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考放榜的第二天,杭州一位“少爷”冲上了热搜。
高考期间,有杭州的网友拍到,在某考点门口,有个男生坐着迈巴赫去参加高考。
完全就是霸总小说照进了现实,很快,这位男生就被网友们盖章“迈巴赫少爷”。
可谁又能想到,这位“迈巴赫少爷”不仅家大业大,还是个妥妥的学霸,是全国奥林匹克化学金奖得主。
这几天,各地高考陆续放榜后,他又因总分考了700分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火速出圈。
在采访中,再次把路人缘拉到了满格。
镜头前的他,不仅没有豪门少爷的居高临下,更没有一个学霸的沾沾自喜,反而对于记者的问题,谦逊有礼,遣词造句也是流畅大气,一看就是大家子弟。
对于网友给他取的称呼,他诚恳地说:我不喜欢‘迈巴赫少爷’的称呼,因为它有炫富的嫌疑。
对于自己心仪的大学,他不失礼貌地回应: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但刚刚和同学对了一下,发现这个成绩(700分)也不是很高。
对于自己的定位,他更是体现出了这个年龄少有的冷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方面摘掉我身上‘不学无术’的标签。
怪不得连一向浮躁的网友,都心甘情愿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真不知道老天爷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
可这还仅仅是这位少爷,展现出来的冰山一角。
随着他的身份被曝光,网友们才发现,他们家真是不得了。
这位少爷名叫朱也天。
抛开他学霸的身份,他的父亲是非遗传承人朱军岷,他的爷爷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铜雕之父”朱炳仁。
朱炳仁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铜雕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雷峰塔、桂林铜塔、峨眉山金顶、天宁宝塔、灵隐寺铜殿等中国十大铜建筑均出自他手,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他们家是杭州本地特别有名的文化世家,据说在当地人眼里的名气不亚于马云。
杭州高考放榜那一天,是朱炳仁的艺术品从杭州转运到北京的启动发布会。
朱炳仁今年80岁,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八十而立”个人艺术展。
正是在发布会上,朱也天收到了高考成绩,成功抢了爷爷的风头。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之前估分在680分左右,居然考了700分。
而第一时间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朱军岷,更是激动不已,连忙上台,一手搀着老父亲一手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才是今天最幸福的人”:
上可以啃老,下可以啃小。
02
面对记者让他讲一下在教育上的心得。
朱军岷说,他的方式跟很多人不一样,是“理想信念教育”。
就是从小告诉孩子,你是为国家生的,你是国家的孩子,国家培养你花了很多精力,未来要报效国家”,给孩子建立自驱力和更大的目标,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朱也天在成年后,才有了考上北大取做科研的想法。
关于朱也天被称为“迈巴赫少爷”,朱军岷也只用了三个字“蛮离奇”来形容。
他解释说,孩子第一天高考是孩子妈妈送的,第二天他开了自己的车送,也谈不上什么豪车,就是一辆普通的车,结果被街拍传上了网。
另外,对于“朱军岷高考了700分“这件事,虽然看得出朱军岷挺自豪的,但这一切也似乎在他的意料之中:家境我们撇开不谈,小孩读书还可以。他本身被保送到杭州二中,杭州最好的中学,也拿到了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金牌,跟北大签了强基计划。
换句话说,不出意外,朱也天去北大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10多天前,就在高考考完后没多久,朱军岷还发过一个朋友圈说,孩子已经开始在提前学习大学的课程了,还调侃说“无趣“。
也是再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才知道,为什么有人总说“寒门难出贵子“了。
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他们所处的条件和眼见就不一样,父母又舍得在教育上投入成本,并有成功的经验和路径,把他们往优秀的道路上推。
从这样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极少有不学无术的孩子。
不是他们比普通孩子天赋异禀,而是他们父母的眼见和格局就已决定了他们出生时的起点和高度。
那些普通家庭拼尽全力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当他们孩子为试错买单的时候,别人精英家庭的孩子,已经在正确的路上走了很远很远。
当然,我一点没有贬低谁的意思,我只是想说一个高考的底层逻辑:
条件好的家庭能够给到孩子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确实比普通家庭更优越,这也在无形中拉开了他们与寒门学子的差距。
03
根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的研究:在 1953 年以前,中国的精英们大都出身于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教育的官商人家。1953 年到 1993 年间有超过 40% 的教育精英来自无产阶级,在高考恢复初期,中国高校中的农村孩子比例也并不低。但在 1994 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接受精英教育的人中超过 50% 来自于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以及特定的重点高中。
这从客观的一面说明了什么?
在1953年之前,穷人家的孩子基本上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也大多存在于官商人家。
但到了1953 年到 1993 年间,我国处于大变革和大迈步的黄金时期,那时大家的贫富差距还没有这么明显,各地的基础教育也没有这么大的分化和区别,高考也在那个时间里重新恢复,给了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是在那个时候,很多普通家庭读书好的人抓住了,通过上大学逆袭了自己的人生,最后成为社会的精英,精英阶层才开始出现,与底层人民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接着,这个比例就开始回落,精英家庭的孩子再次优先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所以在高考中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就像朱军岷坦诚地说的那样:孩子不是天才,而是靠努力和勤奋取得进步,小学时就是第一名。
可这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没有比朱也天勤奋努力的吗?
当然有,而且还不少。
那为什么他们没有朱也天这么大的“成就“呢?
就在“迈巴赫少爷“因为高分再次在网上一战封神之后,考砸了的孩子也陆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四川眉山,一个女生高考没过二本线,特别难过,她趴在妈妈的腿上哭得稀里哗啦,妈妈心情很矛盾,只能轻声安慰:考得比平时好,已经很优秀了。
还有个河北考生,高考给自己估分600,结果一查,只考了397分。
看到成绩的后一秒,他就默默去了厨房,打开水龙头准备给一家人做饭了。
目睹这一幕的妈妈,又失望又心疼,但也只能轻声安慰:高考虽重要,但不代表所有。
而他们,都是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孩子。
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高考成绩放榜后,普通人家的孩子的确也有极少数寒门贵子考得不错。但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去读普通大学或大专。除了出生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外部环境”想要在中考考进县里的重点高中就已不易,而要考上好的大学更是难上加难”之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眼见,成了他们学习的边界。如果想要上好的大学,那他们一定要比精英家庭的孩子付出更多的苛刻与努力。
据中国校友会对历年高考状元的统计:近十年来,超过一半的高考状元来自教师、公务员等传统知识分子家庭,只有 21% 的高考状元来自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
“寒门难出贵子“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04
还记得媒体曾报道过一个叫谈方琳的女生吗?
她从初一暑假开始,就跟着教授做研究,并在教授的引导下,自己去翻阅《美国数学月刊》上的相关文章,最终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年仅15岁就受邀参加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大会,被媒体称为“最年轻的科学家”。
当时,不熟悉她的人还以为她是一个“天才少女”,好奇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直到她的家庭被曝光,答案才迎刃而解。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小学读的是普陀区Top1的小学,初中上的是长宁区最好的初中。
高中也是在上海被誉为“四大”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上海当地清北的自主招生人数中排名第一,高考录取率95%以上,属于真正的“顶流学校”。
另外,网友还扒出,她的父亲可不是什么普通大学老师,而是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长江学者。
所以你说,在这样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下出生的孩子,但凡再努力用功,就已能轻而易举的超越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了。
那些还口口声声喊着“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孰不住“先天基因”的差距,早就凸显在怀孕的那一刻起了。
这一点,在香港的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纪录片讲述了香港宝妈为了让孩子“赢在子宫里”,把生孩子这件事精确成了一个项目来严格根据时间推进,以确保自己的孩子定月出生,从而获得进入选拔圈的资格。
即便孩子出生的时间,也成了一个“鄙视链“:1-3月出生被称作大B,4-6月中B,6-9月小B,9月后就是最不受待见的超小B,当然也可以“留级“成为下一年超大B。
因为什么月份生,决定了孩子能上什么幼稚园,也决定了孩子在同龄人中的抢跑优势。
这一点在幼稚园面试中会更能体现出来,有的名校也会优先招收某些月份的宝贝。
为此,在开始造人之前,他们就要严格算好同房的时间,尽可能的让孩子出生在1月,因为有些名校要求只接受1月出生的宝宝。
二胎妈妈Irene,大儿子才21个月,她就早早准备好了幼稚园,教他学英语;
二女儿还在肚子里,就用英语胎教,打算让女儿赢在子宫里。
还有的香港妈妈,孩子还没出生就四处奔走,拿好了五六十家幼稚园报名表,为了孩子能得到幼稚园的一个面试机会,不惜狠砸50万港元申请费……
但她们也只是香港精英阶层的一个缩影。
05
同样在大洋彼岸,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博士薇妮斯蒂·马丁,曾写了一本书《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书,里面真实地展现了纽约精英阶级妈妈们的育儿故事。
纽约上东区,住着美国的精英阶级,这个富裕、精英、高学历的地区,还是没能摆脱教育的问题。
从备孕开始,纽约上东区美国精英阶级的妈妈们,就打响了这样一场战役,她们认为:要么按照正确的月份怀孕,要么生出“错误”的孩子。
孩子出生后,她们就开始引导孩子学习音乐、语言等各方面的才能,就连大火的编程也提上了日程……
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精英阶层的孩子“放养”完全不同的是,从香港妈妈到纽约妈妈,都隐隐透出一个变化:
有钱人早从拼奢侈品变成了拼教育。
所以你说,不是寒门难出贵子,是豪门早已掌握了一套精英的修炼模式。
只要照着做就行了。
而那些看似的“放生式教育”,也不过是精英家庭给普通家庭制造的烟雾弹。
还记得那对双胞胎“冯氏姐妹”吗?
在媒体的报道中,虽然数学考过17分,但在家长的“放生式教育”后,最后被牛津和剑桥录取。
但谁又能想到,“冯氏姐妹”虽然成绩不好,但读的却是杭州一所很有名的贵族中学,还是在专为孩子出国定制的“睿励班”学习,一年学费将近8万。
高中上的是美国私立高中“白山中学”,每年光是学费就快要50多万元,还不包括生活费和其他活动费用。
而所谓的“放养教育”,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躺平,每天就吃吃喝喝,任由孩子胡来,而是滑雪、观星、环游世界开拓眼界。
妹妹喜欢古文化,就曾跟随业余考古学家队伍寻找海底古国——亚特兰蒂斯。
姐姐不想去学校上课,就去大英博物馆研究西方美术史。
所以,哪有这么多天才,除了个别意外,所谓的“天才”也大多是后天人造的结果。
知识决定高度,但高度的脚底垫满了金钱。
有网友这样评论道:我们家祖辈父辈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呢?
的确,这样的起点,是寒门无法企及的终点。
但我还是要说,虽然高考不能定终生,但高考是人生给寒门第一次最公平的有可能实现阶级逆袭的机会。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并不代表普通人现在已失去了冲破阶层的机会,哪怕是微不足道,也一定要拼尽所有。
好热呀
他爹怼他爷爷说:你老子不如我老子,你儿子不如我儿子[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tom
给他爷爷打过一年多工,他们家人还不错,2000年的时候就给我交了社保。那时候私营企业交的极少[点赞]
在下琉璃
香港为什么生育率低?就是因为相信要赢在射j时,赢在z宫里的沙币女太多了。另外有空查下那个爸爸是数学教授的数学天才少女,不是我红眼病,北京这些年大量的中小学科技类比赛,获奖论文比研究生水平都高,一问家长是这个方向的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