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领导,分为基层领导,中层领导,高层领导,领导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当领导是每个人向往的职业,但当你当了领导之后,你就会明白好多道理,你就会有很多体会与感慨。如何才能做好领导呢?
基层领导位于最底层,直接与下属打交道,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落实,各级会议精神要传达,要贯彻,还要组织会议,保存会议记录,工作照片等等,各项工作都要留痕。人民日报曾痛批: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面对各条线上的检查,面对各个部门的检查,基层单位少不了一大堆资料盒,一大堆工作台账,一大堆文件。只要是谁的文件多,资料多,文件盒子多,谁的资料做得扎实,环环相扣,图文并茂,有安排,有部署,有“效果”,换句话说只要在文件堆里能够看到“落实的过程”,也就会得高分。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现象出现在基层,根子其实在上面。对工作要求有痕迹本来没有错,毕竟要体现一种政策抓落实的过程,这是本身也是一种督导方式,但如果过分讲究和要求“痕迹”,这就变了味。
如何当好基层领导呢?基层领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是要有理论知识。基层领导直接面对基层,与下属直接打交道,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肯定行不通,下属也不会佩服你,你想走向更高一层也受到局限。
二是要有道德品行。思想道德是一个领导最基本的素质,你就是工作再出色,再有能力,品行不端,道德败坏,任何人也不会与你打交道,上级领导也不会提拔重用你。
三是要有健康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身体垮了,你怎么去干好工作呢?
四是要有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慢慢培养的,不是每一个人天生所具有的,是各项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上级领导对你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
二、中层领导中层领导位于高层和基层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领导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当做到对高层、对基层的双向负责。
第一,对基层负责:
1,在安排工作时,要考虑基层的感受,要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下属,能不能接受上面布置的工作任务,不能想当然。特别是在下属遇到挫折或其他困难时,要多鼓励和关怀,而不是只进行责备、控制和命令。
2,积极主动沟通交流。不要猜测下属在做什么,要问他们。主动询问下属的观点,并试图了解不同观点的根本原因。对自己制定的决策做出解释,让下属理解,真正做到敢干、能干、想干。
3,要对下属负责,敢于担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做到权力下放,给负有责任的人以相应的权力;由于工作原因下属出现失误,不能过度埋怨和指责,更不能以失误为由进行追责,要与下属一起共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就会得到下属对你的信任和敬佩,以后不会再出现同样的失误,也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和谐。
第二,对高层负责:
1,努力积极工作,坦率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在工作中出现疑惑时,要主动与高层沟通,提出自已的见解,觉察到高层有不同意见时,要进行询问,并本着虚心、开放的精神寻根问底,直至形成一致意见,更好地利于工作的开展。
2、对于在工作中,靠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全靠自己解决,要主动取得高层的指导,帮助解决问题,要学会借力,这样更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层布置的工作要落实,基层工作的落实要督导。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当你做了中层领导你就会明白:
一是领悟问题的能力。高层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首先要领悟透彻,否则执行时就有可能偏离。
二是指导工作的能力。安排工作,你要会指导,指导要正确,当你指导好了,才会达到你想要的状况。
三是协调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可能要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综合协调能力,一个一个去克服挡在路上的绊脚石。
四是判断问题的能力。工作安排了,布置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就需要有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判断问题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的成败。
五是创新思路的能力。无论什么工作都要有创新,有了创新,工作才会有活力。
六是学习领导的能力。只有通过向上级的不断学习,才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更好地领导下属,服务和指导基层。
三、高层领导高层领导以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开展为主,有的人认为高层不好做,也有的人认为高层最好做:
一是认为高层不好做的:高层领导者是一个综合型的领导,可以说是全能型的,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也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二是认为高层好做的:高层是制定制度的,是指挥下级的,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与干扰。
其实,高层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那些有过硬的真本领,有那种驾驭全局能力的人才能胜任。
所以,只有你当了各级领导之后,才能体谅其中的难处;只有你当了领导之后,才会明白这些事。
吸烟危害大肠
完成任务,鼓励下属
今福来 回复 12-21 17:40
给下属做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