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第二号人物何应钦,他的人品如何?

谭逸飞来了 2025-02-22 16:20:01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政坛风云变幻,多少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

可要说这乱世之中,谁最会审时度势,谁最精于明哲保身,恐怕还得提一提何应钦。

这位国民党二号人物,一生起起伏伏,却始终屹立不倒,个中缘由,还得从他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精明的处世之道说起。

何应钦出生于贵州,年轻时便展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他先是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那里结识了同为中国留学生的蒋介石。

不过,当时的蒋介石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青年,两人之间并无深交。

回国后,何应钦凭借着贵州同乡、时任贵州督军的刘显世的提携,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了黔军的高级将领。

这刘显世不仅是何应钦的伯乐,还将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他,可谓是恩重如山。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忠厚的青年军官,竟在羽翼丰满后,联合刘显世的外甥王文华,将自己的恩人赶下了台。

这第一次背叛,也预示了何应钦日后的人生轨迹。

刘显世自然对何应钦恨之入骨,先是派人刺杀了王文华,又一路追杀何应钦,迫使他逃离贵州,辗转到了云南。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教官的日子里,何应钦依旧没能逃脱刘显世的追杀,身中两枪,差点丢了性命。

这次死里逃生,或许让他更加明白了乱世之中,唯有靠自己才能生存。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担任校长。

这对于何应钦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通过昔日同窗的关系,重新接近了蒋介石,并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逐渐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二把手。

在北伐战争中,何应钦更是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长。

然而,何应钦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止步。

1927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爆发了“逼宫”事件。

在决定蒋介石命运的关键时刻,何应钦选择了沉默,眼睁睁地看着蒋介石被迫下野。

这次的袖手旁观,无疑是何应钦的第二次背叛。

几年之后,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

在这危急关头,何应钦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他不仅没有积极营救蒋介石,反而主张武力讨伐西安,甚至有传言说,他希望借此机会除掉蒋介石,自己取而代之。

虽然蒋介石最终平安归来,但这三次背叛,让蒋介石对何应钦彻底失去了信任。

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没有对何应钦痛下杀手,反而继续让他担任重要的军政职务。

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或许是蒋介石顾念旧情,或许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又或许,他只是想把何应钦留在身边,以便更好地控制他。

何应钦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他精明能干,却也反复无常;他忠于职守,却也背信弃义。

他像一个精明的棋手,总能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

然而,他的人品,却始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他的一生,或许也正是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充满了权谋、背叛和无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何应钦的故事早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与蒋介石之间复杂的关系,依旧值得后人深思。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而何应钦,正是这画卷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他的一生,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乱世之中,如何才能生存?

如何才能保全自己?

如何在权力和道义之间做出选择?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却值得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