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平台疯狂内卷,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似乎失去了年轻人的青睐

八方镜 2024-10-23 17:22:36

现如今,只需在手机轻点几下,新鲜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就会送到家门口。

曾经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似乎渐渐失去了年轻人的青睐?

生鲜平台又为何疯狂内卷?

前些年疫情反复使得消费不足,餐饮业、超市零售等行业受到影响,进而传导至生鲜配送行业。为了压缩成本,一些公司老板甚至亲自做业务。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利润微薄。

生鲜配送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开始寻求更精准的业务定位和对内更加精细的成本控制。

例如只做超市类型的配送,利用生鲜 ERP 管理系统管理大量订单和进行毛利核算。由于超市供货利润较低且有账期,所以更加精细的损耗控制和漏单、漏账控制至关重要。

在成本控制方面,进货渠道相对统一的情况下,降低管理和损耗成本成为关键。

生鲜 ERP 管理系统可以在分拣环节减少损耗,在下单录单环节减少人员出错,在毛利分析时明确优质客户和具有利润率的菜品。

以生鲜电商行业为例,2022 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 5601.4 亿元,同比增长 20.25%。用户规模约为 4.6 亿,同比增长 10.31%,预计 2023 年用户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5.13 亿。

行业参与者类型丰富,如传统生鲜电商天猫生鲜、京东生鲜等,O2O 模式的京东到家、美团闪购等,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到店 + 到家模式的盒马鲜生、永辉等,社区团购模式的兴盛优选、多多买菜等。

各大平台在竞争中不断探索发展方向,如美团对美团买菜进行品牌升级,将其定位为 30 分钟快送超市,超过 80% 的订单可实现 30 分钟内送达;

阿里将 “淘菜菜” 与 “淘鲜达” 合并升级为 “淘宝买菜”,在全国 200 多个城市提供 “1 小时到家” 和 “次日自提” 两种购买生鲜商品的方式。

生鲜平台与菜市场相比

生鲜电商平台的供应链较长,从采购、存储、运输到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损耗的风险。

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在发货前需要进行冷库保鲜,发货后采用冷链运输,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为运输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损耗增加。

相比之下,菜市场通常能够直接从当地农户或供应商手中获取新鲜食材,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

菜市场的摊贩们往往在凌晨就去批发市场进货,确保当天售卖的食材新鲜度。

以北京的新发地市场为例,每天凌晨三四点,就有众多菜市场摊贩前来进货,他们可以根据当天的行情和货品质量,与批发商协商进货量及价格,然后在六点之前回到菜市场开始营业。

这样的进货方式,使得菜市场的食材能够更快地从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时间和成本损耗。

在购物体验方面,生鲜电商平台确实不如菜市场挑选食材方便直观。消费者在生鲜电商平台上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来了解商品,无法亲自触摸、挑选食材,难以判断其新鲜度和质量。

而在菜市场,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食材的真实状态,一把青菜里有黄叶子,当场就可以交割,不需要再走售后。

在菜市场,消费者可以与卖家直接交流,了解菜品的质量和来源等信息。

比如,消费者可以询问菜摊老板今天哪个菜最新鲜,老板也会叮嘱消费者挑选时要轻拿轻放。

菜市场充满了烟火气息,消费者可以在菜市场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感受热闹的氛围,与摊主和其他顾客寒暄唠嗑。

而在生鲜电商平台上,购物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过程,缺乏这种生活的乐趣和人情味。

生鲜电商平台由于成本高,有时不具备显著价格优势。

一辆 4.2 米的冷藏车,可装载 3 吨到 5 吨货物,核算到 8 到 10 立方米,在一个近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配送三个点位,配送费用基本在 350 元到 450 元之间。

如果是常温物流,同样的装载吨位和配送范围,大概需要 250 到 350 元之间。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使得生鲜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相对较高。

而菜市场的菜品价格相对更为灵活,一些菜场会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同时,消费者在菜市场还可以与摊主砍价,让摊位老板搭送点小葱小蒜等,降低购物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摊位的价格来选择最实惠的商品。

但生鲜平台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像天猫生鲜、京东生鲜等综合电商平台,凭借其在电商领域多年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和强大品牌影响力,在生鲜领域具有天然的入口优势。

以京东为例,每天的访问量数以千万计,这为其生鲜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

用户在购物时,往往会优先选择熟悉的品牌,而京东的良好口碑也为其生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鲜平台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极大地便利了消费者。尤其是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和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无需亲自前往菜市场或超市,只需在手机上下单,就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新鲜的生鲜产品。

此外,一些生鲜平台还通过优化运营模式,减少平台费用支出,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价格。

鲜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生鲜品类选择,不仅有国内各地的特色生鲜产品,还能提供来自国外的优质生鲜。

比如盒马鲜生,其商品种类涵盖了水果、蔬菜、海鲜、肉类等多个品类,并且不断引入新的品种。

据统计,盒马鲜生的生鲜品类数量可达数千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同城速递的发展为生鲜平台解决了距离和派送问题。以顺丰为例,其在生鲜配送方面拥有专业的冷链物流体系,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派送。

在核心城市,顺丰可以实现 48 小时内送达生鲜产品,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同时,顺丰还通过与生鲜平台合作,提供定制化的配送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年轻人不爱逛菜市场

年轻人的工作时间通常与菜市场的营业时间重合。

一般菜市场都是早上六七点开门营业,中午十二点左右逐渐散场,而年轻人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回家,此时菜市场的摊贩们早已收摊。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节假日,年轻人又喜欢睡懒觉,一觉醒来可能就到下午了,菜市场也早已散场。

相比之下,超市的营业时间更长,且网上买菜更是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都能下单,这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的时间需求。

对于年轻人而言,买菜确实是一件有技巧的事情。他们缺乏相关的挑菜经验,面对菜市场丰富多样的菜品,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挑选优质食材。

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在菜市场随便抓一把,没有仔细分辨,回到家才发现自己踩雷了。

而超市相对菜市场而言,提供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标签,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更利于年轻人做出选择。

超市会标注蔬菜的产地、保质期、营养价值等信息,让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了解所购买的菜品。

砍价在中国传统的菜市场交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如今的年轻人通常不擅长砍价。他们不愿意为了一两块钱去与人讨价还价,觉得这样很麻烦。

菜市场的菜品价格往往不透明,没有价格标签,卖多少完全是老板看人下菜碟。菜摊老板看到是年轻人,或者是外地口音的,往往都会报高价,看到是老年人价格就会更低。

如果不擅长砍价的话去菜市场买菜很容易吃亏,一不小心就会被坑。相比之下,超市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年轻人在购物时无需为价格的不确定性而担忧。

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宅在家里,不爱出门,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一般而言,菜市场距离都会比较远一点,这对于年轻人而言,宁愿待在家里网购或者去更近一点的超市买菜。

除此之外,年轻人不爱社交,不喜欢跟陌生人交流,而菜市场却是一个热闹喧嚣的地方,人们在菜市场互相交流,讨价还价,这种热闹的氛围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一些年轻人表示,他们在菜市场会感到很不自在,不知道该如何与商贩交流,也不知道该如何挑选菜品。

对于上班族的年轻人而言,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回到家里只想躺着玩手机,不想自己动手做饭。

毕竟做饭是一件很累人很麻烦的事情,需要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等一系列步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比之下,点外卖更加方便快捷,如今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外卖员的身影,外卖上啥美食都有,半小时就能够送到家门口,都不需要自己下楼去取。

因此,年轻人更倾向于点外卖,而不是自己去菜市场买菜做饭。

小商小贩都被消灭了,我们的菜价会不会任人宰割

如果小商小贩被消灭,菜价确实存在被大型生鲜平台或超市垄断从而任人宰割的风险。

一方面,当市场上主要由大型生鲜平台和超市主导时,它们可能会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来控制菜价。

以目前的生鲜平台发展趋势来看,一旦小商小贩消失,消费者的选择将变得有限。

某些生鲜平台可能会因为缺乏竞争而提高价格,消费者却没有太多其他渠道可以购买到价格合理的蔬菜。

另一方面,没有了小商小贩的竞争,大型生鲜平台和超市在采购环节也可能会降低对价格的敏感度。

小商小贩通常会与当地农户直接交易,这种灵活的采购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

而大型企业在采购时可能更倾向于与大规模供应商合作,中间环节可能会增加成本,最终导致菜价上涨。

一些大型生鲜平台为了保证货源的稳定性,会与特定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这可能会使采购成本相对固定,缺乏小商小贩那种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采购价格的能力。

然而,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菜价一定会任人宰割。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防止价格垄断行为。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生鲜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菜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促进市场竞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扶持本地农业合作社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菜价。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不同渠道的菜价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这些技术也可以帮助生产者和销售者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从而稳定菜价。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

0 阅读:0

八方镜

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