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有翻案的可能吗

三峰山 2023-06-01 10:48:41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8月—618年4月),隋文帝杨坚嫡次子。

和秦朝一样,隋朝也是二世而亡。杨广的谥号是“炀帝”,这是李渊给的,是贬低的意思。后世对杨广的评价也并不高,大部分的评价就是穷凶极恶、滥用民力、频繁发送战争,导致国力耗尽,天下大乱。

隋朝疆域图

近些年看到网上对杨广的风评有所改变,改变的原因有四点,也是号称他的四大功劳。分别是开凿隋朝大运河、营造洛阳、开疆拓土、完善科举制度。对于这几项,我的理解如下:

隋朝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一条大运河。这条大运河对于国计民生都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条运河不是杨广在位期间开凿的。史料记载,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杨广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形成隋朝大运河。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大运河,使得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对于大运河,杨广不是开创性的开凿,而是整合、疏通。

营造洛阳

和大运河一样,洛阳城并非杨广首建。东汉时,洛阳城就是都城,作为强汉的都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曹魏取代东汉,都城依然是洛阳;西晋代替曹魏,洛阳依然是都城。

杨广登基后,巡查洛阳城,认为洛阳可以作为都城,于是在之前的基础上,重修洛阳城。大业二年(606年),隋朝迁都洛阳。后来唐朝实施两京制,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都城。

龙门石窟

开疆拓土

吐谷浑汗国是在青海、河西走廊一带的小国,于329年建汗国,典章制度类同晋朝,风俗与柔然、突厥相似。

大业四年(608年)裴矩指使高车国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军。杨广乘机出兵,于公元610年灭吐谷浑,此战开疆拓土数千里。杨广派官员去管理此地区,却不能到达。随后吐谷浑返卷土重来,并进攻隋朝宁夏、甘肃一带,隋朝无力防御。刚刚打下的疆土,又丢失了,所谓开疆拓土有点牵强。

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据记载,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

但根据隋文帝、隋炀帝的诏书,隋朝仍然是让五品以上官员推荐人,没有允许平民“投牒自进”参加,并不具备科举的本质与主要特点,反而在实质上仍然是察举制,在实质上与汉朝的察举制一样。

杨广画像

再看看隋炀帝被后世诟病的原因:

杀害宗室

皇太子原本是杨勇,杨广联合杨素、独孤皇后等不断陷害杨勇,太子之位被废,杨广成为新太子。杨广登基后,杨勇被逼自尽。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兵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大业三年(607年),杨广诛杀侄子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子(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耗尽国力

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京洛阳(609年改称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服役。

杨广下令修运河,造龙舟、楼船等各种船数万艘,分别用于杨广数次幸江都(扬州)。

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

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杨广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

频发战争

大业七年(611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

大业八年(612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民夫,却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

大业九年(613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乘机起兵反隋。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杨玄感败亡后,杨广下令追究,杀三万余人,并且籍没这些人的家人与财产。杨玄感围东都洛阳时,曾开仓赈给百姓。杨广命人将接受米的人都坑杀在都城以南。

大业十年(614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只好收兵。

除此之外,隋朝还打林邑(今越南等地)、打契丹、打突厥、打琉球等等。总之,战争不断。

龙舟

杨广的年号是“大业”,明显的意思就是:成就经天纬地的事业,自然是要超过自己的老爹隋文帝杨坚。杨坚可谓“千古一帝”,不仅结束了近300年分裂的中国,还完成了大一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要超过他老爹成就“大业”,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必须要折腾,必须要做大事。造宫殿、巡游天下、开疆拓土、对外战争。朝廷高速运转,时刻不停。可想而知,国力、民力被耗尽,那就是亡国了。

野心太大,自己被自己折腾死了,隋朝也跟着陪葬了。

隋文帝杨坚

5 阅读:28
三峰山

三峰山

自驾游,跑步,足球,历史,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