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 林海伦
天目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鳞茎是传统的中药材,被称作湖北贝母。据新版《浙江植物志》记载,天目贝母在省内仅产于安吉和临安。生于海拔700~1200m的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于安徽和河南。模式标本采自临安西天目山。为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可见这是种十分珍稀的野生植物。
去年4月16日,我在龙观乡的高山上考察植物时,意外发现有疑似天目贝母的野生植物生长,由于当时其花期已过,且有成熟果实出现。五一假期再次深入其中,看到这一片天目贝母已经开始枯萎休眠。
为了弄清这种野生贝母真实的身份,今年早春时节我就开始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跟踪关注。由于今年早春前期有强寒潮来袭,高山上的气温一直是很低的,加上冻雨的严重影响,天目贝母到底是正常出苗生长还是生长受阻,让人很难把握得住。
象山高山上的野生浙贝母刚刚开花,花期与天目贝母差不多,24-3-16
象山高山上的野生浙贝母刚刚开花,花期与天目贝母差不多,24-3-16
龙观乡人工栽种的浙贝母刚刚开花,平原地区的花期比高山上相对要早一周到10天时间,24-3-10
龙观乡人工栽种的浙贝母刚刚开花,花朵内表面具有紫色网格状花纹,24-3-10
龙观乡人工栽种的浙贝母刚刚开花,花的苞片顶端显著卷曲,24-3-10
天目贝母的生境附近有条溪流,水质清澈
通常在平原地区的浙贝母是立春后就会出苗,高山上相对要晚半月左右。3月9日那天,我就出发去高山上一探究竟,结果进山的道路困难重重,主要是冻雨造成大量折断的树枝挡住前进的通道。
好在天目贝母生长得相当不错,有的已经有花蕾了,但还没有开放的花朵。拍摄植物的花朵照片太早到达其生长地,没有开花意味着白跑一趟,晚到又会有别的问题,因此通常是要打个提前量,这是我的一贯策略。
3月9日那天,天气不错,林子里的景象与去年4月16日时的完全不同,落叶树的叶片都没有发芽,地面上的小草有不少长得十分鲜绿。我在原先有天目贝母生长地方的附近又发现了许多天目贝母植株。
天目贝母的生境,在高山落叶林中,多石块的平缓山坡,上层林木的透光性很好
天目贝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植株普遍是丛生性的,表明其种子萌发率是相当高的,一丛植株应该是同一成熟果实的种子萌发所致,这与野生浙贝母的情况有明显不同,后者只是零星分散生长。
这里天目贝母的年轻植株是不少的,一丛植株大约有10-20苗,几年后弱的小苗会被自然淘汰,剩下不多的壮苗继续生长并开花结实。
这是一个单独的居群,与另外两个生长点相距较远,其中一株已有花苞
这是3月9日拍摄到的景象,花蕾还没有伸展出来,但一周后即可开放,开花的进程可谓神速
植株在经历冻雨灾害后仍然长势旺盛,这是种喜欢冷凉气候条件的物种,气温升高得太快,则马上枯萎休眠
这是3月9日拍摄到的景象,植株在经历冻雨灾害后仍然长势旺盛,部分被折断的树枝碾压覆盖,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天目贝母的地下都有扁球形的鳞茎,属于早春短命植物,生长期极短,从出苗到枯败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粗壮的茎杆有较大的鳞茎。
去年4月16日看到的天目贝母的结果株,果实是挺立向上的,与下垂的花朵刚好相反,花朵的子房授精后花梗开始转向朝上。
去年4月16日看到的天目贝母的果实是挺立向上的,六棱形的蒴果具有很宽的翅状突起
我发现天目贝母有一个与浙贝母不一样的特点,野生天目贝母的植株都是丛生状的,而野生浙贝母多数是零星分散生长的。表明天目贝母同一果实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浙贝母的种子萌发率要低一些。不过丛生状的植株多数是年轻的嫩苗,到成熟植株时,许多生长弱的小苗都会被自然淘汰掉。
这次跟踪观察又新发现另外2个生长点,植株总数量达几百株。为了能便于观察研究,我采挖2株带花苞的植株回来栽种到花盆中。两天后,由于市区气温明显比高山上的高,花蕾很快就绽放开来。我发现其花朵都是下垂的,但花瓣的开放度远比浙贝母的大。浙贝母的花朵像个小铃铛,天目贝母的花瓣完全展开时会接近水平的状态。
花朵绽放开来,种类的鉴定就能顺利进行。它的花瓣是纯粹的鲜黄色,除了有整齐的绿色脉纹外,没有浙贝母那样的紫色网格状的斑纹。加上其具有与浙贝母差不多的鳞茎,特征与新版《浙江植物志》上收载的天目贝母基本相符,后来我又请教其他植物专家后一致认为就是天目贝母。由此,我们宁波又新添一个重量级的珍稀植物成员。
对天目贝母的花朵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后发现,其花瓣比浙贝母的大一倍以上,柱头却比浙贝母的小许多。每个花瓣内侧基部的中脉处有发达的蜜腺,在背面呈显著突起。
天目贝母的成熟果实,呈六棱形,薄片状种子已成熟,表明此种环境是比较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
天目贝母的花被片放大图,除了有绿色的脉纹外没有任何其它花斑
天目贝母的花被片腹面放大图,主脉的基部有发达的绿色花蜜腺,透明的花蜜清晰可见
天目贝母的花被片背面放大图,主脉的基部有发达的绿色花蜜腺向外突起
天目贝母的花被片与浙贝母的花被片对比,后者的花被片明显要小得多,且有淡紫色的网格状花斑
天目贝母雄蕊,花丝并非基着,而是典型的背着,着生处的花丝显著变细,这个特征与百合属植物的花朵十分相似
天目贝母雄蕊,花丝并非基着,而是典型的背着,着生处的花丝显著变细,这个特征与百合属植物的花朵十分相似
天目贝母雄蕊的花丝顶端放大特写
天目贝母雄蕊的花丝顶端放大特写,与花药相接处的花丝显著变细,形成一个可以活动的关节,便于花药转动时将花粉粘附到传粉昆虫身上。
天目贝母的花粉粒放大400倍,呈椭圆形,长径约75微米,表面有颗粒状雕纹,与浙贝母的差不多
天目贝母的叶片较宽,花朵着生于植株的顶端,基部有2-3个苞片,苞片的先端卷曲不明显,而浙贝母的苞片先端卷曲十分显著,由此可以区别二者。天目贝母的每个植株具有1-2朵花,有的居然有4个花蕾。花朵具有1-2cm的花梗,花朵下垂,但是子房授精后,花朵开始转向朝上生长,到果实成熟时果柄是完全直伸的。
天目贝母的花朵开在茎的顶端,茎上的叶片多数是3叶轮生,有时是4-5叶轮生,也有对生和互生的情况
天目贝母的花朵开在茎的顶端,茎上的叶片多数是3叶轮生,有时是4-5叶轮生,也有对生和互生的情况
健壮的天目贝母植株高达60cm以上
个别天目贝母的植株可以开出4个花朵,这与记载的情况有一定出入,属于十分罕见的现象
早春时节的高山上,已有虫子出来活动将其花瓣啃咬出孔洞来
天目贝母的花被片呈鲜黄色,没有任何花斑,只有绿色分叉的脉纹,脉纹非常细腻均匀和有规律
天目贝母的花被片呈鲜黄色,完全开放时花瓣可以撑开至接近水平状,雄蕊和花柱靠合在一起,柱头较小
天目贝母(左)与浙贝母(右)的花朵对比,花瓣的大小与花纹相去甚远,后者雄蕊较展开,柱头较发达
天目贝母(右)与浙贝母(左)的花朵对比
天目贝母(右)与浙贝母(左)的花朵对比,前者花瓣撑开度高,后者只是略微打开,花朵数通常是浙贝母多些,二者的苞片差异显著。
天目贝母雄蕊的花丝其实是背部着生的,但植物志记载为基部着生。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花丝顶部强烈收缩成细丝状,形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关节。这一点与百合属的植物很相似。其花粉粒呈椭圆形,长径约75微米,与浙贝母的相近。
3月17日,是个下雨天,我冒雨再次回访正在开花中的天目贝母现场。这时多数的天目贝母已经进入到盛花期,只有少数还是花苞。其花期的确是出奇的早,比植物志记载的花期在4月要早了半月到20天。加上今年早春的特殊气候状况,估计正常年份的花期还会提早几天的。因此要与开花的天目贝母相遇是不可按照植物志上记载的时间。
天目贝母24-3-17
早春时节,天目贝母在四明山细雨中悄悄地开花了,这是宁波市的新记录种类,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天目贝母24-3-17
天目贝母24-3-17
天目贝母的花朵像个铃铛一样下垂,要看到花朵内部的情况只能将其反转过来,24-3-17
天目贝母的花朵像个铃铛一样下垂,花朵顶生,花的苞片比叶片纤细,但先端卷曲不明显,多数植株只开1-2朵花
天目贝母的花朵像个铃铛一样下垂,花的苞片比叶片纤细,但先端卷曲不明显,多数成熟的植株只开1-2朵花
天目贝母的花朵像个铃铛一样下垂,花的苞片比叶片纤细,但先端卷曲不明显,多数成熟的植株只开1-2朵花
细雨中的天目贝母花朵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下垂的花朵呈嫩黄色,配以青翠欲滴的嫩叶,有种特别的美感,堪称另一种不可多得的仙草。
3月16日,我们在象山的高山上看到野生浙贝母也刚刚开花,二者的花期基本相同。而在龙观乡人工栽种的浙贝母田里,一周前已经大片开花了。由此可见,高山上的浙贝母和天目贝母的花期比平原地区的晚了大约一周时间。
龙观乡的这片山谷环境位于五龙潭景区附近,境内山林面积广阔,地形十分复杂,人迹罕至,林木茂盛,珍稀物种丰富,有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一个可以代表宁波四明山物种的理想之所,同时表明龙观乡确实是个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程度很高的区域,主要得益于保存良好的原生态植被,希望这样的原生态能一直保持下去。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物种被我们所发现。
林海伦 2024年4月3日
作者简介:林海伦,宁波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3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宁波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发现过大量珍稀物种,并长期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