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迪 赵卫东 胡捷 唐若迪
摘 要:苏州市蔬菜生产经历调整转型、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3个时期,生产管理由指令性变为市场调节又转变为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该研究对苏州市蔬菜产业进行调研,发现苏州市政策扶持力度强,蔬菜产能稳步增长,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苏州市蔬菜产业还存在体量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有而不亮等问题。消费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大且多元化,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该研究提出要增强产业韧性,让企业成为“永久牌”企业;跳出苏州看全国打造地方特色蔬菜品牌,在其他城市建立苏州蔬菜营销网络;发展符合新型消费特点的蔬菜精深加工,以增强苏州蔬菜产业竞争优势等建议,以期为苏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占江苏省总面积十二分之一。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宽广,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苏州总面积的36.6%,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蔬菜生长。
1 苏州蔬菜产业基本情况苏州市占据天然优势,蔬菜生产运输便利,消费群体庞大,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颇多,尤其是叶菜四季皆有,素有“杭州不断笋,苏州不断菜”之说。新中国建立前,旱生蔬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沿城乡村,城内也有种植,水生蔬菜横山练塘贡藕、梅湾吕公茭、黄天荡荸荠、慈姑及南荡芡实等家喻户晓的品牌风靡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至今(图1),形成了常熟、张家港、太仓沿江生产区;吴中、吴江环湖生产区;相城区城郊的蔬菜生产区,成为广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图1 苏州市蔬菜规模化生产企业各区占比
Fig.1 Proportion of large-scale vegetabl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n Suzhou city
2021年苏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0.8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404万hm2,总产量90.36万t; 蔬菜播种面积6.586万hm2,总产量199.64万t; 油料2 933 hm2,总产量7 408 t; 棉花63 hm2,总产量56 t。猪肉产量0.8万t, 水产品产量14.3万t, 蚕茧产量227 t, 茶叶产量443 t, 水果产量10.29万t, 牛奶产量4.3万t, 禽蛋产量0.5万t。从2021年苏州市农产品统计结果来看(图2),蔬菜业为苏州市农业一大产业对苏州市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苏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2.1 蔬菜产能稳步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州市蔬菜生产经历调整转型、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3个时期,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生产转变,生产管理由指令性变为市场调节,又从市场调节转变为市场和政府的有机结合。总体来看,2015年后苏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呈略微下滑的趋势(图3)。2013年比2012年增长0.6%,2014年比2013年增长1.7%,2015年比2014年增长2.6%,2015—2016年为负增长5.2%,2016—2017年为负增长4%,2017—2018年为负增长1.9%,2018—2019年为负增长6.0%,2020年比2019年略微增长0.6%,2021年负增长1.7%。
2013年蔬菜产量增长6.4%,2014年增长0.2%,2015年增长3.2%,2016年负增长5.4%,2017年负增长3.4%,2018年负增长1.5%,2019年负增长6.0%,2020年比2019年增长0.8%,2021年负增长1.7%。苏州地区的蔬菜生产技术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单位面积产出处于高质稳定状态(表1),蔬菜播种面积的下滑、极端气候频发及种植品种结构的调整影响了总体产量,总体而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得到提升,产能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为34 418 kg·hm-2,苏州地区的单位面积蔬菜产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2 2021年苏州市各农产品产量占比
Fig.2 Proportion of Suzhou city agricultural product output in 2021
图3 苏州市2012—2021年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及产值
Fig.3 Planting area, 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vegetables from 2012 to 2021 in Suzhou city
表1 苏州市2013—2021年蔬菜单产水平
Table 1 Vegetable yield level in Suzhou city from 2013 to 2021
kg·hm-2
年份 Year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产量 Output
27 768
29 380
29 845
30 035
29 984
30 149
30 242
30 243
30 311
30 313
2016年苏州市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年内主要灾害性天气增多,蔬菜产业受到一定影响。2019年的冬季为苏州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冬季”,受年初连阴雨(雪)影响,叶类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夏季先后受4个台风影响,“利奇马”影响较大,梅雨期偏长,呈现“冷黄梅”特征,秋季连续多日无降雨,局部出现气象干旱。苏州市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灾害性天气多发,气温、雨雪量、强对流频次屡创新高(表2),出现“凉夏”“枯梅”、强对流、雨热空间分布不均、下冰雹等现象。冬季多连阴雨雪,春季冷空气频繁,夏季高温日多且强度大,台风多经,秋季雾霾严重。
蔬菜产业在当前情况下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的产业,灾害性天气极大地影响了蔬菜产业有关主体的积极性,当农户、企业、合作社核算各项成本发现蔬菜产业不能带来较高经济效益时,便停止扩张、缩小规模或停产。极端天气成为蔬菜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2 苏州市2012—2020年灾害性天气情况
Table 2 Severe weather in Suzhou city from 2012 to 2020
年份Year
种类Kind
寒潮Coldwave
暴雨Rainstorm
暴雪Snowstorm
连阴雨Continuousrain
持续低温冰冻Cryogenicfreezing
高温热浪Hightemperatureheat waves
霾Haze
大风Gale
台风Typhoon
强对流Severeconvectiveweather
冰雹Hail
2012
5
√
√
√
√
√
2013
6
√
√
√
√
√
√
2014
4
√
√
√
√
2015
5
√
√
√
√
√
2016
9
√
√
√
√
√
√
√
√
√
2017
8
√
√
√
√
√
√
√
√
2018
11
√
√
√
√
√
√
√
√
√
√
√
2019
10
√
√
√
√
√
√
√
√
√
√
2020
10
√
√
√
√
√
√
√
√
√
√
2.2 蔬菜生产规模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农业农村部提出“菜篮子”工程以来,在市场无形之手推动下“菜篮子”产品得到持续快速增长,苏州市蔬菜生产已基本摆脱了农家菜园的布局结构,形成了规模化蔬菜生产模式。2012年起苏州市陆续制定和印发了《2012年苏州市“菜篮子”工程直供网点建设及考核奖励办法》《苏州市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规划(2013—2017)》《苏州市蔬菜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关于下达2016年苏州市“菜篮子”工程新型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苏州市市辖区规模菜田补贴制度实施意见(试行)》《苏州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新技术、高效生态实用种植模式,推进蔬菜生产“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推动了苏州市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苏州市又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培育绿色蔬菜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1],加大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以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发展了“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出口蔬菜基地等蔬菜供应基地,加快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与设施蔬菜的发展。
2021年苏州市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已发展至61家,高标准蔬菜基地49个,3.3 hm2以上的绿叶菜生产保供基地14个。设施蔬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加,但塑料拱棚等简易设施占比仍较高。塑料大棚由于建造成本低,性能优越效果较好,符合大部分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成为实际生产运用中的主力军,联动温室大棚和大型联动温室在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示范园区中也偶有出现。塑料大棚空间相对狭小,作业不便,土地利用率低,结构坚固性不足,抵御风雪灾害能力较差,苏州近年来冷害冻害频发,作为生产主体的塑料大棚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较突出的低温弱光问题。
2.3 政策扶持力度强,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苏州市政府近10年来加大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基础承载力,对于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在起步、种植过程、产后销售等环节起到多方位政策扶持。2011年苏州市政府以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抓手投入资金约2.2亿元。随后几年苏州市拓展“菜篮子”生产基地,加大对“菜篮子”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陆续投入资金约2.3亿元,带动其它资金约1.8亿元,建成“食行生鲜”“吴中金记”“吴江润汇”“园区中粮”等农产品新型流通体系,形成以“食行生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吴江三港”“常熟惠健”为代表的集中统一配送模式,以“五月田”为代表的有机蔬菜“家庭宅配”模式和以“南环桥配送”为代表的“批零直供”等模式。针对蔬菜新品种推广相对滞后和蔬菜供应出现短缺等问题,开展了蔬菜良种购种补贴的试点工作,以政府采购方式将种子供应至符合补贴条件的蔬菜种植基地。制定下发蔬菜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规模菜田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等,明确蔬菜补贴的实施时间、补贴规模、补贴对象、方式与标准,引起农户兴趣引导步入蔬菜种植行业。探索“农发通”信贷服务新模式,使得农业龙头企业获得首批基准利率优惠的信贷支持,并开发建设苏州市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收集发布蔬菜价格和供求等信息,引导蔬菜合理流通,构建苏州蔬菜产销信息透明的一体化体系,降低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的从业风险,确保蔬菜市场平稳有序。首创苏州市实施规模菜田补贴政策,受益主体1 117家,面积2 326.66 hm2,补贴资金约1.6亿元。这些多方位的政策补助,对于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虽然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在不断壮大,面广量大的蔬菜生产还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蔬菜生产中一家一户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其技术水平低、投入能力低、生产设施简易、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极大地制约了设施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及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其生产体系。
3 苏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消费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大且多元化,苏州市蔬菜产业目前更多的是产量型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总体来看,苏州市蔬菜产业在取得较为优异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体量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有而不亮等问题。
3.1 引进和培育大型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苏州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约有61家,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发展而来中小规模企业。合作社是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的良好方式,不可否认合作社带来的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合作社的局限性使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小区域内生产销售、抗击风险能力低、养地意识淡薄、外来种植户掠夺性生产、管理不规范等。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在新形势下需要增强产业韧性练好内功,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抗冲击能力和产业韧性,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扶植现有的企业(合作社)扎根本土扎牢本土,在注重对苏州市本土企业培育的同时,加速引进全球化世界500强的农业企业和全国前100强的蔬菜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标准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对引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各项优惠制度和相配套的义务条款。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形势下苏州市要充分发挥土地、交通、政策等的优势,让引进的企业留得住留得下成为“永久牌”以此带动本土蔬菜产业发展,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效果。要为中小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纾困解难,奖扶龙头企业(集团)创办可溯源专业制种基地,鼓励中小型企业提高品质灵活对接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着力发展订单式农业和循环农业[2],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巩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菜地-餐桌”等经营模式,摆脱根深蒂固的产量型发展模式,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精准化定位消费群体需求,增加企业整体效益使农民增加收入,从而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3.2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要推进蔬菜产业全链绿色生态生产,推动产业品牌国际化发展,提高产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大型蔬菜企业集团,开拓国内外市场,助推产销顺畅离不开政策扶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全国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精益求精提升品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显得尤为重要[3]。苏州市被评为全国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为吴江香青菜、吴中鸡头米、董浜筒管玉丝瓜、董浜黄金小玉米、太仓白蒜、新毛芋艿,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产量相对较少,流通范围有限,苏州市居民生活节奏较快对本地特色产品也少有了解。蔬菜市场的做大做强依赖于标准化、产业化的产销模式和专业的营销手段,因此亟需建立规模化的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蔬菜品牌。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宣传注册商标的重要性,集中培育评选一批优势蔬菜品牌,在巩固提升原有蔬菜品牌商标的基础上将具有苏州江南鲜明特色的蔬菜产品培育成国家级、省级名优产品,提升苏州蔬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苏州市地方营销体系已趋于成熟要跳出苏州看全国,结合各地区优势产业完善国内其他城市的苏州蔬菜营销网络。加强产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信息市场建设,立足本土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产品流通。苏州市蔬菜产业要想走的更远,绝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市场。
3.3 发展蔬菜精深加工,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发达国家蔬菜加工产量超过蔬菜总产量的1/4,而我国蔬菜加工产量不足蔬菜总产量的1/20。苏州市的蔬菜加工方式有速冻、腌制、净菜切割、保鲜等,蔬菜加工增值水平和科技含量较低。2021年苏州市累计建成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储藏库、冷库、气调库等)6.26万m2,目前蔬菜加工产品大多以鲜切菜、速冻蔬菜等中低档初加工产品为主,蔬菜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4]。蔬菜加工是苏州市的弱项,这与苏州市蔬菜产品直接在本土和临近省市被消耗有关。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原有优势已得不到充分体现。且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已从数量的满足,转向对营养型、安全快捷型及功能型等方面的需求[5]。故适合这些新型消费特点的生产技术、加工手段均具有良好前景。
蔬菜加工可以有效降低蔬菜产品的耗损率,突破鲜菜对时间的依赖,提高蔬菜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延长蔬菜产品的价值链条[6]。蔬菜加工是蔬菜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是融合一、二、三产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关键一环,既可以扩大基层社会就业率,又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7]。因此,为更好的适应高认知型消费市场需求和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苏州市应加快发展蔬菜加工体系,促进蔬菜加工更加精准化、多元化纵深发展。精深加工使蔬菜摆脱了以传统食品模式出现的形象,应用在食品、药品、添加剂、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苏州市要加快蔬菜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蔬菜产品加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成套装备引进力度,产学研结合,培育壮大蔬菜加工小微企业,改造原有蔬菜加工企业,促进蔬菜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苏州蔬菜产业竞争优势,推动蔬菜产业升级。
作者:唐迪 赵卫东 胡捷 唐若迪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作者简介:唐迪(1991-),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园艺蔬菜与农业职业教育等研究工作。*赵卫东(1969-),女,本科,高级农经师,现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三农知识更新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等研究工作。
基金:2020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资助项目(QN201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21SJA1491)
来源:《北方园艺》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