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掘金赢了,终结了火箭的九连胜。这场球,穆雷39分,小乔丹11分15个板,数据是挺好看。可问题是,约基奇呢?
那个MVP级别的约老师,怎么就“因伤缺席”了?这事儿细想,有点意思。你想啊,常规赛嘛,争个排名,图个啥?说白了,是为了季后赛更有利的位置。可掘金这操作,约基奇“轮休”,马龙教练说要为季后赛“充电”,这话听着像不像上班摸鱼,攒能量应对大考?联盟里,对常规赛的看法,其实分好几派。一种是死磕派,必须争第一,主场优势就是硬道理。另一种是养生派,保存实力,季后赛才是真刀真枪。还有一种,是骑墙派,走一步看一步。掘金现在,看着有点像养生派,但又有点不一样。你说马龙不在乎排名?不见得。毕竟谁不想有个好签位,少碰点硬茬?
但他们更在乎约基奇的状态。一个健康的约基奇,比什么排名都重要。仅这一个事实,就足以说明约基奇对于这支掘金的重要性。可这事儿,火箭球迷肯定不乐意。九连胜被终结,还是被一个“残阵”掘金,换谁都憋屈。而且,申京这场球,数据是三双,但和小乔丹对位,明显吃亏。这让人怎么接受?更扎心的是,火箭自己也不争气,罚球那个命中率,简直没眼看。34罚22中,这要是在季后赛,得被骂死。其实,掘金这种“战略性放弃”,在NBA也不是啥新鲜事。强队嘛,总有点特权。但这种特权,也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你有约基奇,你有穆雷,你才有资格说“不在乎常规赛”。
与普遍认知不同,很多球迷觉得,球员就应该每场都拼尽全力。但实际情况是,高强度的比赛,对球员的身体消耗极大。尤其像约基奇这种体重的内线,膝盖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马龙的“大棋”,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他必须在成绩和球员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毕竟,总冠军才是最终目标。常规赛打得再好,季后赛掉链子,那也是白搭。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摆烂”或“战略”,是否忽略了球员的身体承受能力?说到底,NBA也是个生意。球员是商品,球队是公司。公司要盈利,就得保证商品的“保质期”。约基奇就是掘金的“核心产品”,保护好他,才能在季后赛创造价值。当然,这种“保护”,也需要承担风险。
万一季后赛状态不好,或者伤病再次来袭,那可就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这场比赛,小乔丹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这也暴露出火箭内线的短板。申京虽然技术全面,但在身体对抗上,还是差了点意思。所以,火箭想要更进一步,光靠格林和申京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一个更强硬的内线,一个能在季后赛顶得住压力的球员。掘金赢了球,但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一场胜利。他们的目标,是总冠军。而约基奇,就是他们通往总冠军的钥匙。这场球,就像一个隐喻。常规赛的喧嚣,终究会过去。季后赛的残酷,才是真正的考验。掘金的“大棋”,能不能下赢,还得看约基奇在季后赛的表现。而火箭,也需要好好反思,如何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心态,把握住机会。篮球,终究不是一个人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