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极致真我的理想主义者

八瓜聚集地 2021-07-13 23:43:30

在所有的封面大片中,我最喜欢他眼里的光,有一种坚定“虽千万人吾往矣”后的云淡风轻,像是在诉说着内心的孤勇,又有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壮。

当看到《大宇宙小世界》的硬照时,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余光中的那句: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而华晨宇的“绝”在于他的极致。

忠于内心,苛求音乐到极致。

他的出道是在唱片时代日渐没落的2013年,苦情芭乐盛行,网络音乐狂热,他带着自己的电子琴和火星无字歌就这样冲进了大众视野。

从小接触音乐的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音乐的世界里他只做自己,做到极致。

当别人问起他,你觉得华语乐坛的市场在哪儿时,华晨宇坦坦荡荡,说:

“我不知道在哪儿,但如果我不能迎合市场,那我为什么不能引领这个市场呢?”

从他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他就已经这么做了,市场的低迷和不匹配他不取悦、不退却,反而更加坚定。

专辑创作时,他从不去考虑市场和他人口味,专心强调自我,强调选曲与专辑精神的契合。

一经问世后,便大受各方好评的《斗牛》,是花花近一个月的心血。

在原本顺利的创作中,写到副歌部分时却陷入了瓶颈,花花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一个月。

向来不在灵感上做纠结的他写不出就先将歌曲放置一边去睡觉,醒后继续写,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某一天,突然开窍的他发现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死循环里,当认识到这一点时他果断的从这个套路里跳出,变换方向后顺利完成了这首让人耳目一新的《斗牛》。

但在这一个月的创作中,他一直很享受,享受这种完全沉浸式的生活,感受不到外界,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一步步更深入自己,更明确自己的表达。

在音乐上苛求极致,是他一贯常态。

在改编《山海》的过程中,单是为了打造自己满意的和声,华晨宇就找到了各式各样的人来录制,就连节目组的跟拍编剧他也没放过。也许普通观众并听不出微调中的差别,但他依然会为此调整很久,直到找出表达时的最佳平衡点。

极致,是他身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在被质疑改编“套路化”时,华晨宇先是玩笑“点破”,而后则补充称:“我的这些当然是不一样的。一首歌有许多构成元素,这是很难和观众解释的专业问题,所以我只能不断地去唱,让大家更注重它的细节。”然而,当谈到这一做法可能面临的不被理解的风险,他却不以为然:“这是一定要去做的,只有这样的音乐越来越多的时候,观众才会知道区别其中的变化”。

他明确知道自己可能会受到很多非议,但他不在乎,他想做的是自己,也只有一个实现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引领市场,因为足够坚定。

哈维尔曾说: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结果,而只是坚信,这么做是对的”。

华晨宇正在这样做着,他将音乐视为寄托做到极致,去对抗、冲撞,追求市场徐徐渐进的改变。

明知前路艰辛,但他却从不会停下对好的东西的向往,还有向光明行走的脚步。

这,就是一个极致真我的理想主义者;

这,就是值得我们一路追随的华晨宇。

文章来源:花花的火星基地yuu

1 阅读:3
八瓜聚集地

八瓜聚集地

吃瓜不信瓜,文明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