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京城的街道上,细雨纷纷,如乳汁般细腻而滋润。小草从地面钻出,远望时草色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早春的景色,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刻,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
马头溪深不可厉,借车载过水入箱。
平沙绿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穷探极览颇恣横,物外日月本不忙。
归来辛苦欲谁为,坐令再往之计堕眇芒。
闭门长安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
旁无壮士遣属和,远忆卢老诗颠狂。
开缄忽睹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又知李侯竟不顾,方冬独入崔嵬藏。
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家请官供不报答,何异雀鼠偷太仓。
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前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确实充满了清新优美的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初春的京城之中。但是,这并不是韩愈的全部风格和特点。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细腻清新的描写,也有粗犷豪放的抒发。
韩愈的诗歌中经常出现豪放不羁的意象,如“横空出世,谁把长剑倚天行”的壮丽景象,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豪放不羁的风格在韩愈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的阳刚之气和磅礴之势。
韩愈的诗歌以气势见长,这一点被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赞誉为“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来说,就是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夸张,具有宏大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形式上,韩愈采用了汉赋的铺陈手法,语言和意象追求奇特新颖,甚至使用生涩拗口的词语和突兀怪诞的句子。他喜欢使用博喻的排比句式,在诗歌中烘托出浓烈的气氛和强大的力度。这些特点使得韩愈的诗歌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帜,对于改变纤巧卑弱的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风格独特的诗人,后人对韩诗历来也有不同评价,贬斥者说它“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冷斋夜话》引沈括语),赞扬者说它“曲尽其妙”(欧阳修《六一诗话》),都有各自的道理。公正地说,他使唐诗乃至宋以后的诗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叶燮《原诗》所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可以说,韩愈的人生历程也是充满波折和传奇色彩的。他的性格刚毅豪放,行事风格奇特,有着雄心壮志和不同寻常的胆略。他的一生中,多次经历官场的沉浮和人生的起落,但是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风范和文学风格。
韩愈曾经因为反对权贵而遭到贬谪,也曾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流放,他的一生中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畏强权,不屈不挠,展现出了他为人正直、锋芒毕露的性格特点。
在文学方面,韩愈也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大家。他的诗文风格雄奇险怪,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语言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表现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年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其父韩仲卿是小官僚。韩愈3岁时父亲去世,随后随兄长韩会贬官到广东潮州。兄长去世后,他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时开始读书,13岁时就能写文章,跟随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然而,在唐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抱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以失败告终。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他才考取。但按照唐朝的律法,考取进士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韩愈三次参加吏选,均落选;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在二十九岁时,韩愈的命运开始转变,他受到董晋的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开始了自己的从政之路。在担任观察推官的三年中,他不仅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还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800年)冬天,韩愈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了铨选。这段时间,他写了《答李翊书》,阐述了自己将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同年秋天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他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的开端。
在担任四门博士期间,韩愈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于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当时的风气是耻于为人师,但韩愈却逆流而上,因此得到了狂名。柳宗元曾赞叹说:“当今之世,听不到有人说老师,只有韩愈不顾世俗的眼光,冒犯人们的笑侮,招揽后学,作《师说》,因此他敢抗颜为师,韩愈也因此得到了狂名。”贞元十八年(802年),他写了名作《师说》,系统地提出了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便被贬官连州阳山令。起因是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 ,四处乞讨,关中饿浮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结果直言无效,反遭谗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韩愈官运亨通,连续升迁。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到长安,授权知国子博士,后历任改真博士、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方员外郎、国子博士、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各种官职。元和十二年(817年),韩愈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了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刚做了几年太平的官,韩愈在元和十四年(819年)又闯了大祸。
当时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他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八个月,他驱除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他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韩愈调任袁州刺史,在任九个月,他做了一件“禁隶”的大好事。根据新旧《唐书》记载:“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曰:禁其为隶。”当地人为了感激韩愈的这一行为,建了昌黎书院(今存)表示纪念。
韩愈看起来不善于考试,早年科场失利,晚年官场却顺利。虽然被贬,但皇帝多半只是想挫其锐气,贬谪时间并不长。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被诏内调为国子祭酒,一年以后转任兵部侍郎。长庆二年(822年),他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了镇州之乱。九月,他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复杂难理,在韩愈的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升。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这位气场强大、存在感强烈的人物,生命中充满了不凡的转折和成就。他从小孤苦无依,却以坚毅的意志成长为一位杰出的人才。虽然科场失利,但他凭借才华和努力,一路青云直上,跻身于朝廷高位。他虽受皇帝恩宠,却敢于抗言直谏,不畏权贵。他不仅精于吏治,也有深厚的文学造诣,诗文传世。
这样的一个男子,他的私生活自然也引人注目。据传,韩愈晚年对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与他在官场上的刚毅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黄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这段描述了他尝试用硫黄末喂鸡男的方法来获取壮阳功效。
然而,过量食用硫黄类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韩愈晚年时,他的这种做法开始出现副作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因过度食用硫黄类药物而丧命,这一传闻的真实性我们无法确定。
无论真相如何,韩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刚毅、才华和坚定意志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