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出租屋的33岁外地女孩’,让人心疼,但人有时候得‘认命’!

瑞哥要说 2025-01-14 11:45:47

有一篇爆款文章《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想必很多人都有看到这篇文。文章是发布在公众号《贞观》上的,原文已删除。

讲述的是一位年仅33岁的211高校毕业生竟然在出租屋中因饥饿离世。这位女子生前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且屡次在笔试中名列前茅,但却因面试失利而未能成功上岸。

在当今社会,听到“被工作累死”的新闻已经见怪不怪,但“因无工作而饿死”的事件却显得格外刺目。

事实上,这名女孩的悲剧并非单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更可能与重度抑郁症有关。或许,她的内心早已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仅仅因为考公屡次失败,就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这背后,反映的不只是个体的心理问题,更是东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

东亚文化表面上看似缺乏宗教色彩,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深受某种固化的人生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如同一种隐形的信仰,深刻地塑造了整个社会对成功的定义。

对于“信徒”而言,无法达到这种信仰所设定的目标,便会被视为失败者,而这种失败感往往令人难以承受。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的“天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别人有的,我也必须有。如果一件资源稀缺、能够彰显优越感的事物出现,那么只有成为胜出者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反之,如果某样东西是人人都能拥有的,那它的价值便会被自动贬低。举个例子,古代人梦想的“神仙日子”——人人都能吃上好饭,如今已成为现实,但在现代东亚人的眼里,这种快乐早已失去了吸引力。

这种“东亚信仰”的力量甚至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游戏、工作和教育。很多人抱怨,为什么长大后游戏变得索然无味?答案很简单:因为深受这种观念影响的你,已经将趣味寄托在了胜负和排名之上。

从分数、绩效到选拔考试,甚至是各种资源的分配,东亚文化都推崇用排名来定义意义和价值。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不自觉地相信,人生的幸福是一种“有限资源”,只有前面的一小部分人才能拥有,而后面的那些人则注定要承受痛苦和耻辱。

如果你始终相信,人类天生需要按照某种指标排序,而排序的结果决定了谁能获得幸福,那痛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数学的原理注定了,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哪怕细微的差异,就总会有第一名、倒数第一,以及各种分层的百分比。

而这也意味着,只要这种排序逻辑存在,人类的痛苦就几乎不可能被消除,无论物质条件多么优越,都无法填补这种精神上的空虚。

问题在于,这种逻辑在东亚社会中已经成为主流思想。无论走到哪,你都能感受到这种观念带来的压迫:愁眉苦脸的中年男人、情绪低落的孩子、心怀怨气的女人,以及满腹牢骚的老人……

他们的痛苦并非源于外界的物质匮乏,而是因为他们既信奉这一体系,又无法在体系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

回到那位因公务员考试失败而离世的女孩,她的悲剧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这一文化体系的极端体现。

对于那些深陷东亚隐形信仰的人来说,无法在排名竞争中胜出,便意味着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这种信仰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中更难以挣脱。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这一体系,但至少可以对类似的事件多一分理解和同情。毕竟,对于“信徒”而言,失去“天堂”并非简单的失落,而是毁灭性的打击——而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

0 阅读:0
瑞哥要说

瑞哥要说

追光的人. 终会光芒万丈, 也许有一首歌正是为你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