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钓全攻略(11)夏季夜钓若不懂选水深,劝你在家更省心!

渔猎行者 2024-07-26 01:46:00

野钓中好钓位一定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结构、水深和水流,尤其是夏季夜钓场景下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非常重要,上一篇分享文章中乌拉已经分析了夏季夜钓选位的小技巧,当选到结构上非常理想的钓位时,水深是否匹配做钓预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何在夏季夜钓中合理选择水深请听听乌拉的实战分享。

一、水深与水层的关系

水体中的水温、溶氧量、能见度三者直接制约鱼类适宜的生存状态,从而形成鱼类活动在不同水体深度形成鱼层;不同的鱼类因为耐低氧能力、耐高温、厌光或喜光性、觅食方式、水下结构的不同,不同种鱼类有明显的活跃水深差别;同一种鱼类因为个体大小、觅食积极性、鱼体健康等不同,同时间内的活跃水层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变化;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例如降雨降雪、刮风、新水进入、光线变暗等都会短时间快速造成鱼层深度的改变。

二、水深与水温变化关系

水深与水温夏季湖库江河静水体中从水深每增加1米,水体温度降低2.5~3.6℃;夏季野外水域水体深度超过22米以上,水体温度基本保持在9~12℃;夏季夜间3米以上浅水区域热量释放速度是较深水体的3.5倍,越浅回凉速度更快;迎风、缓流、水流交汇、沙石底浅水的降温速度最快;

水温与气温夏季野外阳光直射环境下气温和水温差距低2-3℃左右,遮光区域温差低4~6℃;在夏季太阳强烈照射下,气温可以达到35~40℃,水体表层水温一般在26~32℃之间;此外水温还会受到岸边介质的地温影响,地温越高水温也越高,所以夏季岩石岸、驳岸、大坝毗邻水体温度相对较低;

水温与野钓自然风、遮挡物、新水流汇入、水体对流、水底地质、岸边地质、水底暗流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同水层的水温;野生淡水鱼类夏季的适宜水温为15~27℃,养殖鱼类的夏季适宜水温为15~30℃;夏季野钓对于钓点水温的四原则:水深、水流、水底、水岸。

三、水深与溶氧量变化关系

水深与溶氧标准环境下淡水的溶氧量为9~14ppm/m³,水深每增加1米水体溶氧量降低0.03ppm/m³;水越深溶氧越低、气压越高溶氧越高、水域面积越大溶氧越高、水温越高溶氧越高;自然状态下理论上以2~3米的水深为好,因为在这个深度的水中含氧量是很高的;自然风、降雨、汇流、对流等都会增加区域的溶氧比例;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自然水体的溶氧量是:白天高于夜晚,最高的时间是下午至傍晚,入夜后开始下降至凌晨最低。这是因为晴天光照时间长,水中的植物由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多。

水温与溶氧基本逻辑:水温越高溶氧量越低,水温越低溶氧量越高,例如20℃时,100升淡水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淡水可以溶解5升氧气;过于饱和状态:特别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野外水域会在14:00前后最高温状态处于氧含量过饱和状态,乃至能超过200~300%的饱和状态水准!造成过于饱和状态的原因是:阳光强烈水温过高、水生植物光合作用、Do含量过高、水体对流较差等,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鱼类浮头(鲢鳙、草鱼、翘嘴等)。

四、水深与能见度变化关系

影响水体能见度的原因对野外水体的能见度的主要影响有:泥沙含量、浮游生物、氮磷含量、水体深度等,水体的能见度不能全部反映水体系统的健康状态;清澈水体中阳光能完全照射到的深度不超过22~25米,普遍照射深度为7~15米左右;

能见度对于做钓的影响能见度较高的水体中鱼类的安全感较差需要钓深钓远,夜钓比白天做钓鱼更容易靠边;能见度较低的水体可能存在泥沙含量高、氮磷超标等,建议钓近钓浅钓岸边;素食性鱼类嗅觉比视觉重要,攻击性鱼类视觉比嗅觉更重要!

五、实战建议

夏季更好的野钓出行时段是17:00~08:00之间,水温与溶氧量均是最佳时段;影响夏季夜钓鱼类窗口期的是:水温、溶氧、气压三个关键因素,应关注三点的轻微变化;夏季夜钓鲫鲤青草鳊黄颡等主要底栖觅食的鱼类建议选择近岸1.2~5米以内的水深较好;夏季夜钓翘红鳜鳡鲈等攻击性鱼类建议选择8米以上的水深,越深越好;夏季野钓水深对于做钓结果的影响远大于气温和气压影响,是唯一可以通过做钓策略改变的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渔猎者乌拉】

丹江口湖库纯野钓实战派,二十年鲫鲤鲢鳙翘鲴野战经验坚持在头条分享纯原创钓技钓法,实战思考 独立观点 欢迎关注

0 阅读:0

渔猎行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