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全国上下充满了不安的气息,内忧外患的持续加剧,迫使崇祯将最后的一注筹码赌在了吴三桂的这里。
显然从之后吴三桂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并不能够改变当时的局势,在清军入关之后,吴三桂因为有功劳被封王。
但是最终却因为没有把握好局势,落得了满门抄斩的下场,可近些年专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他的儿子竟然逃过了这一劫,和陈圆圆躲避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那么如今他们的后裔情况如何?他的儿子又是怎么逃过这样的劫难?
吴氏家族的覆灭在晚明这个时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对外要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清军日夜袭扰,对内的农民起义更是让崇祯焦头烂额。
那么此时的吴三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如果山海关失守无论是对于李自成还是崇祯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
显然在王位争夺战上李自成的起义军更胜一筹,最终是率兵踏入了京城。
与此同时的吴三桂还是一直在犹豫,毕竟关外的清军开出的条件也是非常的丰厚,自己到底该选择哪条路?
最终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彻底击碎了吴三桂最后一丝念想,果断地打开了山海关,清军山呼海啸一般冲了进来。
与此同时吴三桂也一直在帮助清军追杀李自成的残部,并且对后期的南明政权也实施了打击。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很显然已经背叛了大明,选择了新的领导人顺治。
顺治对吴三桂立下的功劳非常满意,毕竟在其父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就一直在争取吴三桂的山海关。
那么吴三桂为了让大清满意,更是多次对当时的南明政权展开绞杀,最终为了吴三桂的功劳将他封为了平西王。
这个位置可是非常的不得了,当时的藩王一共就没几个,吴三桂算是一个。
那么本来吴三桂驻守的地方就很偏远,这一下成为了一个土皇帝一样的角色。
但是就在这个时期各种问题也出现了,大清显然认识到藩王的权力过大会对国家造成的影响。
一开始对他们这么优厚只是因为国家还没有稳定下来,如今已经站稳脚了,这些人自然就成为了大清的肉中刺,于是削藩运动就开始了。
同时在这里当土皇帝已经当的太长时间了,吴三桂的心中早就已经对这个位置产生了异样的情感。
在这两种事情碰到了一起的时候,一场造反运动正式开始,只不过当时的吴三桂打出的旗号是反清复明,这看来多少有些可笑。
直到吴三桂称帝的时候,那些加入到队伍中的人才明白,根本就没什么反清复明,这一切只是吴三桂设下的骗局罢了,此时的吴三桂已经陷入了一个失去民心的局面。
手下的大臣也是脱离了他,很快吴三桂的政权就倒台了。
吴三桂的后人那么实际上在吴三桂的手下有着这么一个能征善战且身份特殊的角色,名叫吴应麟。
表面上来看是吴三桂的侄子,但实际上是他的亲生儿子,只不过被送到了自己大哥家中。
那么从前期来看这个人物战斗力还是蛮强的,只不过到后期身居高位之后开始变得越来越离谱。
仗着吴三桂的关系在这里越发的嚣张跋扈,在当时的声誉非常不好。
吴三桂也看出这个人难堪大用,多次表现出了自己的位置不会传给他,这也恰好帮了他。
虽说在战斗力方面吴应麟是有的,但是到了后期他已经没有再战的勇气。
面对着前来讨伐的清军是一退再退,但是清军已经下定了围剿的决心,最终在战斗中吴应麟所率领的队伍溃散,他也在混乱之中逃亡。
此时吴三桂已经在不甘中闭上了眼睛,大清的任务就是诛杀吴氏家族的所有血脉。
就这样无数的吴氏家族的成员被斩杀,此时的吴应麟还在逃亡之中。
也在这时他遇到了躲避在岑巩县的陈圆圆,当初吴三桂大势已去的时候,手下的很多人都开始了逃亡之路。
陈圆圆看到形势不对也抓紧时间收拾行李跑路,在遇到了陈圆圆之后两人决定隐居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为了将吴家血脉延续下去。
但是关于这件事的争议很大,史书上对于二人的记载有很多,有人认为二人或许早在清军开始围剿的时候就已经死亡,也有人认为二人只是藏匿起来了。
而在贵州的马家寨却找到了蛛丝马迹,根据当地百姓所言,当年的二人就是隐居在了这个地方,并且一直在此处生活,村中的人员直到现在还都姓吴。
追根溯源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吴三桂的后裔,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是都姓吴为什么起名为马家寨呢?
一方面是当时为了掩人耳目,不能称为吴家寨,另一方面也是当时一位姓马的将军为了掩护二人,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将军,所以将寨子起名为马家寨,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从村子中情况来看,至今仍然保留着陈圆圆的墓,还有吴氏家族的祖坟。
从石碑上的碑文便可以看到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如今这个家族已经传了很多代,开枝散叶成为了一个大的家族。
虽然说吴三桂从历史角度来说绝对算不上一个正面人物,但是是非非又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
这些东西只能留给后人去慢慢的评价。
参考资料:
《清史稿》、《昆明县志》、《滇故琐录》
《觚賸》、《吴逆始末记》、《平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