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异性不删你也不联系你,其实用意很明显

再笕某人 2025-02-11 11:31:38

收到发小发来的聊天截屏:

"你看这人多有意思,上周末说和我聊得投缘要改天聚餐,结果现在三天了都没动静"我点开图片:对话框里2个未接语音邀请和三条几秒的绿条。"可能他现在不方便?"正当我敲击键盘准备安慰,新消息裹着电子震颤跳出来:"最讽刺的是他今早点赞了我客户动态,我半小时前发的聚餐合影他倒装没看见"她秒回的文字裹满着咖啡味:"要真记得早就回复了,就像上个月突然说要学吉他,今天又在朋友圈晒尤克里里了"。突然想起某部电影台词:现代人的热情保鲜期像便利店便当,24小时后就会更换标签。现代人际关系何尝不是如此,温度消退后的隔夜热情总带着股酸涩感。说真的,人的热情衰减也同样遵循物理定律,只有双向奔赴才有动量守恒。单方面的期待值堆得越高,断崖时越容易摔出认知裂缝。

你应该也经历过收件箱里的未读红点吧?那些在对话框里独自跳跃的问号,在朋友圈点赞名单里刻意消失的头像,语音留言后比南极还冷的沉默这些都不是信号故障。当一个人需要你反复揣测他的态度,答案早就写在他缺席的空白里。想起某次在美术馆看蔡国强的火药爆破画:绚烂的火星在雪白纸面灼出痕迹,熄灭后的灰烬却构成更深的意象。成年人的渐行渐远何尝不是行为艺术?他不再点开你的对话框,就像观众不再凝视某幅展品,静默离场本身已成为展陈的一部分。张爱玲曾说:"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句号也不行"现在的成年人字典里,没有突然冷淡,只有蓄谋已久的退场。他们不会像小孩子那样用绝交信宣告关系破产,只会让手机永远处在充电状态,给你的消息设置成免打扰模式,朋友圈点赞跳过你的头像,直到某天发现你们的上次对话停留在系统自动生成的生日祝福。

看过游乐园旋转茶杯吗?需要两人同时往相反方向用力才能转得尽兴。若只有一方拼命,只会把对方转得头晕脑胀好的关系都应该像拔河,力道均匀的对手才值得继续。下次再遇到消失三天又突然发来"最近怎样"的人,不妨看看你的消息记录:如果绿色总是比白色多三倍,建议试试长按删除键。成年人的断交仪式堪比谍战戏,没有枪声硝烟,连脚步声都轻得像风。你发现在我楼下停驻的车换了停放区,其实轮胎印早在一个月前就改道了。这年头谁都不傻,真在乎你的人会把手机当传呼机,洗澡时听到震动都要擦手查看。若连已读标记都懒得点开,不过是电子墓碑里的数字编号。需要提醒的是,删除好友比拉黑更需要勇气,因为前者是亲手拆散两副拼图,后者只是把碎片藏在看不见的角落。所以,生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你终于点击删除键的瞬间,那种疼痛真实而短暂,不像等待时抽丝剥茧的钝痛,能让你连续失眠十个夜晚。

0 阅读:0
再笕某人

再笕某人

再小的情绪也值得被尊重/每晚十点,孤独的人在这里相互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