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张寿臣首开山门,为何要在同一天收下常连安、常宝堃父子

王者熊猫哥 2023-01-08 13:47:43

张寿臣先生是相声界公认的一代宗师。

马三立先生生前曾经对天津市文联书记孙福海说:“我最佩服张寿臣,每年的大年初一,我第一个到张寿臣家去拜年。回来以后,再等我的孙男孙女、徒子徒孙给我拜年,因为我佩服张寿臣的艺术和艺德。”

侯宝林先生曾经带着自己的徒弟马季,两个人一起到天津拜见张寿臣。侯宝林总是恭恭敬敬地站着向张寿臣请安问好,张寿臣让他落座之后,侯宝林才会坐下来,而马季总是规规矩矩地站在侯宝林身后,从来都没敢坐下来过。

张寿臣是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是“寿”字辈的掌门大师兄。张寿臣成名较早,又是当时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拜他为师,可张寿臣一直不肯点头,这是为什么呢?

张寿臣

张寿臣(1899—1970年),祖籍河北深州,北京人。中国相声第五代大门长兼评书演员。

张寿臣天资聪颖,5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父亲在北京隆福寺、护国寺等地说相声。

张寿臣8岁开始上学,一直上到11岁。因为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张寿臣只好辍学,重操旧业,继续靠说相声维持生计。就在同年,张寿臣拜到“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门下,有了相声门户,成为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

名师出高徒。在焦德海的精心培养下,张寿臣是进步神速,学会了大量的相声段子,并且出演即红,当时的观众称张寿臣为“娃娃红”。

张寿臣15岁正式出师,除了在北京演出,他还先后到唐山等地跑码头。经过几年的磨练,张寿臣的相声艺术是日臻成熟,在他20多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北京相声界的青年才俊。

当时张寿臣白天在先农坛一块“明地”当“穴头”,晚上在“四海升平”茶社也是“底角儿”。

“穴头”就相当于现在的负责人,负责相声演员的派场、组织、分成等。

张寿臣在当时,无论是人气还是收入,都是如日中天。张寿臣自己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就在此时,“德”字辈的大门长裕德隆找上门来:“寿臣,有人想让你放弃现在的一切,给他量活,你愿意吗?”

张寿臣赶紧问道:“师伯,您说的是谁?”

裕德隆是微微一笑:“你德钖师叔。”

张寿臣听了之后,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

“万人迷”李德钖是第四代相声艺人当中扛大旗的人,他的相声本领无人能及。

就这样张寿臣辞掉“穴头”,心甘情愿地给李德钖捧哏;而李德钖也把自己的一身本领悉心地传授给了张寿臣。

李德钖

李德钖教了张寿臣3年,满3年之后,为了把京、津两地的舞台都让给张寿臣,让张寿臣扛起相声这杆大旗,李德钖远走东北。

张寿臣博采众长,不到30岁就自成一家,被誉为“幽默大师”,成了京、津两地相声界的领军人物。

张寿臣名气是越来越大,自然有不少人登门拜访,想要拜他为师,不过张寿臣却是全部拒绝。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张寿臣收徒弟有许多苛刻的条件:人品要正,还必须是北京人,眼睛要大,伶俐而不油滑,能言但不贫嘴,规矩却不木讷,总而言之必须具备将来成角儿的资质。

这样的徒弟确实不好找,而张寿臣是宁缺毋滥,所以他已经30岁都出头了,还没有收一个徒弟。

1931年的时候,经人介绍,一对父子登门拜访,张寿臣是喜出望外,不但收了徒弟,还收了一个师弟,这对父子就是常连安和常宝堃父子。

常连安

常连安(1899—1966年),北京人,满族。常连安虽然是满族正白旗,可当时清朝已经是大势已去,所以他只读了两年私塾。

常连安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孤儿寡母的生活困难,所以他的母亲又带着他改嫁到了吴家。常连安原来名字叫赵常安,他到吴家之后,按规矩得改姓吴,可小小年纪的他非常有志气,就决定既不姓赵也不姓吴,以名作姓,改姓常,叫常安。常连安这个名字是他到富连成科班学老生的时候,师父按规矩给改的。

常连安9岁就开始学戏,并到东北等地演出,受尽了折磨和毒打,后来大难不死回到北京。

一直到1919年,常连安到张家口谋生,才改学民间戏法。也正是在张家口,常连安和四位江湖艺人结拜为盟兄弟,按年龄大小排序:辛文利、赵希贤、焦少海、常连安、陈荣启。

常连安排行第四,后来他被相声艺人称为“老四”、“四叔”、“四爷”就是从这儿论的。

1922年5月,常连安的大儿子在张家口出生。23岁的常连安非常高兴,给儿子起了个大名叫常宝堃,又起了个乳名叫柱子。

常宝堃4岁的时候就跟着常连安走街串巷变戏法。常宝堃天生就是吃开口饭的,他聪明伶俐,小嘴巴特甜。

常连安常宝堃父子俩变戏法的时候,爷儿俩不时说上几句特别逗的话,深受观众的喜爱。

常宝堃跟随父亲在张家口撂地卖艺3年,那里的观众都把他当成了张家口的一宝。因为张家口盛产蘑菇,所以大家就把常宝堃比作张家口的宝贝,所以给他起了一个艺名“小蘑菇”。

1930年,常连安来到天津撂地卖艺,因为当年冬天特别地冷,根本伸不出来手,所以几天都没挣到钱。

常宝堃灵机一动:“爸爸,咱不光会变戏法,咱爷儿俩不是还会说两口吗?”

相声对常连安父子俩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变戏法时也得靠嘴皮子,只是他们还从来没有靠说相声养家糊口的想法。

父子俩是说干就干,常连安当即就领着常宝堃找人搭伙。头一次说相声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比变戏法挣得还多。

当时相声在京津两地已经非常普及了。常连安登门向相声前辈马德禄等人求教,回到家里再教给常宝堃,时间不长,父子俩的相声技艺也有了不少提高。

可当时相声界有规矩,想靠相声吃饭必须得拜师,否则就会受到同行的排挤和打压。

常连安心高气傲,一心想给儿子找一个好的师父。

当时张寿臣不但相声技艺高超,而且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常连安决定让常宝堃拜张寿臣为师。

常宝堃要想拜到张寿臣门下,有两大难题:一是张寿臣还没有收过徒弟,不知道这次他会不会答应收常宝堃为徒;二是常连安和张寿臣只是认识而已,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交情。

天无绝人之路,常连安忽然想起自己的五弟陈荣启。

陈荣启

陈荣启(1904—1972年),北京人。陈荣启是相声、评书两门抱,他和张寿臣是发小、好朋友,他们是莫逆之交,关系非同一般。

常连安带着常宝堃从天津赶到北京,把情况向陈荣启做了介绍,陈荣启二话不说,就带着他们赶到了张寿臣家。

张寿臣端详着8岁多的常宝堃: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煞是可爱,张寿臣是喜不自胜。

待常连安说完拜师的想法之后,张寿臣当即双手击掌:“好!这个徒弟我收了!”

常宝堃也没想到张寿臣会如此爽快,他没等常连安发话,直接就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还念叨着:“师父,徒儿给您磕头了。”

张寿臣一看常宝堃小小年纪,如此机灵如此知礼,更是开心得哈哈大笑。

说了一会儿话,常连安提出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张先生,宝堃拜到了您的门下,可我还是海青……”

张寿臣智慧过人,当即就明白了常连安的意思:“您的意思是您和宝堃还得一起说相声,没有门户,名不正言不顺是吧?”

常连安赶紧点头:“您说得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张寿臣知道常连安的相声说得不错,所以他沉吟片刻,说了一句话:“这事好办,我替师收徒。”

两天之后,张寿臣首开山门,在北京举行了正式的收徒仪式。

侯一尘、张寿臣、常连安合影

先由常宝堃给张寿臣磕头,拜了师父;接着是常连安给张寿臣磕头,认了师哥。

就这样常连安常宝堃父子在同一天给同一个人磕头,两个人都有了各种的师承。父子同为一门,师父、师哥同为一人,实属罕见。

就这样常连安成了焦德海的徒弟,为“寿”字辈,常宝堃成了张寿臣的徒弟,为“宝”字辈。

拜师之后,张寿臣对常宝堃是精心传授,毫无保留;常宝堃是勤学苦练,进步神速。

每次授课之后,张寿臣都对常宝堃非常满意。

到后来,张寿臣对人说:“宝堃跟我三年多,学会了二百多段相声,不少活是越压越瓷实!”

张寿臣对常宝堃喜爱之情是溢于言表……

0 阅读:243

王者熊猫哥

简介:我长得帅不说,打游戏还很6,简直就是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