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走楼梯走出“电梯”既视感:是创意还是作秀?

壁丝评娱乐 2025-02-08 13:54:45

难道爬楼梯也能卷出新高度?最近,一位男子因“走楼梯像乘电梯”的视频被推上热搜。有人笑称他是“当代阿基米德”,用创意撬动生活趣味;也有人嘲讽这是“无聊的哗众取宠”。这场争议背后,藏着当代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杭州某写字楼的消防通道。32岁的程序员王浩,每日需攀登18层台阶往返于公司。长期伏案工作让他腰肌劳损,某次复健时医生建议他“把爬楼梯当锻炼”。起初他喘着粗气挪步,直到某日盯着电梯运行时灵光乍现——既然电梯是匀速垂直运动,人为什么不能模仿?

视频记录下颠覆认知的画面:身着深灰卫衣的王浩单手扶栏杆,双腿如机械臂般精准摆动。他通过控制膝盖弯曲幅度保持重心稳定,利用惯性让身体呈匀速上升状态。最绝的是每到楼层拐角,他会模仿电梯“停靠”般稍作停顿,甚至对着空气做出按按钮的手势。监控视角下,他的身影与隔壁电梯厢同步攀升,形成奇妙对照。

网友为此吵翻了天。健身博主@肌肉兔算了一笔账:这种走法每分钟消耗8.2大卡,比普通爬楼多25%。但骨科医生@脊椎守护者紧急泼冷水:“刻意保持匀速易造成关节压力不均”。更有意思的是,北京地铁曾有位大姐因魔性走扶梯姿势走红,她自称“把扶梯当跑步机”,结果三天后就被安保人员约谈。两起事件对比可见,公共场合的行为艺术始终存在安全边界。

面对舆论风暴,王浩在直播间展示了他设计的防滑鞋垫和护膝装备,坦言:“我只是把通勤变成健身房。”令他意外的是,竟有科技公司联系他开发“楼梯健身辅助器”。如今他账号粉丝突破50万,但最初拍摄视频的同事小张透露:“现在他上下楼要戴墨镜口罩,怕被围观。”

当996成为常态,王浩用看似滑稽的行为撕开了都市生活的裂缝。我们嘲笑他“戏精”时,是否也在羡慕那份把平淡日子过成段子的勇气?下次当你面对枯燥的日常,是选择继续麻木前行,还是试着走出自己的“隐形电梯”?

0 阅读:1
壁丝评娱乐

壁丝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