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食系统变革提速趋势1:现代种业爆发在即

科学家论坛上海站 2024-11-22 12:29:13

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中国部分产品核心种源仍依赖进口,农业“芯片”也存在“卡脖子”风险。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这是继1962年《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印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种业振兴行动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围绕着种质资源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扶持等方面构建了全面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

种业政策动向⼀览:

• 2021年3⽉,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案(2021-2023年)》。

• 2021年4⽉,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 2021年7⽉,中央全⾯深化改⾰委员会第⼆⼗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动⽅案》。

• 2021年7⽉,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县奖励政策的通知》。

• 2021年8⽉,国家发展改⾰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四五”现代种业提升⼯程建设规划》。

• 2021年12⽉,国家发展改⾰委印发《“⼗四五”⽣物经济发展规划》。

• 2021年12⽉,第⼗三届全国⼈⼤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共和国种⼦法》的决定。

• 2022年1⽉,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

• 2022年4⽉,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

• 2022年7⽉,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

• 2022年9⽉,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三品⼀标” 提升⾏动有关专项实施⽅案的通知》。

• 2022年9⽉,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

• 2022年12⽉,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案》。

种业阵型企业集群初具雏形

企业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2022年7⽉,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打造⼀批具有核⼼研发能⼒、产业带动能⼒、国际竞争能⼒的航⺟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

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机构,包括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产种业企业机构,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种业阵型企业分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和专业化平台阵型企业,种业阵型企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企业阵型定位:

• “破难题”阵型企业要聚焦少数主要依靠进⼝的种源,加快引进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批具有⾃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 “补短板”阵型企业要聚焦有差距的种源,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尽快缩⼩与国际先进⽔平的差距。

• “强优势”阵型企业要聚焦优势种源,加快现代育种新技术应⽤,巩固强化育种创新优势,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 专业化平台阵型企业(机构)要在科技创新、⾦融⽀持、⾏业⾃律、⼈才培训等⽅⾯发挥优势,持续为育种创新提供⽀撑服务。

追赶育种4.0,种业爆发在即

从⽣物育种发展阶段划分来看,国内外学者通常将⽣物育种分为四个阶段:原始驯化选育1.0阶段、杂交育种2.0阶段、分⼦育种3.0阶段、智能分⼦设计育种4.0阶段。当前种业发达国家进⼊育种4.0阶段,⽽中国正处于由杂交育种2.0阶段向分⼦育种3.0阶段过渡时期。

中国种业发展离国际先进⽔平存在较⼤差距,当前仍处于追赶期。但我们认为在强劲的政策⽀持、巨⼤的市场需求与跨学科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物学和⼈⼯智能等)等因素驱动下,中国育种科技“弯道超⻋”⼤有可为。我们认为中国种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未来3~5年种业投资处于投资爆发期。2022年国内种业产业资本投资已然爆发,据统计2022年中国种业发⽣了20多起投资/并购/IPO事件,涉及资⾦⾦额超过30亿⼈⺠币,较2021年出现⼤幅增⻓。我们认为未来3~5年中国种业投资将持续保持⽕热,投资⽅向将围绕智能分⼦设计育种技术,包括基因编辑⼯具、⽣物育种平台、育种软硬件⼯具等。

未来5~10年种业市场将加速整合。中国种业当前的育种技术路线是统筹兼顾常规育种与⽣物育种,发挥好常规育种优势,⽤好⽣物育种技术。当前常规育种仍占据主导,但随着⽣物育种领域基础研究不断创新突破和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物育种将⽇益成熟,⽣物育种的种⼦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反观常规育种市场,在政策上为⿎励种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种业监管趋严,同时下游需求市场⽇益集中,⼤量中⼩型种企业将⾯临危机。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未来5~10年种业将处于⾏业整合期,企业并购加快,种⼦企业数量将⼤幅减少,不排除国资背景种企重组为巨头企业的可能。

⽣物育种带来新的协同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物育种不仅带来技术的创新,可能会产⽣新的协同发展模式。原因在于国外种业的研发创新主要由少数⼤型头部集团垄断,他们资⾦雄厚,有能⼒打造育种全流程的闭环,实现育繁推⼀体化,⽽中国种业企业规模⼩,研发投⼊少,育种实⼒不⾜,产业分⼯合作可能性更⾼。例如海南正在⽥间鉴定、制种外包服务、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探索发展CRO(合同研究组织)模式,以育制种技术为例,由育种⽅提供育种材料,⽣物技术企业通过核⼼技术进⾏育制种,再交由育种⽅完成种⼦商品化,实现南繁育种的产业化运营。

注:摘选自《中国农食系统变革提速》

0 阅读:7
科学家论坛上海站

科学家论坛上海站

全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活动和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