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以来,外界一直对于这场冲突的结局和赢家争论不休。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必将赢得盆满钵满。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对此并不认可,他们认为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非是鲁莽行事,而是看准时机。乌克兰战争结局也肯定不会完全按美国意志进行演变。
甚至随着战争持续局势明朗,美国还将可能越发力不人心了。
而事实上,后者看上去似乎颇为见地。最近的华为突破美国技术封锁,G20峰会也没有如美国和乌克兰期待那样谴责俄罗斯,相信这些都给了美国很大的触动。
特别是最近美国高官的表态让世人更加看清了美国的力不人心
当地时间9月10日,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当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和美国将与俄罗斯联邦进行谈判。
布林肯的原话是:
“当谈到谈判时,需要两个人探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交感兴趣的任何迹象。如果他表现出兴趣,那么我认为乌克兰将首先进入谈判,我们将紧随其后。
每个人都希望结束这场军事冲突,但它必须以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式结束,以重申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显然,如此敏感时期,尽管布林肯特地重申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明眼人都看出布林肯真正想要表达是:美国愿意参与俄乌和谈。
可以说,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重大信号,着实是令人感到意外和的,也非常耐人寻味。
那么,布林肯为何这样说呢?难道他不知道这很可能会导致外界对俄乌战局的评估越发对美国和乌克兰不利吗?
有观点认为,这其实与美国当下的面临的困境有关。同时,这也反映出美国正在调整战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回旋空间,以便更好的观察国际局势,方便及时抽身或者果断跟进。
先来说说美国当前的困境。
从外部来讲,华为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其实让美国上下感到焦虑。最近雷蒙多遭到美国网友的群嘲就是明证。而G20峰会宣言体现的乌克兰战争的平衡立场则认美国深刻意味到:时代已经变了,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了,美国可能需要调整战略了。至少,奢望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层面对俄罗斯实施多重封锁围困,其实是相当相当困难的。
而从内部讲,乌克兰反攻前景暗淡以及与俄罗斯全面冲突的巨大风险正在让美国内部出现巨大的分歧,这可能会让拜登当局输掉2024年的总统大选。
具体来说,目前,乌克兰反攻已有三个多月了,不仅阵亡了6.5万精锐老兵,而且前线推进仍是极度缓慢。总的来看,俄乌战局已经事实上进入互有攻守相互忌惮阶段。只不过,美西和乌克兰舆论能力更胜一筹,这才造成成了只有乌军反攻的假象。
但实际上,更精准的概括是前线陷入僵局且难以打破。甚至,乌军后劲开始显现明显的不足迹象。最近,乌克兰开始新一轮动员,并全面放宽了征兵限制条件,还首次准备大规模动员女性,就是明证。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乌克兰要想赢得战争,甚至是维持现有领土,就必须设法确保美国不断加大军援投入。但这样一来,美国直接卷入战争的风险就急剧攀升了。
特别是当第一架F-16战斗机出现在乌克兰天空时,届时俄罗斯会如何反应,以及上百架F-16战机真的能改变局势吗?如果输了,那么美国的军事威信的打击可谓空前;如果占据一定优势,势必导致俄罗斯加大投入,甚至采取最猛烈的报复,战争可能失控,新的欧战有可能自此爆发,美国将面临严峻考验,北约有可能迅速解体。
说到底,光脚不怕穿鞋的。相比美国,俄罗斯是那只光脚。俄罗斯人无疑忧患意识更强,军事动员准备更充分,战斗意志更坚决。普京此前几个月,就曾明确表示:乌克兰局势对于美西而言,是地缘政治的利益,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则事关生死存亡。
而面对决心豁出去的俄罗斯,美国当局即使不想示弱,但大概率也会因为美国国内的巨大分歧而不得不调整战略——也就是改变立场,推动俄乌和谈。如果乌克兰不同意,那么美国自会设法逼迫它学会正视现实。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布林肯此时释放愿意推动俄乌和谈,其实是有深层逻辑的。
当然了,大国博弈,向来诡险莫测。
换言之,即使布林肯此时释放愿意推动俄乌和谈的信号,也并不意味美国会有切实的行动。毕竟,说一套做一套已是美国典型的操作。
而就目前总体局势而言,有观点认为,布林肯这番表态至少暗含四大战略意图:
1为逼迫乌克兰对俄罗斯妥协提前埋下伏笔。这也是给乌克兰的脖子再次套上一道枷锁,以免遭到乌克兰的反噬,导致美国陷入战争泥潭。
2精心试探麻痹和稳住俄罗斯,以便尽力拖延时间,进而乌克兰尽快完成动员恢复军事实力,同时这是在给美欧迅速提升军工能力创造时间;
3逼迫欧洲一些国家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比如,德国波兰以及波罗的海等国家
4为美国加快战略重心转移提前布局,必要时可以与俄罗斯进行密谈。
5短期内敦促乌克兰加大反攻力度,即使耗尽乌克兰最后的军事潜力,但只要乌克兰能够提振国际观瞻,或是在削弱俄罗斯上有杰出表现,那么拜登当局就能够凭借更多筹码再次赢得大选。
当然,这些都是站上美国角度来考虑的。事实上,国家间博弈远远更为复杂。因为,俄罗斯等国家同样也会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应变。
总之,不管俄乌战争到底如何演变,对抗几方如何出招应如,看上去几乎不可能会有赢家通吃的情况,战争结局最大可能仍一如70年前。至于,最大的输家,或许布林肯的这番表态就已经揭开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