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恩存
阅读赵朝政的山水画,确实留下较深的印象,特别是在当前山水画盛行复古的感伤情调时,赵朝政以特异的文化气息和清新悦目的抒情风格而引人注目。
赵朝政所处的时代,可以说"先贤盛行",如元代倪云林、黄公望、王蒙等,明代董其昌、陈洪绶、唐寅,清代石涛、四王、龚贤等,都以艺术上的"超拨"与"卓绝",彪炳史册;使赵朝政在望其项背中成长为当代画家。
五合茶山 (69cmx46cm)
清人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有感而发道:"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邹一桂是说在"外师造化"中发现感性的生命形式,并赋予其韵致丰采与生动风神,使生命形式得以焕然灿烂。赵朝政的山水画大多以故乡皖南为蓝本,进行增删变化和演绎,使之呈现为湖光山色、烟树重峦、汀洲斜渚、云涛林舍、瀑布湖塘等,一一呈现在笔下,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赵朝政的山水画并未沿袭古人的符号程式,他有自己的感受和处理,以及勇于把自我生活经历入画,作品因而又多了些雄浑沉厚。
我们在画家的作品中,分明看到,他用笔的方法是在干湿浓淡中勾勒山石树木,且于皴擦点染中力求园转柔韧,辅之以苔点,使画面浑厚、郁勃。赵朝政注重用笔,其点线兼备中,浓淡相交,苍润兼具,层层渲染,层层皴擦,使作品磅礴而有力量,并富有生机灵秀之气,并在"气宜深厚,色宜苍秀",力追"愈老愈秀,愈秀愈润、此画之上作品"的追求中,营造苍茫浑然境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梨山小学(69cmX69cm)
在新作≤新四军战地医院≥、≤雨后灵山≥、≤南溪双桥图≥中,可见画家笔下的皖南山区景象;在画家的作品中,江南的旖旎已为耸立高远的山势所震撼并取代,皖南山水也仿佛在峰回路转中,显现出曲径深幽、草色华滋的景色。而在稍前的作品中,≤五合茶山≥、≤梨山小学≥、≤茅田山真境≥、≤九龙潭≥、≤重峦迭嶂≥中,都在线的运行与点的堆积中,显示出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外兼修的丰厚修养与学识。赵朝政认为,笔墨在艺术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画家在表达情感时,笔墨是否与之相对应,应该是笔随心运,不拘泥于前人用笔;但又不背离前人笔墨法则,依据自己的审美走势,驾驭笔墨,走自己的道路。
显而易见,从上述作品中,看得出朝政笔下的山水画,无不呈现一派苍郁浑厚之气,其中不乏简淡疏净,两者结合造成了群山起伏、山势幽远、丛林茂密、峰回路转与蜿蜒曲折的气势,间或壁立千仭、危崖绝壁,或山路崎岖,茂林修竹的山势特点。
茅田山真境(138cmx69cm)
赵朝政的创作特点是:以诗性的意象和境界的气息固定住自己奇崛的想象,并在符合美学法则的前提下,孕育出他自己的美学形象,从严格意义上说,≤新四军战地医院≥更值得重视,是因为在画家的作品中显得多样而统一,并延续着优秀作品具有的特点:
尽管画家从写生感受入手进入创作,但在事实上,"心源"的咀嚼与加工更为重要,并且是不可须臾离开的过程,山川、河流及新四军医院旧址都是画面、画境有现实依据的想象性结果。作品整体释放着关于红色历史的感知与理解,因而创造了层峦叠嶂的山川、云烟、河流的意象。画家着力点在于山川环境与红色历史遗迹的营造,它所引发的记忆几乎关乎到历史、革命斗争、古往今来与革命圣地景观等想象,并以某种继往开来的语言、笔墨来完成。画家的绘画观念由此可以显现出一种新的现状—优秀作品正是如此,它孕育在遥远、巍峨而现实与永恒的事物上。
九龙潭(69cmx69cm)
作为山水意象所展现的≤新四军战地医院≥,画家是敏锐的感知到山水画的重点所在———新四军的战地医院,以及这一意象所引伸的血与火、生和死的重大而深情的诗意,作为命题的提示,它表达的是这片热土上中华儿女抗战的决心与伟力,并激励着后代,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这一切都统一在人与自然的伟力的之中,使之其内涵与本质不停留在语言表现的层面,让人在主题的思索上盘恒得更久。
讨论一位画家的作品,永远无法绕过语言和笔墨。就作品而言,≤新四军战地医院≥、≤雨后灵山≥、≤南溪双桥图≥和较早的≤五合茶山≥、≤梨山小学≥等,都是关于笔墨与语言的艺术,但画家都在"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中,完成了从抒情到表现的过程;因为,"抒情"是自然而然的,是对更多来自于潜意识的、共同的笔墨、语言的传达;而"表现"则更强调一种辨认之后的结果,是独立的价值判断的发声。
重峦叠嶂(69cmX46㎝)
赵朝政山水画的格局偏于宏大,产生的是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在他那里,山川的格局中有一种遥远和顽强的力量召唤着他的艺术精神走向,通过笔墨的传递逐渐获得提高,因此,笔墨维度与笔墨结构得以开放为从具体走向写意。
正是对惯常认知的质疑,停顿和顾盼,在笔墨的演绎与意象的选择中进行了变化和革新,笔墨的光环从空间与时间中升华了起来。
赵朝政虽然画的是皖南山水,但它以此为想像的依据,心仪着山高水远和群山巍峨的宏大山水表现。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克服这个象征意义的维度,是需要胆略的。它要求画家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展开思维与实践,它的私人经验被置换为,经过曲折路径抵达柳暗花明之境地。显然,赵朝政在传统文化的指向中,结合了他所在的当下语境,得以在更深广的精神世界中确立自我的位置,并在文明的结果上结晶自己对事物的敬畏和舍弃;对山川、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追问,这一切都构成了画家艺术成长的动力,使他得以重构心中的精神家园。
新四军战地医院旧址(69Cmx36㎝)
赵朝政山水画所蕴含的气度一定与他对山水画样式、内在本质的理解和定位相关,因为,朝政视山水画为一种宏大的方式,同时又赋予了厚重、拙实的感觉;故此,画家所叩问、所心怀、所担当才能在精神层面上完成厚重、拙实、宏大的气魄和气象。
作品表明,画家在求索与进取中,他的作品还同时承担着笔墨之美的双重任务,这已成为一种画家处理问题和完成思考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山水画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大气的方式。
雨后灵山寺(69cmx46㎝)
近几年来,我们明显看到赵朝政在审美方向上的努力和变化,因为,他很少用作品去处理一己情感或具体的对于世情的感受,他也不倾心于柔美和甜美的表现,他只是用笔墨真诚的告诉我们:他自己的审美选择和方向。于是我们发现,那对皖南山水自然生命力的赞颂,以及由此引伸开来的对神州大地的挚爱和讴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他对文化、对历史、对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的敬仰和深情。
可以肯定的是,赵朝政是一个心怀故土的大地漫游者,他善于在感性形式的生动层面构建自己的艺术,而他艺术的起点是山水,是构成山水画的意象与笔墨,是对点、线、墨色的发现和信任。
南溪双桥图(69cm×46Cm)
朝政的方向是对的,他的选择也是有意义的,凭此他构建起充满自我情思的家园。
(本文作者徐恩存,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任职于《中国美术报》、《东方艺术》、《美术观察》,现任《中国美术》主编。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美术批评与山水画创作,出版专著多部,发表批评文章多篇。)
赵朝政作品欣赏:
水边人家(69cmx36cm)
西園(69cmx46cm)
溪山清韵(69cmx46cm)
五合茶园(69cmx69cm)
茅田山(69cmx69cm)
废弃的村落(69cmX69cm)
深谷品茗(69cmx69cm)
老屋(60㎝x46㎝)
赵朝政艺术简历:
赵朝政,安徽省广德市人,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奖,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