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宴请刚回国的李宗仁,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沛儿阅览趣事 2025-04-06 04:22:58

1965年上海国际机场里人潮涌动,周总理和许多人都望着出口翘首以盼。他们等待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海外漂泊了十几年的李宗仁先生。李宗仁和他的夫人,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随后一行人又回到了北京,毛主席热情地款待李宗仁一行人。在宴席上毛主席和李宗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席间毛主席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一愣,不知道怎样回答。

毛主席为何要问这个问题?毛主席到底是靠什么吃饭?

走上不归路

1949年的国民党气数已尽,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就要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面对绝境,蒋介石自感无力回天。在何去何从的历史选择关头,蒋介石听从所谓的高人指点,决定退守台湾岛。

蒋介石携带多年搜刮的大量金银财宝,率领一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士兵,来到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站——台湾岛。当时随蒋介石一同前往台湾的人,到达台湾后处境艰难。

原来台湾大部分是原住民,大陆来台湾的人口才3万多人。蒋介石的部队登陆台湾后,大陆人口一下子锐增到50万人。普通士兵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生活十分困难。这一切的困境,都是拜蒋介石所赐。

当中华大地到处欢庆解放的时候,蒋介石还在台湾岛上负隅顽抗。正是因为蒋介石的一意孤行,才将中国完整的国土分开,让台湾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蒋介石依然野心勃勃,还幻想着有一天能反攻大陆,重新掌握中国的政权。

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离开大陆,竟是永别。有生之年,他再没有踏上大陆一步。直至蒋介石去世,他最终做了远离故乡的孤魂野鬼。正是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导致海峡两岸至今仍旧无法统一。

海外赤子

祖国怎么会丢下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容忍国家版图上有残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向蒋介石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摒弃个人恩怨,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勇敢地迈出一大步。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多次斡旋,蒋介石始终不能放下面子。刚刚到台湾的时候,国民党还遥控指挥潜伏在中国大陆的特务分子,对新中国采取各种破坏。没想到蒋介石寄予厚望的特务,没过几年就被共产党消灭干净了。

蒋介石的一意孤行,不能代表所有台湾的国民党军官和士兵。这些军官和士兵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对故国怀有深深的思念,但是多数人未能再次踏上祖国的大地。

李宗仁是国民党第二大军事派系——桂系的首脑,也是蒋介石最为头疼的党内对手。他一生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从中兴桂系到抗日血战,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的部队,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军殊死血战,最终战胜了日军。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以摧枯拉朽的雷霆攻势,强渡长江天险。李宗仁感到大势已去,从香港辗转到了美国,开始了他16年的旅美漂泊生活。

李宗仁归来

最开始李宗仁是个顽固的反共分子,可是流亡美国期间,发生了几件事,让他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这件事给李宗仁的触动很大 ,他开始对中国军队产生敬佩之情。

当中国成功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来,李宗仁激动得流下眼泪。原本只有美苏才有的原子弹,现在中国也有了。历经百年磨难,中国人民终于又挺直了腰杆。当时李宗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回国。”

这些事实让李宗仁感慨万千,“不管是谁统治中国,只要能使中国强大,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就赞同他。”李宗仁在美国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希望国共两党再度和谈,协商解决台湾问题。

李宗仁在海外的言论,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周总理从李宗仁的言论中,敏锐的察觉到这时李宗仁认清形势走上爱国道路的起点。周总理和海外多方联系,争取劝说李宗仁回国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周总理频繁联系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酝酿并开始争取李宗仁回国的工作。在周总理的努力下,阔别祖国16年之后,李宗仁听从祖国的召唤,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当飞机降落在祖国的机场,李宗仁激动地走下来。

这一刻李宗仁等待了16年,也让他从中年失意等到了白发苍苍。

我靠什么吃饭?

1965年7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李宗仁一行人,期间双方进行愉快地交谈。毛主席对李宗仁说:“祖国欢迎你们回来,每一个流亡海外的游子,只要你们愿意回来,祖国的怀抱永远向你们敞开。台湾总有一天也会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李宗仁也发表感言:“这16年来,我以海外戴罪之身,有感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奋斗。”

宴会期间毛主席和李宗仁举杯畅饮,相谈甚欢。席间毛主席对程思远说:“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顿感茫然,不知道怎样回答。毛主席笑着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们人民解放军,在每次战斗后都会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让我们能不断走向成功。”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的领导方法,有着异于常人的高超之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去伪存真,发现真理。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胜利,都和正确的调查研究分不开的。

毛主席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李宗仁和程思远。共产党在建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反倒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毛主席很早就推行调查研究的方法,革命早期时毛主席就在湖南调查农民运动,写下了著名的考察报告。

毛主席总结农民运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他们凭借着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竟然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面对国民党的背信弃义,中国共产党却一直以和为贵,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在国民党背信弃义挑起内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反观国民党,占据着全国最丰富的资源,领导着全国装备最齐全的军队,却屡次败给人民的军队。国民党的一意孤行,令他步履维艰,最终走上绝境。

回首中国革命的坎坷历史,无不验证了毛主席的理论。毛主席领导着中国人民,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烧到全国的各个解放区;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的革命萌芽,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主席从孑然一身投身革命,到拥兵百万跨过长江。

历史不会忘记毛主席的付出,历史会铭记毛主席的理论。实践证明,毛主席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0 阅读:1
沛儿阅览趣事

沛儿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