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静态交通,停车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市的机动化水平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城市交通的小汽车导向非常明显,城市交通量日益增长,停车场已成为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市城区现状泊位有13.8万个,总的停车位和小汽车的拥有量基本能实现供需平衡,但停车位供需时空分布不均,结构性布局性矛盾突出。我市老城区更新方兴未艾,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停车系统亟待重塑,停车系统整体更新换代迎来最佳窗口时期。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市城区停车规划体系,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滨州市城区停车场布局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规划成果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及市城市规划联合审查委员会审查,待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批复。《规划》以支撑和引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便捷性、高效性、差异化、信息化为方针,采取“分区差别、分类调控、挖潜扩容、调需增效”的停车发展总体策略,构筑配建停车设施为基础、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必要补充的格局,合理满足和引导居民的停车需求。
主城区现状泊位总量基本满足停车需求,但停车位供需时空分布不均,结构性布局性矛盾突出
“我市城区现状泊位有13.8万个,总量其实是基本满足停车需求的,能实现供需平衡,但是停车位供需却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结构性布局性矛盾突出。”参与编制《规划》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设计师孙守星说,在空间分布上,现状停车矛盾主要集中在核心区(渤海五路至新立河,黄河二路至黄河八路)及其周边。核心区的停车位历史配建标准低、停车位数量少,停车矛盾突出。在时间分布上来看,停车矛盾会在某一时间段比较突出,比如在学校附近,每天上学、放学的时间段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居住区的停车位白天空闲,晚上紧张;而商场、医院、单位等区域的停车位白天紧张,晚上空闲。
目前,我市老城区的商业等配套相对完善,对于市民的吸引力依旧强劲,城市交通的小汽车导向又非常明显,不断涌入老城区的小汽车使得老城区尤其是核心区的停车问题突出,停车位供给出现明显缺口。同时,老城区停车管理水平较低,未实现对有限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违章停放现象日益频现,这也降低了老城区的交通服务水平,带来了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停车难的问题愈发凸显。
构筑配建停车设施为基础、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必要补充的格局,远期规划至2035年新增40个路外公共停车场
此次编制《规划》,旨在深化、完善我市城区停车规划体系,有效指导未来停车设施的建设,引导停车管理系统的良性发展。
“规划并不是仅仅增加停车场的数量这么简单。”孙守星介绍,《规划》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规划范围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高新区、滨北。依据规划目标,将在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背景下,以支撑和引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建立“供需协调、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停车系统,构筑配建停车设施为基础、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必要补充的格局,合理满足和引导居民的停车需求,提升城市整体的环境和服务品质。
具体来说,“配建停车设施为基础”,即严格贯彻执行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标准,确保商场、居住小区等都配建有足够的停车位,可以满足自身停车需求;“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指的是以集中式社会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必要补充”,是指在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路段划定路边停车位,作为必要补充。
规划近期以泊位共享开放推进为抓手,采用“配建专用停车泊位转化为配建公共泊位,向出行停车需求开放”的办法,积极引导单位等停车场向社会开放,来解决泊位缺口大的燃眉之急;同时,加强对停车的规范治理,对路内停车位实施标准化精细管理,如规范路边停车位的划定大小等,以达到新增泊位的目的。对于老城核心区等矛盾突出的区域,采用“以路内停车泊位标准化精细管理为主,控制梳理存量建筑退界泊位为辅,引导停车需求转向配建专用泊位”的办法,对路边停车位、道路红线至建筑红线间的停车位等实施规范、精细管理,力争改变停车难的局面。
规划远期,以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可到市规划局网站查询详情)的贯彻执行作为最主要的新增泊位来源,同时控制梳理存量建筑退界泊位,引导停车需求转向配建专用泊位,将建筑退界空间还给慢行交通需求,营造安全良好的商业气氛。同时,在城市建设中通过财政保障、政策倾斜等手段,促进立体集约多样化停车形式的实现,大力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进程。远期规划至2035年,泊位规划总量达到21.4万个,其中包括新增40个路外公共停车场。
黄河二路交通组织示意图
规划编制既“细”又“深”,针对典型片区做了综合改善规划,并对40个路外公共停车场分别出了控制图则
《规划》内容十分细致,除编制了停车发展战略、停车需求与供给、停车场布局规划、停车管理规划等,还针对多个典型片区做出了停车综合改善规划。
“这些典型片区,都是现状停车矛盾比较突出的区域。”孙守星说,规划对滨医附院及周围片区、新兴市场周边片区、姜家市场周边片区、一小周边片区等,都做出了综合改善规划。以一小周边片区为例,综合改善规划建议实施高峰期教职工流线与学生流线分离、设置学生上下车点、修建地下停车库等具体的措施,缓解该区域停车难的问题。
滨医附院主入口放大图
针对远期规划至2035年新增的40个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除给出了布点外,还针对每个停车场出了控制图则。在控制图则中,对于每一个新增停车场所在的地块都划定了四至范围、确定了坐标,并且给出了停车场建设的控制策略。“规划做到控制图则的深度,能够更好的引导、控制新增停车场的建设,更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落地。”孙守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