郑州水灾报道中,她连续追问官员救灾物资发放细节的视频,在国务院督查组介入后冲上热搜榜首。评论区悄然出现新声音:“虽然提问刺耳,但我们需要这样的记者。”
从业28年来,董倩始终保持着两个“不变”:办公室抽屉里锁着1995年那封建议辞退她的观众来信;手机记事本置顶着入行第一天写下的誓言——“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我必须保持冷静。”
或许正如她在接受《人物》专访时所叹:“骂名与掌声都会过去,唯有真相值得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