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爆料:传小米16Pro或首发3D打印技术

一米光科技 2025-03-11 03:23:51

近日,知名分析师郭明錤透露了一则消息称,小米即将发布的旗舰机型小米 16 Pro 极有可能在手机中框制造领域开创性地应用 3D 打印技术。这一重大技术突破所带来的影响绝非局限于一隅,而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一直以来,手机轻薄化与性能的平衡始终是困扰手机制造商的难题。然而,此次小米 16 Pro 所尝试的 3D 打印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就如过往诸多研究表明,轻薄化往往会导致性能的妥协,或者在追求性能的过程中无法实现轻薄的设计。但这次的技术突破,或许能够打破这一僵局。

郭明錤特别指出,小米 16 Pro 的中框将大胆采用 3D 打印技术实现“镂空结构设计。这一创新设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严谨的科学论证和实验。在保证金属框架强度达到高标准的前提下,其能够显著降低机身的重量。例如,相比传统制造工艺的同类型手机,其重量可能减轻 10%左右。同时,这种设计还极大地提升了内部散热效率。众所周知,手机在高强度运行时,散热问题至关重要。而通过 3D 打印技术实现的镂空结构,能够让热量更快速地散发出去,保证手机的稳定运行。

小米15 Pro

该技术所采用的逐层堆叠的制造方式,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实现传统 CNC(数控机床)切削难以完成的复杂内部结构。比如说,那些极其精细且不规则的孔洞和通道,以往的制造工艺根本无法实现。而 3D 打印技术却为其提供了可能,从而为手机内部堆叠设计释放出更多的宝贵空间。这意味着,手机制造商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先进的组件和技术,进一步提升手机的性能和功能。

若这一消息属实,毫无疑问,这将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是首次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关键结构件的量产,标志着整个行业从“减材制造”向“增材制造”迈出了关键且具有决定性的一步。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3D 打印技术在其发展历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深受生产效率与成本问题的束缚,从而导致其难以有效地满足消费电子行业大规模量产的迫切需求。众多相关研究和实际案例都清晰地揭示了这一现状。例如,一些早期尝试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企业,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案。

小米15 Uitraa

郭明錤深入分析后称,小米此次选择将重点置于优先实现技术突破,而非过度关注成本控制,这充分彰显出其对于产品创新的那种坚定不移且激进的追求。这种决策逻辑与苹果在 2012 年在 MacBook Unibody 机身中率先引入 CNC 一体成型技术的情况颇为相似。在当时,这一技术同样被广泛视为“难以规模化”的存在。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苹果的这一大胆尝试和坚持,最终推动了 CNC 技术成为消费电子金属加工领域的主流方案。

目前,整个业界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假如小米能够成功地将这一技术落地应用,那么其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极为深远和广泛的。这不仅将会彻底重塑旗舰手机竞争的维度和格局,让竞争的焦点从单纯的硬件配置和性能参数,转向技术创新和工艺突破。而且,更有可能为“中国智造”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成功开辟出一片崭新的技术高地。

免责声明:图文源自互联网或AI,仅为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0
一米光科技

一米光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