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4年,写作3年,全职妈妈有了这三个变化

百合读书 2022-04-22 12:24:39

每天都有新发现。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每天都要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每天又不尽相同。这种不同是读书带来的,也是成长带来的。

4年前,我不知道自己会坚持每天读书,更不知道可以通过读书和写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于书,有种近乎痴迷的热爱,爱它的渊博,爱它的安静,更爱它对我源源不断的滋养。

因为读书,我爱上了写作,因为写作,我从全职妈妈蜕变为自由职业者,这三个蜕变改变了我的生活。

第一个变化:意识觉醒,思维升级

4年前没有读书的时候,还在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白天上班,晚上两个孩子,刷剧,周而复始,当时我家老大10岁,老大3岁。

没觉得生活多好,也没觉得生活多坏。直到有一天突然觉得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又突然想到如果一旦跳出原有的圈子,我还有什么?

这样一想,就陷入了焦虑,于是萌发了读书的念头,当时对于读书只是想疗愈一下自己焦虑的内心。

记得读第一本书的名字叫《中年》,讲到人到中年,是最疲惫,也是最轻松的年龄,疲惫的在于身体,而轻松地在于内心,婚姻、家庭、事业都趋于稳定。

后来又读了《刚刚好的你》、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杜拉斯的《情人》、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等。

最初的阅读是从言情小说和疗愈的散文开始的,后来又读了一些工具书类,比如《刻意练习》、《刻意学习》、《终身成长》、《学习之道》、《心流》等。

庆幸的是通过前期读的一些轻松疗愈的书,让我逐渐对于读书没有那么抗拒,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中期一些工具书的学习,彻底打开了我看问题的视角。

比如说,当我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第一反应不是陷入焦虑和恐慌,而是去分析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该如何去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面对问题不再焦虑和恐慌,而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该如何规避?这个思路的转变,是读书带给我的思维认知升级。

换把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的时候,一切问题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解决。

第二个变化:自律自控,不断突破

除了思维上的升级,读书带给我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我从之前的拖延和懒散,变得越来越自律了。

4年前的时候,我早上根本睡不醒,都是卡在最后一秒才起床,经常因为迟到吃不上早餐。

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以后,我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一点都不拖延。因为当时我还有全职工作要做,还要照顾两个孩子。

如果我想要坚持读书,只能利用早起的时间和中午休息的时间来完成阅读。可别小看这每天1小时的碎片化时间。

正是利用这碎片化时间,我养成了一周读完1本书的习惯,最终在4年内坚持读完了1000本书。

放在4年前,哪敢想自己会有这么大变化,会对读书这么狂热。

如果说最初的读书是1小时碎片化阅读,而现在读书就成了我的命,如果每天不读书就会浑身难受,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

按我之前的佛系性格来看,根本不可能坚持一件事,也不太能做到自律,但是在读书习惯的养成下,极度拖延的我走上了自律之路。

而现在不仅仅是读书,还有写作,每天保持运动,这些已然成为我的生活方式,这是在繁忙之余,与自己心灵对话的一种方式。

第三个变化:接纳自我,向前一步

在读完了1000本书后,梳理下来发现自己的阅读还比较浅,并没有体系阅读,尤其是诗词和古典文学方面,自己是很欠缺的。

这跟自己文化底蕴薄弱有关,虽然这4年来我读了很多书,但大部分书是工具书和心理学书籍,并没有太多诗词和古文类的内容。

这也导致总觉得读书到了瓶颈期,再次产生了焦虑。痛定思痛之后,给自己再次制定了读书进阶计划。

今年的阅读重点,放在《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论语》、《老残游记》,先完成再完美。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哪怕我不是文学专业,哪怕我的文化底蕴很薄弱,但敢于面对自己的弱项,然后针对性去恶补知识。

从一点点的不舒适中,慢慢开始。我知道这个阅读过程会很痛苦,很煎熬,读自己完全不擅长的领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用着归零的心态,从零开始一点点进步,从读不进去,到慢慢去读,到能读懂,到试着去分析,最后再到融会贯通。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接纳即疗愈。

拥抱自己的短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保持着精进的态度,所有的不擅长也会变得不那么陌生。

想起一句温情的话:读书不止,不止是读书。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灵魂的栖息地。

0 阅读:20
百合读书

百合读书

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