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江苏省灌云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始终把打赢三大攻坚战摆在重要位置,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依托资源禀赋条件,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重抓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既要还清环保历史欠账,又要杜绝环保问题增量,致力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全面拉开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布局,成功创成省级生态县,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一是坚守和优化生态空间。把全县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由原来的272.04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54.95平方公里,该保护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由17.68%扩大到23.08%。二是集聚和扩张生态产业。从源头把关入手,抬高项目准入门槛,集聚扩张全域旅游、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高效农业五大绿色生态产业。三是拉长和补齐生态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的“263”专项行动为重点,以生态创建为抓手,整合资源,集中要素,加快弥补生态环境建设短板,全县经济呈现绿色生态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灌云将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统揽一切工作,把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整治作为崛起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彻底解决这个历史“顽疾”和“心头之痛”;确保不让历史问题留给子孙后代,不发生新的环保问题,坚决不要“黑色的GDP、带血的GDP”;年内把突出的环保问题基本整治到位,明年争创全省绿色环保示范园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重拳出击、铁腕治污,举全县之力重兵推进。国家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之一,强调以天蓝地绿水清、绿色低碳循环、宁静和谐美丽为目标,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市委、市政府把整治环保突出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推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全县将认清当前严峻形势,抓好临港化工园区整治,对所有化工企业实施“一刀切”停产整顿。严格按照省里最高标准进行复查,凡是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严格落实“一评估一核查”和“两评价一会审”环保安全举措,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实施“两断三清”,逐企逐厂把问题整改到位。
第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彻底整治。始终把环保整改突出问题紧紧抓在手上,确保整改任务措施全面快速落实到位,确保环保突出问题全部如期整改到位。进一步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望”。继续开展央视报道的环保整改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在园区企业限时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清管行动,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以更高的标准逐个事项排查、逐个环节检查、逐个企业过关,不留任何盲区死角。强制化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对违法环境的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停;对“四个一批”关停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到位。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已建成的环保设施进行运营监管。健全完善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对违法违规企业和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处罚。
第三是源头把关、生态优先,以常态之效推进转型。大力实施“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坚决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重度污染和难治理的项目。充分依托“海、陆、空、铁、河”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生态园区。以海河联运为依托,发挥区域性枢纽的集聚辐射作用,发展功能物流中心,打造港口物流园。以丰林木业为引领,打造木材加工产业园。依托综合优势,优先发展海工装备、高端船舶制造等产业,推动投资10亿元的金风科技海工装备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投资超百亿的华能能源基地、30亿元的金风科技海上风电为龙头,打造新能源产业园。依托临海新材料、本元新材料等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园区环境提升。(江苏省灌云县委书记: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