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个体人还是国家,举凡身处逆境之时,通常情况下会有两个想法,一是咬牙坚持,等待奇迹出现。二是希望社会或世界大乱,以便“乱中取胜”。
而从目前的国际局势以及俄乌冲突的现状来看,俄罗斯显然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战略困境中。所以,俄罗斯和普京自然是最希望“世界大乱”。而事实上,俄罗斯和普京正在有意无意地制造着“乱局”。
对于瓦格纳“兵变”事件,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无法确定到底是一次意外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簧戏”。但不管怎样,在这起“一日游”事件过后,却出现了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一是“兵变事件”的当事者普里戈任平安无事,但一批俄军高级将领却销声匿迹了。二是瓦格纳雇佣军转移到白俄罗斯后,波兰、立陶宛等北约国家的边境随之开始风声鹤唳了。三是在普里戈任宣布瓦格纳的未来去处是非洲后,西非的尼日尔紧接着就爆发了军事政变。
日前,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称:“瓦格纳在6月发动的‘兵变’是一次与普京协调的特别行动,目的是揭露那些不完全忠于他们的将军。”丹尼洛夫同时还暗示,其中一些人已经入狱并被解除了职务。
姑且不论乌克兰人的说法是否有“挑拨离间”之嫌,毋庸置疑地是,曾经担任过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的苏洛维金大将自“瓦格纳事件”后就再也没有露面,而俄罗斯第58集团军司令波波夫将军“被免职”已是公开的消息。此外,一向对俄罗斯政府颇有微词,甚至公开羞辱普京的俄罗斯著名军事博主斯特列尔科夫恰恰是因为瓦格纳雇佣军的“举报”,而被俄罗斯安全部门逮捕。
另据西方媒体的报道,瓦格纳集团在8月5日已经结束了休假期。因此,北约的东欧国家和乌克兰已是“如临大敌”。其实,自从瓦格纳雇佣军转移到白俄罗斯后,就已经挑动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神经,人为制造出了北约的东欧和波罗的海边界的“风声鹤唳”局面。
对于瓦格纳雇佣军的未来,日前,瓦格纳老板普里戈任表示,瓦格纳雇佣军已经成为历史,这支武装现在叫“瓦格纳集团”。至于未来,瓦格纳集团的经营范围将是非洲,其将完成的任务是为了俄罗斯的伟大事业。
与此同时,普京却公开表示,瓦格纳雇佣军在俄罗斯国内并无“法律地位”。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政治切割”,其目的是不让美西方以瓦格纳的行为来抓住俄罗斯的“把柄”。也就是说,瓦格纳今后不管在世界各地有何举动,制造出何种性质的事件,均与俄罗斯政府无关。
就在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开幕的前一天(7月26日),西非国家尼日尔发生了军事政变,民选总统巴祖姆被推翻。在曾经的“宗主国”法国发出威胁后,尼日尔的部分民众举行了抗议活动,并一度冲击了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还喊出了“法国滚蛋”、“俄罗斯万岁”等口号。
在尼日尔政变引发的这场西非地缘政治博弈中,与瓦格纳雇佣军集团关系密切,同样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尼日尔两个邻国马里与布基纳法索军政府公开力挺尼日尔政变领导人,表示要与尼日尔共进退。甚至于,支持政变的尼日尔民众还呼吁瓦格纳雇佣军“进驻”他们的国家。
直白地说,西非的“乱局”似已形成,法国和美国都有可能卷入。尽管俄罗斯已经与瓦格纳“撇清关系”,但地球人都知道,这也是俄罗斯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将美国和几个欧洲老牌国家的“注意力”引向非洲大陆,从而减轻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以及战场外博弈的压力。
除了瓦格纳帮助俄罗斯打开“混乱之门”外,俄罗斯政府层面的“战略动作”也同样使人关注。比如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运输协议的决定,在黑海水域的举动,在中东地区的操作,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的观点,同样具有战略层面的深层含义。
比如说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运输协议”和对乌克兰粮食出口码头的轰炸以及对黑海水域的封锁,必然会导致世界粮食供应的危机,一些“缺粮”和“需粮”国家会因此恐慌,甚至是动乱。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伊朗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和实际上给予俄罗斯支持的国家之一。按理说,基于共同“反美”建立起来的友谊应该牢固的,然而,因为俄罗斯令人费解的一个操作,却使伊朗产生了芥蒂,甚至因此影响了俄伊友谊,甚至是中东地区局势。
就在我们尽力撮合沙伊和解之际,俄罗斯方面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对霍尔木兹海峡“三个岛屿”主权归属的态度,导致沙特与伊朗的关系有了“再生变”的可能。对此,人们对俄罗斯的用意难以理解。其实,如果往深层次想一想的话,倒也不是无的放矢。
尽管伊朗是中东地区五强之一,但由于受到美西方的连年制裁,其实力和重要程度相比于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来说,天平显然已经倾斜。比如说沙特,不仅是中东地区第一富豪,而且是逊尼派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是“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领导者”。
毋庸置疑,如果俄罗斯能够争取到沙特的支持,显然比伊朗更有“价值”。再者,如果全世界各地都很平静,唯有东欧地区动乱的话,自然不利于俄罗斯摆脱“战略困境”。所以,如果中东地区不平静的话,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未必就是坏事。
日前,在美国的怂恿下,仁爱礁“坐滩”问题再起波澜。对此,俄罗斯《观点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菲律宾对俄罗斯很重要》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俄罗斯可以通过能源和粮食供应加强与菲律宾的联系;有助于俄罗斯与我们“对话”;有利于在俄罗斯太平洋牵制美国。
俄罗斯《观点报》上这篇文章的用词显然是“外交辞令”式的,也就不具体解读了,以免影响友好关系的大局。不过,俄罗斯的战略用意倒也是清晰可读的,那就是“水至清则无鱼”。
直白地说,就战略层面而言,当俄军“突袭基辅”失利后,俄罗斯就步入了战略困境期。而在操作卢甘斯克等四地“公投入俄”后,俄罗斯则完全失去了“战略止损”的绝佳机会,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的“进退两难”战略困境,以至于普京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也就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了。
尽管俄罗斯的战争潜力更强,但由于事关战后格局的重建,美西方“武装乌克兰”的决心不可能轻易动摇。而以近一年半的战场形态来分析,俄罗斯取得这场冲突胜利的希望已经很渺茫。那样的话,如果战争拖延,俄罗斯被削弱将不可避免。
再者,一旦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失败,俄罗斯政府将很难躲过战争的追责。比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日前明确表示:如果俄罗斯(最终)没有受到惩罚,将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从而让全世界潜在的侵略者蠢蠢欲动。他们会以为,如果俄罗斯人能够得逞,那我也能得逞。
我们姑且不论布林肯是否有资格这样表述,但美国目前毕竟还是整体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控制的北约仍然是目前世界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所以,美国的这个态度至少可以表明: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乌克兰,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俄罗斯。那么,在如此被动的国际战略环境下,如果世界各地的局势都相对平静,俄罗斯几乎没有在战略上“脱困”的可能。
综上所述,毫不讳言地说,“苦美已久”的国家,特别是长期受到美西方制裁、打压而陷入各种困境的国家,大概率都希望世界能够“动起来”,尤其是向俄罗斯这样虽然有着庞大的核武库,但却依然被美西方逼得近乎于“走投无路”的国家,可能会更加希望世界大乱,甚至是大战,唯此,才可能有“乱中取胜”的一线机会。
竹叶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