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白驹:解放海南的大功臣,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1957年被撤职

雨后新清世界 2025-01-19 15:14:47

冯白驹:解放海南的大功臣,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1957年被撤职

世人皆知冯白驹是解放海南的大功臣,却鲜有人知他曾与周恩来总理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30年,在上海一间不起眼的小楼里,年轻的冯白驹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那时的冯白驹,刚刚从血与火的考验中走来,带着满腔热血寻求革命的方向。而这次会面,不仅为琼崖革命指明了道路,更让这位出生于海南岛的热血青年在未来23年里,带领着一支红色武装在天涯海角的椰岛上演绎了一段传奇。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位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却突然被撤职。在他人生的最后20年里,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命运?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细节?

一、少年冯白驹:从大夏学子到共产党人

世人都说冯白驹是"琼崖革命的一面旗帜",却鲜有人知这位将军出身寒微,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民之子。1903年,冯白驹出生在海口市永兴街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那时的永兴街临近港口,街巷间常年弥漫着咸湿的海风。

住在永兴街的人们都知道,小冯家虽然清贫,但冯白驹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却格外重视。每天天不亮,父亲就会摇着小船出海捕鱼,换来的钱都用来供冯白驹读书。邻居们常说:"老冯家的小子,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

1920年的一天,永兴街上格外热闹。17岁的冯白驹考取了海口中学,这在当时的渔民子弟中可是凤毛麟角的事。街坊们纷纷上门道贺,冯白驹的父亲难得地没有出海,而是在家里摆了一桌简单的酒席。

在海口中学读书期间,一位名叫李云的老师彻底改变了冯白驹的人生轨迹。李云老师经常给学生们讲述五四运动的故事,介绍新思潮和进步思想。1922年春天,李云老师特意找到冯白驹,向他推荐了《新青年》杂志。就是这本杂志,让冯白驹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1924年,永兴街又沸腾了。街坊们听说冯白驹考上了上海大夏大学,都说这是"渔家子弟的荣光"。临行前,父亲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条渔船,将全部积蓄交到了儿子手中。

来到上海的冯白驹,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街道比永兴街宽阔整洁,这里的学生比家乡的同学见多识广。在大夏大学,冯白驹结识了几位进步同学,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他革命伙伴的王文明。

1926年春,上海爆发了著名的"五卅"运动。当时在校的冯白驹和王文明一起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就在这次运动中,经王文明介绍,冯白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久后的一天,冯白驹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父亲在信中说,永兴街的渔民们都盼着他学成归来,能为乡亲们做些实事。看完信后,冯白驹在日记中写道:"父亲的期望我一定不负,但我要走的路,或许会让他们失望。"

1927年初,正当冯白驹准备毕业时,上海局势突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城,大批进步学生被通缉逮捕。在组织的安排下,冯白驹不得不提前结束学业,匆匆踏上了归乡之路。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怀揣书生意气的永兴街少年,而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二、血与火的考验:琼崖武装革命的艰难历程

1927年3月,冯白驹回到海南后,立即投入到地下革命工作中。当时的琼崖地区,国民党军队正在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冯白驹化名"阿驹",以走街串巷收购海产品为掩护,在海口、文昌等地秘密联络党的关系。

同年7月15日,在琼山县演丰墟的一间杂货铺里,冯白驹与王文明等十几名党员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讨逆革命军",以武装保卫革命成果。这支队伍初创时仅有23人,装备简陋,只有几支土造火枪和一些大刀长矛。

首战定安,讨逆革命军出其不意,一举攻下了定安县城。这次战斗缴获了30多支步枪和大量弹药,为革命武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讨逆革命军连续突袭了文昌、琼山等地的国民党据点,队伍迅速发展到300余人。

1930年春天,一个重要的机会出现了。当时中共中央派人秘密通知冯白驹,要他立即前往上海汇报工作。4月的一个雨夜,冯白驹乔装成商人,搭乘一艘运输船离开海南。

在上海,冯白驹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会面地点是一间普通的里弄房,为了安全起见,整个谈话过程只有两个小时。周恩来详细询问了琼崖革命的情况,特别关心游击区的建设问题。最后,周恩来给出了明确指示:要在琼崖创建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

回到海南后,冯白驹立即着手改编队伍。讨逆革命军改名为琼崖红军独立师,下设三个团,总兵力达到800余人。独立师采取游击战术,主要在海南岛中部山区活动,经常对国民党的乡镇公所和物资运输队发动突袭。

然而,1931年冬天,国民党调集近4000人的精锐部队,对红军根据地发动"围剿"。敌人采取分兵包围的战术,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主力。在五指山区,独立师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弹尽粮绝的独立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危急的时刻出现在12月8日傍晚。敌人重兵围困住了红军的主力部队,情况万分危急。冯白驹带领突击队,从敌人防线最薄弱的西南角发起突围。经过一夜激战,终于带领100多名战士突出重围,退入深山。

这次失败给琼崖革命带来了沉重打击。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冯白驹带领幸存的战士转战于各个山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他们白天隐蔽在山林里,晚上则分散到各个村寨发动群众、筹集物资。

1933年春,国民党又一次调集重兵"围剿"红军。这次战斗更为惨烈,红军伤亡惨重,最后仅剩25人。面对如此困境,冯白驹带领剩余战士转移到定安县的白沙地区,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继续坚持斗争。四个月后,独立师重新发展到了100余人,并在各地建立了9个基层党组织,革命的火种得以保存。

三、抗日战争时期:独树一帜的琼崖纵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琼崖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同年9月,冯白驹收到了中共中央的指示:琼崖武装要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开展全面抗日斗争。此时的琼崖独立师已发展到300余人,这支队伍成为了琼崖纵队的骨干力量。

1938年春天,一件意外事件为琼崖抗日力量带来了转机。一艘满载武器弹药的日本军用运输船在海南岛东部海域触礁搁浅。冯白驹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部队赶往事发地点。在当地渔民的配合下,他们成功salvage了大量武器弹药,其中包括200多支步枪和3挺重机枪。这批装备的缴获,大大提升了琼崖纵队的战斗力。

1939年2月10日,日军开始大规模登陆海南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冯白驹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他将部队分成若干小股,分散在各个山区,专门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和孤立据点。这种战术很快显现出效果,日军虽然占领了海南岛的主要城镇,但始终无法控制广大农村地区。

在五指山区,冯白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成为了琼崖纵队的重要后方基地。他在根据地内建立了被服厂、军械所和医院,开办了干部培训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白驹创办了一个秘密的军事训练营,专门培训来自各地的抗日青年。

1941年夏天,日军对五指山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敌人投入了3000多人的兵力,分三路向根据地推进。面对优势之敌,冯白驹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他将主力部队分成十几个小分队,分散隐蔽在各个山头,适时对敌人发动突袭。这场持续了40多天的战斗中,琼崖纵队共消灭日军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1943年是琼崖抗战最艰难的一年。日军在海南岛实行"蚕食政策",在各地修筑碉堡,企图把琼崖纵队困死在山区。同时,敌人还在各村庄实行"联保制度",强迫村民监视彼此。面对这种局面,冯白驹提出了"打零星,抓长官"的战术。他命令部队化小分队为游击小组,专门伏击日军的运输车队和巡逻队,并重点暗杀敌占区的伪军头目。

1944年10月,一个特殊的机会出现了。琼崖纵队情报员发现,日军驻临高县的一个中队长经常单独外出巡视。冯白驹立即派出一个精干小组,在该中队长必经之路上设伏。经过耐心等待,终于将这名日军军官生擒活捉。这次行动不仅缴获了重要情报,还在当地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在冯白驹的领导下,琼崖纵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万多人的抗日武装。这支队伍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记录:他们是全国唯一一支在抗战期间始终坚持在海岛上独立作战的抗日武装。八年抗战中,他们共消灭日军和伪军4000余人,建立了多处抗日根据地,为海南人民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解放战争中的琼崖:坚守海岛孤岛的红色力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琼崖形势急转直下。国民党调集重兵进驻海南,企图一举消灭琼崖纵队。9月15日,在文昌县的一次遭遇战中,琼崖纵队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烈交火,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琼崖地区的第一战。

1946年初,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火力,冯白驹采取了新的战术部署。他将主力部队分成东、西、南、北四个纵队,分别占据各自的根据地。其中,东路纵队负责文昌、琼海一带;西路纵队控制儋州、临高地区;南路纵队驻守陵水、三亚一线;北路纵队则固守琼山、定安等地。这种分区作战的方式,有效地分散了敌人的兵力。

1947年3月,一个关键的战机出现了。国民党军队在追击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时,暴露了琼山城防的薄弱环节。冯白驹立即调集北路纵队的精锐力量,连夜突袭琼山城。这次行动出其不意,一举攻入城内,缴获了大量军火物资,其中包括两门山炮和500多支步枪,这些武器极大地增强了琼崖纵队的火力。

1948年的琼崖战场形势更加复杂。国民党军队在美军顾问的指导下,开始实施"铁壁合围"战术,妄图将琼崖纵队各部分割包围。面对这种情况,冯白驹提出了"隔山打援"的对策。当敌人集中兵力"清剿"某一地区时,邻近的纵队立即出击,袭扰敌人后方,迫使其分散兵力。

在白沙起义中,这一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10月,当国民党军队主力进攻白沙地区时,西路纵队突然出现在儋州城外,佯攻该城。敌人被迫抽调部分兵力回援,白沙地区的压力随之减轻。这次战役,琼崖纵队共歼敌3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1949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发来电报,要求琼崖纵队坚持海南岛的革命斗争。这时的琼崖纵队已发展到15000余人,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国民党退守海南后,在岛上集结了10万余军队,其中包括许多精锐部队。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冯白驹再次调整战略。他命令各纵队进一步分散,采取"游击互济"的方式作战。具体做法是:当一个地区遭受敌人重点进攻时,该地区的部队就地隐蔽,而周边地区的部队则主动出击,吸引敌人注意力。这种战术使得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始终无法达成歼灭琼崖纵队的目标。

1949年底,一个重大机遇出现了。华南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大量官兵开始寻求投诚。冯白驹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开展策反工作。在定安县,一个营的国民党军队主动放下武器,加入了琼崖纵队。这些起义官兵带来了大量军事情报,为后来解放海南岛提供了重要帮助。

1950年春,随着解放军主力渡海作战的临近,琼崖纵队的任务更加繁重。他们负责破坏敌人的交通设施,切断其补给线,并配合即将到来的渡海登陆作战。在这段时期,琼崖纵队共进行了大小战斗200余次,为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海南解放:琼崖纵队的最后壮举

1950年初,解放海南的战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琼崖纵队担负着为主力部队登陆创造有利条件的重任。2月下旬,冯白驹接到了华南军区的具体指示:琼崖纵队要全面配合渡海作战,重点破坏敌人的防御设施和交通要道。

3月1日,琼崖纵队在文昌铺文地区发起了一次关键性的战斗。这里是国民党军队重要的海防阵地,也是可能的登陆点之一。琼崖纵队东路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是佯攻东面的炮楼,吸引敌人注意力,随后主力突然袭击西面的要塞工事。这次行动摧毁了敌人3个碉堡,炸毁了2门海防重炮。

在儋州湾沿岸,西路纵队的行动同样精彩。他们组织了一支由当地渔民组成的"水上游击队",利用夜色侦察敌军布防情况。3月15日晚,水上游击队成功潜入敌军码头,破坏了多艘巡逻艇,并切断了敌军的水下电缆线路。这些行动严重干扰了国民党军队的海上防御系统。

4月初,琼崖纵队获取了一份重要情报:国民党军队在海口市东郊修建了一座秘密机场。冯白驹立即派出精干小组渗透到机场工地。4月10日凌晨,这支小分队成功破坏了机场的油料库和通讯设施,造成敌军空军行动能力的严重削弱。

渡海登陆战开始前的准备阶段,琼崖纵队在各地发动群众,组织了大量的船工队和担架队。仅在琼海地区,就动员了300多艘渔船和2000多名船工。这些民间力量后来在解放军渡海登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运送部队和物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4月16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始渡海作战。琼崖纵队立即展开全岛性的配合行动。在文昌、琼海一带,东路纵队多次切断敌人的公路交通线,阻止其增援。在海口地区,北路纵队组织了多次突袭,牵制了大量敌军。这些行动有效地配合了解放军主力的登陆作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琼崖纵队在三亚的行动。4月18日,当解放军主力在海口、文昌一线登陆时,南路纵队突然在三亚市区发动攻击。这次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迫使国民党军队不得不在南部地区保持相当数量的兵力,无法北调增援。

4月30日,在解放军主力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主力向三亚方向溃退。琼崖纵队各路部队立即展开追击。在崖县一带,他们设伏俘虏了一个团的溃军。这些被俘军队提供的情报,帮助解放军迅速摸清了敌军退却的路线。

5月1日,海口解放。琼崖纵队随即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编为华南军区独立师。至此,长达二十三年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胜利结束。在这场最后的战役中,琼崖纵队共消灭和改编敌军5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为海南岛的解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0 阅读:5
雨后新清世界

雨后新清世界

雨后新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