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魏忠贤最有机会篡位,为何大权在握却不敢称帝

星芒娱报站 2023-03-15 10:07:19

历史上有名的权臣有很多,董卓、赵高、秦桧、魏忠贤等。

最“牛掰”的当属魏忠贤,因为细数这人事迹后,你会发现这人真特么是个“奇迹”。

01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忠贤

说魏忠贤权倾朝野,总觉得描述得还不够准确,因为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别人叫皇帝要叫万岁,叫魏忠贤就得叫九千岁;皇帝穿的是龙袍,他也要穿衣服上带龙纹的服饰,只是爪子比龙袍少一只。

你要说这些都是类似于权力意淫,属于空乏的范畴,那外臣集体跪倒在魏忠贤的牛仔裤下,就很能说明问题。

魏忠贤如日中天的时候,全国的文武百官,都在想办法给魏忠贤建生祠。我们都知道,祠一般是建给德高望重的死人的,比如孔子。但当时的文武百官一直认为,魏公公德望古今第一,已经到了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要给他建祠的地步。

要说这种鬼话,骗骗没脑子的人也就算了。但连老朱家的楚王,当朝王爷啊,都在给魏忠贤建生祠。

而最夸张的是,袁崇焕这样的边关重臣也在给魏忠贤建生祠。

袁崇焕是谁啊?打败满清常胜将军努尔哈赤的牛人,让皇太极一提名就头皮发麻的猛人。要脑子有脑子,要能力有能力,他也给魏忠贤建生祠。

总之,魏忠贤在天启年间几乎无所不能,除了皇帝,任何人想要忤逆他的意思,都会遭遇灭顶之灾。而满朝文武百官为了自己的利益,也都在拼命讨好他,用尽手段展示自己的忠诚。

02 朝廷实权被魏忠贤控制

能够实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盛况,其实很大一部分权臣也能做到,因为只要你是皇上眼前的大红人,得到皇帝极度的信任就可以实现。

但魏忠贤还有个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他控制了整个朝廷的实权。

天启年间的朝廷重要职位人员的构成是这样的:首辅——魏忠贤的人;六部尚书——魏忠贤的人;锦衣卫——魏忠贤的人;后宫——魏忠贤的人;边关重臣——还是魏忠贤的人。

几乎整个朝廷有权力的地方,都是魏忠贤的人,他要干什么要做什么,几乎没有做不到的。

这同以往的权臣作乱是不一样的。

汉朝的权臣作乱,主要是外臣图谋不轨,内廷后宫是团结对外的;秦桧作死时,也只是在内廷作妖。从来没有过魏忠贤这样,里里外外全是自己人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皇帝不作为的嘛?

天启皇帝还真不作为,每天就做自己的木匠。

忠臣杨涟抱着必死的决心,给皇帝上书“魏忠贤24罪状”时,就被魏忠贤的人给先拦截了下来;后来兜兜转转还是到了皇帝手里,但天启皇帝忙于做小板凳懒得看,就让魏忠贤念给他听,结果罪状变奖状,魏忠贤的斑斑劣迹,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忠心耿耿的殉道者杨涟,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同时代的人,魏忠贤且只是万人之上,当朝廷实权被他控制后,沉迷于做木匠的皇帝根本就是个摆设。

03 魏忠贤为什么不敢称帝?

三国演义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到他基本控制好朝廷实权后,就宣布了汉献帝的命运,自己称帝做皇上。

相比较而言,此时的魏忠贤的景况,就跟当年曹操控制了实权基本一致。如果魏忠贤要称帝,完全是有希望的,因为整个朝堂都是他的人,这和他亲自做皇帝没啥区别。毕竟失去了实权的皇上他就是个废物,皇上之所以是皇上,是因为他有权威有实权。

但为啥魏忠贤不称帝呢?

答案是,魏忠贤这样的无赖根本没想过当皇帝,反而是他特别希望自己一直傍上皇帝的大腿,过过偶尔欺负人的混混日子。他不想操心天下,也懒得操心天下,只想过不经常被人欺负的生活,然后也能顺便捞点好处。

换句话说,魏忠贤终其一生都是个混混心态,他没有仁义道德没有高尚情操,只想傍大腿捏软柿子过有靠山的生活,偶尔喝点Mojito,偶尔发点小财,他后来权倾朝野的盛况其实是一步一步逼出来。

从魏忠贤发迹,到他最后自尽而亡,逼字贯彻了他的一生。

魏忠贤做太监之前喜欢赌博,输光一切之后生存成了问题,晚上洗澡的时候,他灵“鸡”一动,发现面前还有个玩意儿可以割,只好逼自己,挥刀做太监,找个铁饭碗。

进宫做太监之后,发现后宫很危险处处藏着危机,要想做大做强,就只能心狠手辣,于是他先是捅了好兄弟的刀子,又抢了好兄弟的“老婆"(客氏,皇帝奶妈),傍上了皇帝的关系。

后宫站稳脚跟后,想跟东林党人混个脸熟,又被人打脸。于是和东林党的敌人们“团结”起来搞事情,打压嚣张的东林党,从拿下第一个东林党人之后,魏忠贤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党争的战斗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他只好继续残害忠良。

崇祯继位,集结满朝文武的力量打压阉党,魏忠贤选择自觉退位,在老家路上,听闻皇上追兵已来,百般感慨后自缢而亡。

我说这么多,不是要给魏忠贤这王八蛋洗地,因为这家伙实在是坏得无可救药,可以说大明集团的分崩离析,他贡献了关键助攻。

我想要表达的是,一个被逼之后就翻脸,翻脸之后就不择手段的混混,走到权倾朝野的地步,他不是为了称帝,这只是他没底线的行事风格,与当朝奇特的政治理念相碰撞的结果。

当朝奇特的政治风气是怎样呢?

以道德来审判一切。

04 为什么利益至上的原则,比道德至上的原则,更具有实际意义?

魏忠贤能够成就自己的阉党,很大程度在于东林党“自掘坟墓”。

东林党是以赵南星等文人组成的团体,他们有很高的的情操和政治抱负,但也难免一股书生气,对于那些堕落的人,或者站位不同的人,总是抱有敌意。

最致命的是,他们喜欢用道德污点来绑架人。如果某官员犯了什么事有什么污点,因为你跟他是同乡,你跟他是同党,你跟他是同学,所以你跟他一样也有污点,你们就要一起被惩罚打压。

因为你们是一起的,你们中的某个人有什么污点,所以你们这一群人都有这个污点。这病毒传播式的逻辑,瞬间就把一个分辨是非的问题,转化成了分辨你们我们的问题。

所以,东林党抱着扫除朝廷败类的初心,却干出了排除异己,成全阉党“结盟”的事。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成规模之后,以同样的方式对东林党发起进攻。从道德污点切入,然后以你们都是一党的为理由,发起群攻。

因此,在那段时间里,大明集团的朝堂上,两拨人从最开始的分辨是非,演变成了裹着道德外衣的群党之争,再到最后根本无以分辨是非。

东林党好歹是读书人,有些事他们不屑做,比如诬陷、栽赃等等,总体来说道德上要比阉党高一些。但魏忠贤不同,他是可以为了抢老婆,插兄弟刀子的人。

打起道德污点战来,东林党根本不是对手,再加上东林党排挤过来的人,对东林党阵营非常熟悉,谁有漏洞,谁是关键人物,他们都门清。

因此,以赵南星为首的东林党,迅速溃败在无赖魏忠贤手里。

但魏忠贤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这一步,那么大明集团会留下一些忠良,最后的结局也没那么糟糕。可惜他是混混魏忠贤,他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一点妥协余地的魏忠贤。

魏忠贤把东林党一网打尽之后,他还要把他们赶尽杀绝。

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六君子,被罢官免职打入死牢之后,阉党发现找不到罪证说明这几个人犯过事,于是锦衣卫头子许显纯对其严刑拷打,最后活活将其打死后,硬生生给人安上贪污受贿的罪名。

诸如此类,最后被魏忠贤活活逼死的忠良还有很多,其实他们本可以在罢官免职后得以薄命一条,了此残生,但魏忠贤不干,导致崇祯上位后,发现自己无人才可用,大明集团摇摇欲坠。

你看,在以道德为衡量标准的政治中,分辨是非的事,会逐渐演变成你们我们的党派之争,最后无以分辨是非。如果这其中再夹杂上一个魏忠贤这样的无奈,一个追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混混,人才系统就丧失了妥协的可能,而一旦丧失了妥协的可能,最后就没了是非。

所以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

政治最高的技巧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妥协。

如果东林党一开始选择了妥协,接下魏忠贤抛过来的橄榄枝,那么后面也许不会有这些悲剧;如果魏忠贤撕碎东林党之后选择与忠臣妥协,那么大明集团也许还会多残存一些时光。

那如何才能实现妥协呢?

答案是,把道德至上,改成利益至上。

可以说,用利益共同体的政治手腕来行事,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必有觉悟,因为只有从利益的角度,才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你死我活状态,只有从利益出发,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妥协。

曾国藩,从初出茅庐的愤青,到后来转变为腰身柔软的圣人,就是最好的证明(详细可见前文:为什么要做“贪”官,而不做清官?曾国藩用一生,阐释了这个答案)。

结语: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现实启示是:

不要在职场上以道德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或者衡量一件事,这样很容易成为是非不分的混沌。以利益为原则行事,反而能造就妥协,促进利益共同体的诞生,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些有趣的故事和结论,是我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读出来的。我越读这套书心里越是震撼,越是研究当年明月的观点,越是觉得有新发现。

魏忠贤这个发现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太多人把对魏忠贤的认知停留在他是个大太监的层面了,而事实上更有意思的东西藏在这些现象背后。比如说,袁崇焕之所以被捧得这么高吹得这么牛,谁又知道这其实是历史的一个阴谋呢?

0 阅读:14

星芒娱报站

简介:娱乐不止于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