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群:什么是“山鬼花钱”?花钱(厌胜钱)的起源发展和种类作用详解!

玄炀观 2024-10-16 15:49:24

花钱(厌胜钱)在民俗中有多种作用,如寄托吉祥,解厄降福,辟邪化煞,除魔驱邪,保命护身,增强气场、催发财气、守护平安等。

花钱(厌胜钱)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人们喜欢将其佩戴在身上,既作为装饰,又可以抵御不吉,保护自己平安健康。

一、什么是“花钱”(厌胜钱)?

花钱,也叫压胜钱,厌胜钱,押胜钱。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并非流通币。属于民间一种用作祝福吉利或避邪辟灾佩带赏玩的古钱币,中国民间也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

1、花钱(厌胜钱)的起源介绍

“花钱”,即压胜钱;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禳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花钱”。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

纵观历朝历代的花钱(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花钱(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花钱(厌胜钱)的作用介绍

①避邪祈福,厌服邪魅,解厄降福,辟邪化煞

“厌胜”一词指“以诅咒厌伏其人”,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也有“因诬言欲作盅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的记载。

厌胜就是方士们用咒语和象征性的物体帮助那些有求于他们的人来诅咒仇人、祈祷鬼神,制服被诅咒者的工具;厌胜钱则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的物品,供人佩带赏玩,厌服邪魅,祈求吉祥。

②镇宅祝寿,赞颂吉祥,上祝圣寿,下祈清泰

“厌胜”,亦称“压胜”,意为用咒诅制服人物鬼怪。钱以“厌胜”命名,是因古人笃信钱币可以通神役鬼。从传世实物和典籍记载看,中国古代的厌胜钱是一个品类繁多的大家族,从赞颂吉祥的“祝寿钱”、“洗儿钱”、“撒帐钱”,到厌魅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八宝钱”、“山鬼钱”;从祈嗣求子的“男儿钱”、“女儿钱”、“秘戏钱”,到嬉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等等,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埋藏在护珠塔砖下的,则属于“镇宅钱”一类)

③民俗礼祭,保护棺墓,早期冥币,镇墓用作

考古资料表明,在原始公社时期的墓葬中,常有海贝的发现。这种海贝在人们生前便是具有驱邪避害意义的佩饰,死后以之入墓,继续发挥制服“胜”的作用。这就是“厌胜”的本义。后来,海贝在以物易物的交换中,逐渐从象征财富的实物转化成作为一般商品等价物的流通货币,则殉葬之贝在“厌胜”的同时,又具有了货币的功能,可供死者在冥间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的“冥币”与“厌胜钱”是二位一体的,但从发展过程考察,仍有先后之别。此后,再分别流变为专供保护棺墓用的“镇墓钱”和专供死者在冥间使用的陶质或泥质冥币,即金属货币的代替物。

照这样观点推论,厌胜钱起源于古人原始的死亡观,产生的时间亦可追溯到更久以前。

二、什么是“山鬼花钱”?

‌‌ 山鬼花钱是一种古代民俗钱币,属于道教的厌胜钱,也被称为花钱(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并非流通币;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山鬼花钱的名字来源于其上的符咒,这些符咒被误解为“山鬼”二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山鬼花钱的称呼。

山鬼花钱,供人佩带赏玩,厌服邪魅,祈求吉祥。主要用于祈福禳灾、保身平安、规避凶灾,‌化解不顺等‌。‌

1、山鬼花钱的起源介绍

首先,山鬼花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名称中的“山鬼”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九歌》中,代表山神,但未受天帝正式册封,故有此称。在古代民间,山鬼被视为正义的存在,能够斩妖除魔,保一方平安。

其次,山鬼花钱的制作工艺多为民间私自铸造,因此其材质和流通币比起来大都显得比较粗糙。其样式和流通的铜钱一样,外圆内方,取天圆地方之意(除方穿以外,其中也不乏有圆穿的式样)。有些山鬼花钱还采用了手雕工艺,如明代铸“山鬼八卦四蝠”手雕花钱,字体深竣,笔画刚劲清晰,铜质优良,做工细腻。

2、山鬼花钱的作用介绍

山鬼花钱在民俗中有多种作用,如寄托吉祥,解厄降福,辟邪化煞,除魔驱邪,保命护身,增强气场、催发财气、守护平安等。它最初不是用于流通,而是由道士在做功课时使用,后来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一种常见的配饰。人们喜欢将其佩戴在帽子、腰带上,既作为装饰,又可以抵御不吉,保护自己平安健康。

山鬼花钱不仅具有装饰性,更是古人们祈求平安、寄托美好希望的一种饰品。其字面意思和背后的象征意义都非常丰富,如“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等二十七个字,按照道教说法,具有强大的辟邪驱鬼力量。

综上所述,山鬼钱作为道教厌胜钱的一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种吉祥寓意。在佩戴和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人群和佩戴方法,以充分发挥其效果。

3、山鬼花钱的内容版式

山鬼花钱内容简洁、内涵丰富,功能明确、版式多彩。其符咒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永保神清。其涉及的人物基本都是道教的代表性人物:太上老君,玄武,大真人,刘海,钟馗,山鬼,雷公,律令等,形成了山鬼人物谱。有人物形象出现的有:太上老君,玄武,刘海,钟馗等。人物中首推太上老君,其号令诸神、敕令众仙、施发符咒,为消灭妨碍人们神清的鬼精妖邪布下天罗地网,永保人间康宁太平。

(山鬼花钱的正面图案多为八卦图案,八卦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辟邪驱鬼、保平安的寓意。)

山鬼花钱的背面图案则是铸造的带有字的一面,字面中间竖着有二十七个字:“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这些字按照道教说法具有强大的辟邪驱鬼力量。在山鬼花钱里,除了符咒尊奉太上老君之外,还铸造了太上老君的形象:老君炼丹,老君传道等。此外,还有些山鬼花钱的背面图案会加入其他元素,如宝剑、丹炉、道士、蝙蝠、长短挂等,寓意吉祥。

三、历代花钱(厌胜钱)发展历史

1、汉至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主要是铸造当代或前代的行用钱背加日、月、星、龟蛇、宝剑图案或人物故事、生肖等。常见的如“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常平五铢”等一类的钱文图案。

2、唐宋时期(含辽)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以镂空花草、虫、鱼、蜂、蝶、龙、凤、麟、狮、鹿、马、人物故事为主调。这类镂空钱多数起装饰作用,如服饰、马具、帘帐等等,龙、凤、麟、狮等钱也寓意吉祥、太平之意。这时期的吉语钱多见有“上上大吉”、“龟鹤齐寿”、“长命富贵”、“宜尔子孙”等等,以及背铸各种图案的当代或前代年号钱,反映道教内容和文化的符文、八卦和生肖钱。“福德长寿”、“千秋万岁”等自北朝末至辽、金、元各代均有铸造。而酒令诗牌、选仙钱、打马格钱、棋钱等游戏博弈品,也主要产生于这个时期。

3、金元时期

金元将本民族淳朴、浑厚的文化艺术与汉族礼法风俗相融合,在厌胜钱方面承袭唐、宋以来的风格,融合了草原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金元民俗钱艺术。

华夏民族善于象征、影射、暗示、谐音等方式比喻、形容人和事的习俗,也被金元少数民族借鉴和效仿。如以龙象征皇帝,以凤象征皇后,以虎、狮象征大臣,以松鹤象征长寿,以枣、鸡、蝠等形象谐早、吉、福等音。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以实体类为主,且较唐宋时期更加丰富。图案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肖八卦,如星官童子、星斗宝剑、天师打鬼、老子授经、四灵、狗、马等。文字吉语钱为年号钱背加吉利品或避邪品,如大定通宝、泰和重宝、大元通宝等,成为形式多样的吉利品或避邪品。庙宇钱和供养钱也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色,一般是特铸带有皇帝年号的小型钱,或铸年份、或铸具体供养的神佛和庙宇。材质以青铜为主。镂空钱减少,且图案与唐宋时期同类钱没有大的区别。

4、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为中国铸造厌胜钱的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且厌胜钱的造型也行成了固定的模式。官铸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民间铸造厌胜钱可能已成为专门行业,厌胜钱也已有专门市场,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时到作坊或铸钱局去选购,厌胜钱的使用已成为民间往来活动的一项内容。

这一时期镂空钱很少见,只有少数黄铜质双龙钱和花草文钱,形制较唐宋时期的略厚,边郭较宽。实体类钱种数大大超过以前各代。主要有避邪、吉语、生肖八卦、龙凤、秘戏类钱。一体之间,文图并茂,以圆形、圆穿为主,方穿次之,并有大量带钱冠者。诗牌、仙钱、酒令钱、打马格钱、棋钱多仿宋元时物。自康熙以后,面铸年号背铸图案的大钱渐多起来。一些经典语句铸在上面,作为铭词勉语。图案多样,内涵丰富,除以前历代所用图案外,又将宝物、书画、植物、水果、乐器等铸于钱上,铸造极精,大小悬殊,直径在1—12厘米之间。

明清时期的厌胜钱,材质主要是黄铜,青铜质的极少,还有部分金、银、铁、铅质者,金银钱是以薄片錾刻,有的填珐琅彩。清代厌胜钱的种类、花式、构图、作工都达到了厌胜钱的艺术高峰。

此外,在厌胜钱上也可看到少数民族文字,如契丹大字、八思巴文、满文、藏文,以及梵文、符咒文等,成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的实物资料。

作为非正用品的厌胜钱,虽不是通用货币(有时也被参杂在流通钱币中使用),但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其文字与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俗、民情、文化、娱乐、书法、美术、工艺制作等各个方面,因此,是一项值得发掘研究的课题。

四、花钱(厌胜钱)的种类和特征

花钱(厌胜钱)的种类繁多,表象内容从赞美吉祥到附庸风雅、从婚丧嫁娶到诞辰祝寿、从辟邪除恶到因果报应、从佛教经文到道教符咒、从飞禽走兽到神仙鬼怪、从花草树木到亭台楼阁、从历史故事到诗词曲赋等等。

可以说,花钱(厌胜钱)的表象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1、花钱(厌胜钱)的种类划分

按照厌胜钱的制作工艺,我们将其划分为两大种类,即镂空品和实体品。

①镂空品

镂空品厌胜钱始铸于汉代,形制以圆穿圆孔形为主,铸工十分精美,纹饰以植物、动物、人物为主题,纹饰变化丰富多彩,极具观赏性。这类钱的图案纹饰多饰以花草,所以又称此类钱为“镂花钱”和“通花钱”。

1、动物类镂空钱:纹饰以深受人们喜爱的龙凤图案为主,此外还有鱼、麒麟、鹿、鹤等。

2、人物类镂空钱:纹饰常以渔猎、耕作为体裁,继承了汉代画像砖上以渔猎、耕作为体裁的遗风,再现当时生活劳作场景。

3、植物类镂空钱:纹饰常以蔓草、桃花、牡丹等为主要题材,装饰风格生动巧妙、寓意深远,如实地反映了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遐想。

②实体品

1、钱文品:钱文品正面有历代正式流通钱币上的纪重、纪值、纪年号、纪国号等铸币铭文,背面为各种类型的纹饰和图案龙、龟、蛇、七星、宝剑、僧人等,形制古雅。

2、吉语品:吉语钱是指铸有“吉利祝词”的非流通钱币。钱文都是吉利、祝福的语汇。因民间有寄托心愿和自我安慰的语言兆吉习惯,所以又称此类钱币为“口彩钱”。官铸、民铸均可见,是厌胜钱币中铸量最大、版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品种之一,且广泛流传于世。吉语钱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吉语品厌胜钱因为种类繁多,按照表现的内容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祝寿类:如福寿康宁、天下太平、天子万年等。

仕途类:如指日高升、万里封侯等。

科举类: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连中三元等。

生意类:如日入千金、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

赞美类:如川流不息、龙凤呈祥等。

这些吉语记录了历代百姓固有的生存意识和信仰崇拜,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身命运的探索,寄托了龙的子孙们的美好理想、心愿和情感。

③生肖品

生肖花钱正面是十二动物生肖图案、名称,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为八卦、星官、吉语等相衬。有的一个生肖为一枚,十二枚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铸于同一枚钱上。生肖品花钱内容丰富,形体大小有别,图形惟妙惟肖。

现今一般认为生肖钱始铸于宋朝,以后历朝历代均大量铸造,尤以清末民国初年为盛。

十二生肖钱,是先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解,生肖钱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愿望。

④八卦品

八卦钱面为八卦符,兼书卦文,背多为咒语,也有背饰为神话图案(如山鬼花钱)。另外,有的八卦钱的上郭附卷云纹或蝙蝠纹挂扣供戴,寓福从天降。

八卦钱主要用于镇宅院、保平安、祛病邪、巫术占卜等。

据说八卦钱在清朝道光年间兴盛,用于修建殿堂时放置梁上,辟妖邪、祈福祥。自道光至清朝灭亡,民间人们为避兵乱、镇妖害,在建房时上梁时,也放置八卦钱。清王朝灭亡之后,主要用于巫术占卜了。

⑤打马格品

北宋时期开始盛行起来一种搏戏工具,俗称“马钱”,以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品种多样。有的一面铸有马形图案,一面铸以马名,多为历史上传说中的名马;有的一面铸有骑马将军或马形图案,一面铸以将军姓名或职官名,涉及先秦以来的名将及职官。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传世马钱大多是宋元时期之物,但后世也有仿铸。

常见的有北宋的唐将千里:骏马图、赵将廉颇:将军骑马图、白义:白义为周穆王八骏之一、骅骝:骅骝为周穆王八骏之一、渥洼之马:骏马图。

打马格钱是中国古代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反映,是考证某些游戏活动历史发展的具体实物资料。

⑥神仙佛道品

钱币上铸有与道教、佛教相关的人物或咒语。

道教表现在铸造有八仙的名字和图案,包括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佛教表现在铸造有“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等文字。

⑦异形品

异形品厌胜钱铭文较多为吉语,背以吉祥图案为装饰,始铸于汉代,以后历朝均有铸造。形体多样,形态各异,图案丰富多姿。主要有腰牌形制类、布形类、连体类、长命锁形制类、桃形类等等。

2、花钱(厌胜钱)的用途划分

①镇库钱:这是一种官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为镇钱库之邪,特意铸造的特大型超重钱币。有的在钱币上特地铸上“镇库”字样。存世最早的镇库钱当属南唐的大唐镇库。此后,历朝历代都有铸造,也有不铸“镇库”二字的镇库钱。

②挂灯钱:宫廷用钱一种,用作宫灯的下坠,多见于清代。史载:“钱局岁十二月例精制若干缗呈进,谓之挂灯钱。”凡是见到清代年号钱中厚重、大型、铜质、精良的,即可能是挂灯钱。

清代宫廷每逢春节、元宵节,有把钱币挂在宫灯上做配饰的习俗,称挂灯钱。每逢十二月,铸局要特铸一批精致的饰有龙凤图案,后来又改用文字替代。

③祝寿钱:为庆祝寿诞而铸造的吉语钱。钱文通常有龟鹤齐寿、龟龄鹤寿、长命富贵、福德长寿、福寿延长等,背面为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

④配饰钱:指古人佩带于身上作装饰或辟邪的钱形铸品,亦称“配钱”。配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来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诸如“日入千金,长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间大量的锁片往往也被归入配饰钱一类。

⑤春钱:古代民间作首饰的小钱,多为私铸,质地多为金银。此钱在元代已经有了记载,当时妇女首饰多为金银小钱状,此即春钱。另有一种“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铜钱也属春钱一类。

⑥撒账钱:古时在婚嫁仪式上使用的钱形铸品。撒账钱上多系吉语祝词,如长命富贵、夫妻偕老、金玉满堂、宜尔子孙、早生贵子等,也有在流通钱表面鎏金、鎏银的品种。

⑦象棋钱: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现在的样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钱也出现在宋代,通常图文并茂,极为精美,亦有后世仿制。

⑧门神钱:春节时农村一般都贴门神。古代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唐朝时,门神像由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了。明清时候,两位门神“站”在钱币上了。

⑨贺年钱:专门用来祝新春的。这种钱体形小,也怎么精良,是民间私人铸造的。因为专门用来恭贺新春,故又称新春钱。

⑩吉语钱:即在钱币上铸有吉祥语句,这种钱币种类很多,盛行于唐宋。如“岁岁平安”、“四季平安”钱。

⑪压岁钱:每逢除夕或新春岁首,长辈往往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史料记载:“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那时给压岁钱有一种镇岁、除邪、祈福、迎福的意义。民间还有用红绳穿百枚铜钱做压岁钱,寓长命百岁之意。

⑫警世钱:古钱币多数是流通用的,也有一些是吉语或颂政的花钱,但用来警世的古币则不多见。

五、花钱(厌胜钱)的收藏价值

在我国古代钱币中有一部分非正式行用的钱币,它们虽然铸造成钱币的形状,但却不能行使货币的职能,这就是厌胜钱,亦称为“压胜钱”。

厌胜钱是我国古钱与民风、民俗渊源关系的一种体现,上面的图案多与历史上的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社会风俗、神秘文化有关,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

随着古钱收藏热的愈演愈烈,钱币收藏领域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由于钱币稀品、奇品存世有限以及受古钱市场的消化、饱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开始把收藏的视线拓宽,厌胜钱因其具钱形,亦为藏家青睐,日渐成为收藏新贵。

因为厌胜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对厌胜钱的研究和收藏,也正是对我国祖先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探索。由于厌胜钱日益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间也极其可观。厌胜钱开始走俏、市场行情见长,是因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保值功能。因为厌胜钱属于古代钱币范畴,钱币虽是锱铢小器,但亦如青铜器、书画和陶瓷一样,有其自身的文物价值,是不可再生资源。存放时间越长,年代越久,今后升值的机会就越大。

二是欣赏功能。厌胜钱大都铸工精湛,文字优美,图案丰富,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的喜欢。因其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因而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欧美钱币爱好者也很喜欢收藏厌胜钱。

三是研究功能。厌胜钱与古代社会民风、民俗渊源极深,上面的图案大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精神理念、宗教信仰,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随着钱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的研究视线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有的已跳出传统古钱学研究范围。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考证厌胜钱,甚至有的同志已提出“钱币民俗学”的观点,认为它是隶属于钱币学而又独树一帜的新学科。

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花钱(厌胜钱)的种类极其繁杂,表象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虽然绝大多数厌胜钱是明清遗物,但我们不能单纯从时代的远近来衡量其自身价值,如同明清官窑瓷器走俏道理一样。

花钱(厌胜钱)属于吉祥物,任何一件吉祥物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以外,工艺是否精湛、表现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艺术观赏性等则是极为重要的条件。厌胜钱正是具备了上述特点,经过两千多年的广泛使用,愈发受到人们的珍视。

敬姜犹绩,群居合一。慎终如始,功成弗居。

阅读到此,本文完毕。愿有缘读到本文的朋友,吉祥富贵,诸事顺意;

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欢迎大家点赞,转发,收藏!

1 阅读:91

玄炀观

简介:解读我国古老的文化经典,推进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