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作为国内首档离婚综艺,从四年前首次播出就备受瞩目,前面三季,节目一直在稳步前行。
曾经网友形容这档节目是婚姻的教科书,如今提到这档节目,大家不免叹息一声,“别演了”。
有意思的是,这档节目由麦琳出圈,也因她彻底凉凉。
01
第七期是麦琳和李行亮关系的转折点,也是这档节目的分水岭。
前面七期能引发收视狂潮是因为麦琳一直在闹脾气,从而做出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制片人刘乐选人的眼光非常独到,第一季的郭柯宇,第二季的张婉婷,第三季的傅首尔,都有各自的人物弧光,给节目带来不少话题引爆点。
当然第一季的郭柯宇是所有女嘉宾中最与众不同的,她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拔高了整个节目的调性,正如刘乐所说,这样的嘉宾可遇不可求。
后面的三季,刘乐在挑选嘉宾的时候,显然没有第一季那么纯粹,毕竟一档节目想要持续办下去,必须要有赞助商,而赞助商得要流量,所以张婉婷、傅首尔和麦琳,是作为节目的流量引爆点。
这三个人有几个共同点,为家庭牺牲,婚姻里的付出者,满腹委屈。
刘乐为何要挑选这样特质的女嘉宾?很简单,因为观众能共情,看这档节目的几乎是女性观众,节目的核心自然要考虑女观众的痛点和爽点。
因此这一季的麦琳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对她的期待值很高,全职妈妈的头衔,为爱放弃自我的言论,妥妥的底层女性的真实写照。
如果麦琳不发疯,她该是最讨喜的那一个,想必能拥有一大批全职妈妈粉。
随着节目的播出,麦琳却彻底打破了大家对全职妈妈的印象。
02
世俗眼中的全职妈妈该是能干的,温暖的,懂张罗的,一开始麦琳的确给自己立了这个人设,但是她后面的表现,却一次又一次打脸。
比如第一次当导游,只顾着省钱,让所有人吃不好睡不好,留几手当场掉脸子。
比如她情绪不佳的时候,竟然烟不离手,还整宿整宿不睡觉,头发油得能炒菜,整个人邋遢又油腻。
勤劳的全职妈妈人设崩塌后,麦琳又让我们看到人性深处的恶。
她明明尝过经费不够的苦,却在葛夕当导游的时候故意让她难堪,要买熏鸡要买奶皮子,完全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七夕那天,留几手和李行亮都有送老婆礼物,麦琳以为黄圣依没收到杨子的礼物,还特意跑过去问她会不会心里不舒服,结果人家早就收到杨子送的和田玉了,就问麦琳尴尬不尴尬。
此外,麦琳身上的心口不一、做事双标、不遵守规则等问题,都让观众恨不得冲进屏幕打她。
偏偏是这样的嘉宾,引发全网讨论的高潮。
麦琳的确是一个很符合流量的角色,,她把自己完全暴露,所有糟糕的一面在镜头面前毫不掩饰,这份真实恰恰是流量密码。
我看着她一次次“发疯”,心里对她厌恶,却从某种程度上能共情她,甚至有些时候还能看些些许自己的影子。
可恨又可悲,复杂的情绪交织起来,让人的表达欲变得旺盛。
节目组在选麦琳上节目的时候,一定考量过她身上的特质,得到市场验证后,便把她当成“血包”,每一条热搜都指向麦琳。
以至于过去的一个多月,麦琳把熏鸡、奶皮子都带火了,还有人把星期四称为“黑色星期四”。
节目组把观众的期待感拉得足足的,所有人都以为麦琳会持续“疯”下去,最好闹到李行亮跟她离婚才爽。
可麦琳“疯”到高潮后,期待感瞬间断了。
03
麦琳和李行亮关系的转折点是经纪人安安来了,她把李行亮和麦琳的问题说得很透彻,相当于给了两人一个台阶下,化解了过去几天的纠结和怨怼。
我十分怀疑安安是节目组请来的,因为其他两组嘉宾对前来的好友早有预备,唯有麦琳和李行亮见到安安时一脸诧异,甚至在前面没有任何铺垫。
节目组为何要请安安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怕舆论继续发酵,全职妈妈遭受网暴可不是好的风向,在对节目审核越发严格的大环境下,节目组不敢赌,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另一方面是麦琳的情绪不解决,所有人都得围着她转,其他两对夫妻的问题得不到暴露,整个节目就违背了最初的宗旨,只要把麦琳哄开心了,所有的流程才能顺利推进。
总结起来一点就是“洗白”麦琳。
果然在最新的这两期,麦琳回归正常,甚至表现出许多优秀品质。
今天刚更新的部分,麦琳在民政局的表现让观察室嘉宾全缘夸赞。
她做事主动,懂得安抚人,共情能力很强,还不怕辛苦,这样的麦琳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割裂感,她还是前几期的麦琳吗?
性子回归正常之外,她的外貌也跟着发生变化,脸不肿了,头发不油,化妆起来竟然还有些好看。
这一切都让观众的期待感断了,对麦琳的兴趣骤减,收视率也极速下滑。
当然观众弃追还有一个点是李行亮的表现。
04
在麦琳“发疯”的那几期,所有观众都在同情李行亮,觉得他这些年在麦琳身上受了太多委屈。
大家对他的期待是,希望他离开麦琳,活出自我。
看到后面,你会发现李行亮似乎有一种“受虐”倾向,不管麦琳之前如何对他,只要麦琳愿意给他一个微笑,他就能忘记所有的不愉快,把麦琳当成小乖乖。
在最新一期更抓马,李行亮为了表达对麦琳的衷心,竟然把婚姻承诺书撕掉了,表示永远不会和麦琳离婚。
这两人死也要死在一起的轰轰烈烈,显得观众是个傻子,敢情之前的愤怒和同情都成了笑话。
作为一个追过前面三季的忠实粉丝,看到现在,颇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打着婚姻纪实的旗号,节目组似乎渐渐失去了初心,被流量裹挟前进,让内容味如嚼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