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治理让延安山青水绿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延安市坚持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助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提供了生态修复的“延安样本”,被列为全国首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一。
9月19日,延安市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汇减排量转让交易成功签约,以543万元的交易金额转让15.1万吨水土保持碳汇减排量。这是陕西省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也是全国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量最大、单价最高、交易参与企业最多的一单,同时标志着延安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打开了新路径。
薛张小流域位于宝塔区冯庄乡,总面积26平方公里,但水土流失面积却一度达到12.26平方公里。2000年以来,宝塔区水务局通过实施水保项目,薛张小流域营造水保林草和水保经果林450公顷,整修梯田66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5%,植被覆盖率在65%以上,2015年6月,薛张小流域被认定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为陕西省、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创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实践基础。
“自从退耕还林以后,环境好了,路通了,种地实现了机械化,产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宝塔区冯庄乡李庄村村民史海海说,农民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生态治理带来的好处。
冬日的午后,站在薛张小流域最高处放眼望去,山坡上的梯田错落有致,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
刚开始种大棚的时候,阻力很大,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不理解,担心100多亩川地建了大棚以后,人们吃啥?冯庄乡李庄村的产业带头人冯继章告诉记者,如今,生态改善了,全村人都在大棚上见到了效益,村民人均收入在1万多元。
冯庄乡乡长王向前表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汇减排量转让交易成功,让大家看到,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这两项工作不仅能带来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接下来,他们将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水土保持成果,积极帮助老百姓在产业发展上提质增效,拓宽大家的增收渠道。
“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对于当地来讲,可以有更多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和治理;对于企业来讲,买到了碳汇指标,可以更好地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4月至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副院长王健带领团队,对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量开展科学评估,核算出薛张小流域水保措施碳汇增量43619吨,碳减排量2641吨,碳总量46260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159937吨、9683吨、169620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万平方公里,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77万亩,建成各类淤地坝11615座,全市多年平均入黄泥沙由原来的每年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2021年,延安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已基本实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清水长流”的生态治理效果。
如今,青山绿水换来了真金白银。“碳汇交易取得的资金,都将用在薛张小流域这里的生态修复治理、农村基础条件改善和乡村振兴。”宝塔区水土保持工作队队长黄延辉说,碳汇交易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取之于当地,用在当地。
“此次碳汇项目成功交易,标志着我市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延安市水务局局长李宜然说,延安将进一步加强碳汇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更多“延安经验”。(记者 谷嫦瑜)
来源:延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