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谭纶,为了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都取得了哪些功绩呢?

遥遥谈趣 2025-04-20 16:01:11

倭寇对中国沿海的骚扰,始于元末明初,尤以在嘉靖年间为最烈。

这一时期,由于倭寇侵袭,东南沿海苏、浙、闽、粤一带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当时,在抗击倭寇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将领,其中最为人知的是戚继光和俞大猷。戚继光、俞大猷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固然值得称道,但另一名将谭纶的功绩,同样不能忽视。

那么,谭纶在抗倭斗争中都取得了哪些功绩呢?

谭纶,江西宜黄人,早年中进士,后在南京任官,他之和抗倭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是从南京抗倭保卫战开始的。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安徽歙县,至绩谿、旌德,过泾县。

乙巳,陷南陵,流劫芜湖,烧南岸,奔太平,犯江宁镇。丙辰,径侵南京。”当时的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徹等官员“闭门不敢出。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

谭纶时任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值傣卒至,南都震恐,纶募壮士五百人戕却之,从此以知兵名。”

由于在南京保卫战中,谭纶显露了军事才能,便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将他调往浙江沿海任官,以防倭侵。从此,谭纶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开始了长期的抗倭斗争。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明政府任谭纶为浙江台州知府。谭纶来到台州后,针对倭寇侵扰造成的残破局面,首先安定社会秩序,组织群众恢复生产,解决百姓生活问题。

同时整顿驻军,加强海防力量,随时防御倭寇的侵犯。他看到当地军队腐败不能作战,立即着手训练士兵,把台州建成坚固的军事堡垒。

他在台州任职三年,“且存亡恤孤,且进诸生与之讲经义,而令门者勿断谒。且练兵、且防倭,了不知台有戒严时也。”

使台州迅速恢复了生气,以致台州人民似不曾处于战争戒严状态之下。与此同时,谭纶依靠群众的力量,多次击败入侵之敌,致使倭寇不敢复犯。

正如史书所云“畏公能治兵,郡中有所创,不敢入台境且三年。”嘉靖三十七年闰七月,他因抗倭战功升为浙江按察司副使。

嘉靖三十八年又取得了马冈战役的胜利,谭纶利用倭寇轻敌无备的心理,不顾士卒疲劳,出其不意而进兵,终于歼灭了倭寇,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当倭寇流劫于浙江沿海各地,一些地方官员抗倭失利时,谭纶却立了战功,嘉靖三十九年九月,谭纶又升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仍兼副使。嘉靖四十年三月,因其父病故回籍守制。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福建倭患日益严重,明政府将丁忧在籍之谭纶以原官兼按察司佥事统浙兵与都督刘显、总兵俞大猷等赴福建剿倭。

同年三月,又升谭纶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当时福建的倭寇以沿海岛屿为巢穴,对沿海居民大肆杀掠,谭纶到任后,于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指挥俞大猷、刘显、戚继光率军围剿位于渚林的倭寇巢穴,取得了大捷。

谭纶之所以能在抗倭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除了广大群众支持及其他将领的配合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

其一,谭纶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是一员难得的军事家,如倭寇进攻南京时,人数虽少,但气焰十分嚣张,明朝一些高级官员大多不敢出战。

而他却勇于率五百人出御之,使倭寇“若有以褫其魄而走”;当倭寇进犯桃渚、海门二地时,天正下雨,山道崎岖难行,军中又缺粮。

谭纶毅然下令军中裹枣为粮,冒雨行军,一日夜疾驱岭道三百里前去解围。他估计倭寇闻知援军到来,不是北去北浦,必定南出深门。

于是,令舟师在深门堵截,达到了解围歼敌之目的;破兴化之倭时,为了不使倭寇四散逃窜,谭纶命令军队列栅濬河,尽扼之于渚林一隅,终于取得大胜。

而马冈之战,更是充分表现了谭纶有勇有谋的军事天才。至于他出奇制胜的实例,在谭纶的战斗生涯中则更是举不胜举。

其二,谭纶在战斗中能身先士卒,亲自杀敌,血染征袍,仍不退阵,“尝战酣,刃血渍腕,累沃乃脱。”为将士们作出了表率,从而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有时,他虽不亲临战场,但事先谋划,十分周密。曾与谭纶一起共过事,任过福建提督学政的姜宝说他“有胆有智有量,其用兵有节制,有方略。”

其三,谭纶非常重视士兵的训练工作。他在浙江任职期间,看到当地海防空虚,卫所士兵数额不足,且久未训练,战斗力差时,他力主练兵。

过去,一般只提到戚继光在浙江练成一支著名的“戚家军”,成为抗倭劲旅,而不知谭纶也同样训练了一支精兵,且在抗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他任台州知府时,挑选当地民兵进行训练,“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

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究竟他是怎样训练士兵的呢?

“选有力能举二百斤以上者,而教以荆楚剑法,杨家竹枪法,方园行阵诸兵法。”并用司马穰苴、孙武子兵法遗意教练之。

平时,他要求士兵有严格的纪律,“其在闽,则每令戚将军下营市中,众如木偶人,无或敢出声而离次。”

精良的武艺加上严格的纪律,使士兵做到“驱以东西,而无不颐气指使;……所以能取胜于所往。”台浙兵“皆以经公训练,可称雄于他省。”

谭纶不但自己练兵,且积极支持戚继光练兵,经过他们严格训练的浙江兵,闻名于天下,后来他们又率领这支队伍去福建剿倭,因而被朝廷选作精兵调去北方防边。

其四,知彼知己,料敌如神。谭纶平时很关心地理环境、风俗人情及敌方虚实,能做到心中有数。

早在南京任职时,他就注意这方面情况,“公初任库部郎,留意经术世务。凡老校退卒,暨商旅往来,无不谘询。

南北署无虚日,熟筹天下利害所悬,无论夷蛮情伪,形势险易,可指掌睹。即钱谷、刑法诸琐屑,礼仪因革盈缩,掌故所载谣俗,所合不合,犁然具悉。”这是他高于一般将领的重要的军事才能。

其五,谭纶善于用人。他长期和俞大猷、戚继光一起共同抗倭,因而对他们比较了解,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做到志同而谋协。

相互间配合极好,他善于尊重别人,故能使俞、戚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作用。如渚林大战中,他知道戚继光有勇略,便使他率中军先进,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支持戚继光练兵,同时又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福建,表现了他知人善任。

谭纶对抗倭斗争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胜利,也表现在处理战争结束后的善后问题。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作为福建巡抚的谭纶,向朝廷提出了海防善后事宜,包括军事、吏治和赋税三个方面。

军事方面,他建议恢复过去设置而久已荒废了的五处水寨,控制外洋,防止倭寇再来侵犯;调久经战阵的浙江兵来福建戍守;训练福建本地民兵及明确各级地方官的职责等。

关于吏治方面,他主张选用熟悉本地情况的官员担任地方官。有关赋税方面,他提出了清钱粮、缓征科、蠲租税、复旧额等四点。

鉴于福建经过倭寇骚扰,生产遭到很大破坏,土地荒芜,人民穷困,无力向国家缴纳赋税的情况,他建议政府免除民众过去所欠钱粮,缓征当时应纳的赋税,同时解决福建所需的军费等。这些都得到明世宗的采纳并批准实行。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倭患平息后,谭纶在回籍守制前再次就福建善后事宜向政府提出六项建议。

其内容除加强守备、训练本地民兵以取代客兵,减轻民众负担等外,他又提出了“宽海禁”的建议。

他根据福建临海,山多地少,沿海居民历来有出海捕鱼经商的习惯,主张朝廷放宽执行颇严的海禁政策,使民众能从海上解决衣食温饱,以缓和阶级矛盾。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宜稍宽其法。”

对于谭纶的这些建议,除“宽海禁”、“增县治”两条要抚按官再议外,其他都得到了政府的批准。谭纶两次提出的善后建议。

对于巩固福建海防,减轻民众负担,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使福建能较快地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这不能不说是谭纶在抗倭斗争中的一大功绩。

总之,谭纶对抗倭斗争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既有军事上的,又有政治与经济上的。所以我们在评价谭纶在这段时期的功绩时,也应该全面地衡量他的价值。

如果把他与戚继光、俞大猷作对比,从亲临战阵,平定倭寇所立战功来看,他不如戚、俞战功显著,但如果从全面来衡量,则谭纶的贡献实超出戚、俞二人之上。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谭纶出身文人,而能熟通韬略,运筹谋划,更能上阵杀敌,这在当时文官出身的武臣中是少有的。曾任礼部尚书的余继登说“明兴文臣,仗钺抚绥,殊猷遍海内者,惟谭襄敏一人。”此话虽有夸大之处,但可见谭纶的确是文臣出身的武将中之皎皎者。

谭纶在抗倭斗争中的贡献,明神宗在他病逝后的赠谥赐文中,说他“为郎而请除倭难,声名已重于留都,擢守而倡议募兵,功伐盖征于台郡,夺情再起,所履率皆危途,叙绩屡迁,所报无非剧任。”

这确是谭纶的实际情况。由于他在抗倭斗争中屡建功勋,因而不断被提升,由郎官而知府,而参政,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抚,由此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

0 阅读:2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