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打工过年回家“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先觉杂谈 2024-12-26 12:17:45

眼瞅着年关将近,在外打工的人们纷纷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每到这个时候,总能发现一个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好多人选择了报喜不报忧,把在外头那些委屈、难处都悄悄藏起来,只把好的、开心的事儿说给家里人听。

这背后啊,其实藏着挺多复杂又让人感慨的心思呢。

就拿我认识的小李来说吧,他在大城市里打工,干的是送外卖的活儿。风里来雨里去的,夏天顶着大太阳,热得人都快中暑了,冬天又被寒风吹得手脚生冻疮。

有一回,他骑着车赶时间送餐,不小心和一辆小汽车蹭了一下,人虽然没大碍,可车子摔坏了,还赔了人家不少钱。这事儿要是搁家里人面前一说,那不得把他们急坏了呀。可过年回家的时候,小李脸上挂着笑,跟爸妈说自己在外面挺好的,送外卖挣得还挺多,还认识了不少有意思的朋友呢。

像小李这样报喜不报忧的打工人可不在少数,为啥大家都这么做呢?这里头原因还真不少。

首先啊,很多事儿就算告诉了家人,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啥实际的忙,反而跟着干着急,平白添了许多烦恼。

就比如说在外地租房子遇到个不靠谱的房东,不是乱涨房租就是拖着不给修坏了的电器,自己只能一边生闷气一边想办法解决。和家里人说了吧,他们远在千里之外,除了跟着着急上火,还能咋样呢?倒不如自己默默扛下来,省得一家人都跟着揪心。

而且,父母年纪大了,本就操心的事儿不少,咱做儿女的,打心眼里不想让他们再多担一份忧,想着只要自己能扛住,那就把那些苦啊难啊都咽到肚子里去。

再有呢,报喜不报忧也是一种宣告自己长大了、能独立面对这纷繁世界的方式。

小时候,磕了碰了都要跑回家找爸妈哭诉,可如今出门在外,经历了风风雨雨,慢慢就学会了自己去处理问题。

过年回家的时候,把那些取得的小成绩、遇到的开心事儿说一说,让家人知道自己能在外面站稳脚跟,过得还不错,这不就是成长嘛。

看着家人听了好消息后脸上那欣慰的笑容,自己心里也挺满足的,感觉这一年的辛苦都值了。

还有一点也挺重要的,过年嘛,讲究的就是个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氛围。要是一回家就开始倒苦水,说自己在外面多不容易,工作上受了多少委屈,那这好好的节日氛围不就被破坏了嘛。

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就该开开心心的,聊聊开心的事儿,畅想一下未来,多好呀。谁也不想因为自己那些糟心事,让家里笼罩上一层愁云惨雾呢。

不过,这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也不完全都是好处,它也藏着一些让人无奈的地方。

长期这样做,会让家人和自己之间好像隔了一层什么东西似的,不够坦诚。有时候家人能隐隐感觉到咱在外面可能没那么顺风顺水,可咱就是不说,他们想关心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时间长了,感情上难免会有点生疏。而且,自己一个人扛着那些烦恼和压力,要是哪天扛不住了,那情绪可能一下子就崩了,身边却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多难受呀。

对于社会来讲,这反映出了打工人在外面打拼的艰辛和无奈。

那么多人都选择把苦自己咽下,说明大家面对生活的压力,只能靠自己硬撑着。这也提醒着社会各界,得给打工人多一些关怀和支持,不管是在劳动保障方面,还是在心理疏导方面,都应该更完善一些,让他们在外面能有个依靠,不用啥事儿都自己扛着。

咱打工人过年回家报喜不报忧这心理,是出于对家人的爱,对成长的证明,对节日氛围的维护,可也藏着些小无奈和小苦涩。

或许,咱们可以试着把握好一个度,适当的时候,也能和家人敞开心扉说一说那些不容易的事儿,一家人一起分担分担,说不定心里的那些疙瘩一下子就解开了呢。

而家人呢,也多给在外打工的亲人一些理解和包容,别光听喜事儿,要是察觉到他们有心事,就耐心地引导他们说一说,让家真正成为那个能遮风挡雨、让人安心倾诉的港湾。

0 阅读:4
先觉杂谈

先觉杂谈

天下事,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