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

阳明文化产业集团 2023-10-18 09:54:53

哲学家帕斯卡尔有句名言: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很多人不喜欢独处,他们在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寂寞难耐,茫然失措。

独处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层次越高的人,越喜欢独处。

1、独处,是精神的减负

人们总花很多的时间去进行无用的社交,或者给自己安排满满的忙碌行程。

其实,很多时候是在害怕,如果不那么做就可能会失去什么。

在高度的精神压力之下,我们很容易就越活越迷茫。

梭罗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下,他越是富有。

能在自己的独处时间里,放下一切喧嚣和繁华的人,至少在精神上,他必定是真正的富有。

著名的影视演员陈道明,明明声名远扬受到四处追捧,可他却偏爱独处。

他在一次采访时说: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越是不在意得失的人,层次便越高,他们善于独处,远离人群时,也一样是让别人望尘莫及的模样。

都说,若是得失缠绕于脑、重压于心,生命便无法安宁。

其实,得也好,失也好,它们并不会因为你思虑得多就会有所改变。

正如《安静的力量》中所说:放空,是解决麻烦必要的方式。

关掉电脑、将手机丢到一边,试试长时间地独处、静坐的生活。

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才能更懂自己,更认清人生得失的意义,才能将生活看得更明白。

2、独处,是心灵的回归

网上曾流传一个小故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一个阶段,以为融入别人的世界,是自己内心里的本能。

而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却发现独处才更是心底里的渴求。

李白最懂独处的妙处,独自一人在花间月下,无人同饮,便邀月邀影对酌,别有一番乐趣: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辞离官场,归隐田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独享一份好光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张岱喜爱赏雪,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找回生命本真的快乐。

纵使孤身一人,却更自由、更轻松、更快乐,迸发出快意的人生。

无论现实怎样不堪,也可在自己的世界倾听生活的诗意,体知更广的远方,静享一个人的清欢。

3、独处,是灵魂的升华

杨绛曾说: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的改造自己。

她与钱钟书先生,常常同居一屋却各自读着自己的书,研究自己的学问。

在她看来,只有不断的在独处中找到自己,才是人生中的大事。

当她经历过人生磨难和流离波折,变成垂暮老人之后,依然静谧淡然,不急不躁的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有位喜剧大师,在荧幕里嬉笑怒骂,在舞台上搞怪耍宝,把观众逗得开怀大笑。

但这位大师在生活中却一点也不搞笑,他私下沉默寡言,不喜社交,这个人就是周星驰。

周星驰从小就喜欢自个儿待着,他妈上街前会问儿子要不要一起去,周星驰多半摇头,然后站在窗边看两个小时的街景。

导演刘镇伟回忆,拍《大话西游》时,周星驰想找他聊戏,但没有直接找他,而是偷偷地在他的酒店房间门下塞纸条。

不喜社交,谁能想到他会成为“喜剧之王”?

正因独处,他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哪怕被诋毁、攻击,他概不回应。

心无旁骛地当好一名演员,拍好一部电影,做好一个导演。

不社交,心里的话不见得少;不爱多说话,把思考都留在脑子里。

越强大的人越渴望独处,越喜欢独处的人,也往往会变得越强大。

人到了一定阶段,总会清楚自己的喜恶,喜欢就尽情享受,讨厌就一点不做。

不必在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时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其实,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而独处是我们每一个人最该享受的灵魂升华。

很喜欢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越是喧闹,越是孤独;越是寂寞,越是丰富。

许多人终其一生,未曾与自己的灵魂有过一场促膝长谈,内心的宁静渐行渐远。

唯有把自己安顿好,心灵才能回归安宁;认识自我,生活才会返璞归真。

懂得享受独处的人,可以把枯燥的日子过得丰盈,可以把生命活出它的本色,可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