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律师李营营分享:如何认定各方是否共同开发了技术?

北京李营营律师 2024-07-17 17:16:12

编者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去年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知产庭受理的8436案件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涉及技术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的数量为342件,比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多出129件。经在公开渠道检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类约3100件,其中典型案例6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68件,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316件,专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177件。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纠纷为1493件,其中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有55件,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为220件,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为626件。技术转化合同纠纷55件,技术许可合同纠纷4件,技术咨询合同纠纷2222件,技术服务合同纠纷10702件,技术培训合同纠纷1101件,技术中介合同纠纷37件,技术进口合同纠纷3件。为了更加全面了解该类案件存在哪些争议焦点问题以及对应的裁判规则,我们团队扩大检索区间,选取近五年(2019年-2023年)内人民法院审理的全部的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逐一梳理并定期形成研究成果与各位读者分享,希望在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技术合同纠纷案件特点的同时,为大家提供具体的实务操作建议,达到在事前控制风险、事后解决问题的目的。李营营律师团队多年来专注知识产权争议解决领域,尤其在商业秘密、与技术保护有关的业务领域办理大量案件,多件被评为典型案例。我们秉持“专、精、特、新”的业务准则,摒弃“全能律师”做法,专注知产业务领域并坚持长期深耕挖掘。在研究本领域及延伸的相关法律问题,将研究成果及时在行业分享。我们欢迎大家就具体案件问题或者具体法律问题与我们进行交流。

北京李营营律师

2023年5月1日

最高法院:如何认定各方是否共同开发了技术?

当事人约定在一方技术基础上开发,综合各方合作前后技术内容的举证情况认定。

阅读提示

李营营律师团队项下的商业秘密争议与保护业务,不仅仅包括律师团队协助企业制定保密体系、帮助企业完善自己的保密制度、减少泄密事件发生,还包括在企业发生被侵权事件时,律师团队及时有效协助企业打击离职员工、恶意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还包括协助企业介入技术的单独开发、合作开发、许可使用、生产销售等流转变现全过程、协助合作方拟定技术合同、全程监督合作过程、对合同履行中可能发生的争议及时解决、促进项目顺利落地执行,使企业研发使用的技术更安全高效运行。在出现技术合同争议后,协助企业及时解决纠纷。一直以来,李营营律师团队专注于企业技术争议与保护业务,帮助企业全方位、全流程创造、获取、使用技术。本期,我们以最高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起涉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纠纷案件为例,与各位读者分享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思路。技术合作开发合同,有时当事人约定以一方现有技术为开发基础、成果归项目公司享有,但未约定项目公司未设立时各方当事人是否共享成果所有权、对各方当事人是否参与到具体技术项目的约定也不够明确,合同终止后,各方可能产生是否共同开发技术成果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法院认定各方是否共同开发技术?李营营律师团队长期专注研究与技术合同有关业务问题,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陆续发布。

裁判要旨

从各方分别就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形成的技术内容进行的举证出发,主张合作开发的一方当事人能够举证确切技术内容、其举证内容与其他当事人的举证基本吻合的,可认定其在合作期间与其他当事人共同开发了技术。

基本案情

1.1994年4月,山某大学(被告)与当地省环保局就合作开发环境保护生物工程技术事宜签订协议(涉案协议),被告指定其科研处、省环保局指定原告具体负责合作。

2.协议约定,双方成立项目公司,利用被告的四项现有技术开发生产环保设备、制品,双方各持项目公司50%股权,开发成果归公司所有,双方享有其他产权及利益分配的50%。被告技术的其中一项为“应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有机废弃物的技术”(涉案现有技术)。

3.1994年4月-7月,原告开设共管账户、注资,租场地。1994年10月-1995年,双方就涉案技术实际进行“光合菌菌肥菌剂”(涉案生产技术)工业化生产实验,定购装置、设备,申报设备制品报告(较被告提供的涉案现有技术有所提高),研制2套工艺设备(涉案研发设备,即“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备”、“厌氧产酸装置”),研制“光合菌抗癌类药”(涉案抗癌药)。期间,双方就涉案抗癌药邀请第三方医学人士参与研究、共同开会讨论研制事宜、共设可用药的专科门诊、共同宣传。

4.1995年11月25日-1997年1月11日,被告先后就2套涉案研发设备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专利权。1996年3月26日,被告致函原告,表明双方协议已终止、不得扩散被告技术,随后,原告多次复函,要求澄清分歧、解决合作停止的后续事宜,被告未回复。1996年4月,被告将涉案生产技术作价250万元、涉案抗癌药技术作价300万元转让给第三方华某公司。因资金问题,双方未成立项目公司。

5.1996年8月,原告科某中心得知被告对外转让技术成果后,以其侵犯技术成果为由向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其转让涉案生产技术、抗癌药转让行为无效,判决其单方申请的两项专利归双方共同所有,变更专利设计人。

6.随后,山西高院一审认为,涉案协议有效,双方虽未设立项目公司,但仍进行了约两年的合作开发,变更了合作形式,讼争的涉案生产技术、抗癌药虽未具体列入涉案协议但未超出协议任务范畴,明显不同于被告的原始技术,应属于双方共有,转让收益归双方共享,判决涉案生产技术、抗癌药归双方共有,被告向原告支付转让费的一半,涉案专利归双方共有。

7.随后,原告科某中心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变更涉案专利的设计人。

8.1999年9月3日,最高法院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中关于双方共有涉案专利、涉案生产技术的内容,撤销了其中关于双方共有涉案抗癌药的内容,未支持科某中心的要求变更、增加相应判项的请求。

争议焦点

如何认定双方是否共同开发了技术?

法院裁判观点

一、对比各方举证的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的技术图纸及工艺流程,原基础技术方当事人举证的合作前后的内容有明显不同,主张共同开发方举证的合作时产生的技术图纸及工艺流程与原基础技术方在合作后提供的内容基本一致,可以认定各方共同开发技术。最高法院认为,经对科某中心提供的有关合作期间的光合细菌菌肥生产工艺流程及光合反应器、厌氧罐两项设备的图纸与山某大学合作前单方完成的光合细菌菌肥工艺技术和光合反应器实物、厌氧产酸装置图纸进行比较,前者与后者在工艺步骤、设备结构和部分关键部件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而科某中心提供的两项设备图纸与双方停止合作后山某大学单方申请专利的光合反应器和厌氧产酸装置的技术方案相比,二者则基本相同;科某中心提供的光合细菌生产工艺流程与山某大学转让给案外人华博公司的光合细菌菌肥工艺技术相比,亦基本相同,且山某大学转让给华博公司的生产光合细菌菌肥的设备就是上述两项专利。因此原审法院认定山某大学转让给华博公司的光合细菌菌肥工艺技术和光合反应器、厌氧产酸装置两项专利为双方合作期间所共同完成的成果,并判决上述技术成果为双方共同所有正确。二、科某公司主张其与山某大学共同开发涉案抗癌药,但未提供确切技术内容及合作开发的直接证据,不能证明其参与了特定技术的开发。最高法院认为,关于光合细菌抗癌类药中间技术成果问题,由于科某中心提供不出有关该项中间技术成果的确切内容,也提供不出有关双方在该项目上进行合作开发的直接证据,因此,原审法院认定科某中心与山某大学在光合细菌抗癌类药项目上进行了合作开发,并判决由此所产生的中间技术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证据不足。综上,最高法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的部分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中关于双方共有涉案专利涉案生产技术的内容,撤销了其中关于双方共有涉案抗癌药的内容。案例来源:《山西大学与山西省科林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光合细菌菌肥”技术合作开发合同纠纷上诉案》[案号:(1998)知终字第5号]

实战指南

一、对于参与合作开发技术的当事人,我们建议开发方务必留存好技术研发过程的核心的、直接证据,尤其技术图纸、工艺流程图、配方清单等等。

本案中,科某中心主张山某大学在合作结束后擅自转让合作期间形成的涉案光合菌菌肥、菌剂生产技术(涉案生产技术)、光合菌抗癌类药(涉案抗癌药)技术的行为构成对其技术成果权利的侵犯,该主张以科某中心与山某大学共同享有前述技术为基础。双方签订的涉案协议约定的合作开发产生的成果归项目公司所有,但项目公司未最终设立,双方并未就项目公司未设立情形下的合作期间产生的技术成果归属明确约定,科某中心只有在与山某大学实际上共同开发了涉案生产技术、抗癌药的条件下,其主张才能成立。法院针对科某中心主张指向的涉案生产技术,比对了双方当事人举证的不同时期的技术所对应的技术图纸、工艺流程等的差异性,因科某公司举证的技术图纸、工艺流程等技术内容与原基础技术方山某大学举证的合作前形成的技术内容明显不同,与合作停止后山某大学用于单方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基本吻合,认定了科某中心在与山某大学合作期间与其共同开发了涉案生产技术。而法院针对科某中心主张的涉案抗癌药,认为科某中心不能就涉案抗癌药的确切技术内容完成举证,也未提交双方合作开发涉案抗癌药的直接证据,认为科某中心未与山某大学合作开发该药。在此,我们建议,参与技术合作开发的当事人留存好可以佐证自身参与技术开发的核心的、直接的证据,比如技术最为关键的、对外保密的技术图纸、工艺流程、配方清单等等,后续因合作开发事宜产生纠纷时,方便厘清自身的利益、损失。同时,当事人拟约定研发成果归属项目公司的,要注意一并考虑项目公司未成立时的研发成果归属,尽可能准备好“Plan B”,减少后续因技术成果归属产生的风险。

二、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新研发事项,建议当事人核查原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条款是否可以完全适用于新研发事项,必要时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

本案中,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合作开发内容是“研究利用生物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生产生物环保设备和生物环保制品”,开发内容较为笼统,双方在实际合作中也未就具体研发事项进行任何补充约定。未明确约定涉争的“光合菌菌肥菌剂”“光合菌抗癌类药”,尤其后者与合同约定的“生物环保设备和生物环保制品”关联性较低。这意味着,当事人极有可能针对原协议所约定的各方权利义务是否适用于合作期间的“光合菌抗癌类药”的研制事宜产生纠纷。在此,我们建议当事人尽量不要仅在协议中约定笼统的、概括性的研发任务,应尽量具体约定。其次,如果当事人确实在合同签订时不确定具体的研发事项的,应提前约定好合同履行期间统一为“具体研发事项”对应的各自权利义务,或者在具体研发事项明确之后,及时形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约定好各自的权利义务、新研发成果的权利归属等。

李营营律师提示:技术合同本身涉及合同目的拟定、付款节奏设计、合同双方在具体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同工作内容的提前确定、阶段性技术资料交付安排和配套资料文件的设置、技术交付质量的评估确认、违约责任设置、管辖约定、技术成果权属安排等内容,合同拟定既要考虑技术项目实际情况、研发周期、研发需求,又要考虑合同各方风险控制,综合性极强。可以说,一份高质量的技术合同对于法律技术要求较高,而一份好的合同完全可以合理控制合作各方的风险,将合同风险、技术所有权属争议控制在最前端,可以在后续诉讼中将某一方的诉讼难度、举证难度合理控制。因为技术合同引发的争议解决,更多时候是需要代理律师对技术研发过程和各方履约状态作出精准的分析,而不仅仅合同法相关知识。所以,我们由衷地建议大家在合作之初、争议发生时,委托专业的长期研究技术合同争议解决律师团队处理,以最大程度争取对自己有利结果。

【声明:本文系作者对人民法院在个案中裁判观点的提炼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司法实践中法院在部分案件中处理具体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不代表作者对具体裁判观点的认同,更不代表本文作者对某一具体法律问题的法律意见或法律观点。由于查询渠道受限且本文引用案例并非指导性案例,因此,本文中体现的裁判观点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个案差异性极大,建议大家在具体案件办理中,委托专业律师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具体法律规定,对具体案件中的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契合个案的正确结论。】

关于我们

专业背景介绍:李营营,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高级企业合规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硕士(公司法方向),拥有证券从业资格,专注于商业秘密民事与刑事、与技术相关的争议解决和保护、民商事诉讼与仲裁、保全与执行等实务领域,在最高人民法院、各省级高级人民法院成功办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案件标的金额超过百亿元。李营营律师深耕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领域多年,对涉知识产权(尤其是商业秘密民刑案件、与技术相关的合同纠纷、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相关法律问题均有深入研究。李营营律师代理的多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获得判决的胜诉结果,代理多起客户作为原告成功争取法院3倍惩罚性赔偿,代理的多起被告客户成功争取法院判定不构成侵权的胜诉结果,代理多起被害企业成功启动刑事立案、刑事追诉、成功争取犯罪分子得到刑事处罚结果;代理多起被告人/被告单位处理的涉商业秘密犯罪刑事案件也取得了无罪、检察院决定不予追诉的良好效果。同时,李营营律师在商业秘密体系建设领域,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协助多家企业客户完成企业商业秘密保密体系运行情况的法律尽职调查,成功为多家企业客户建设完善的商业秘密保密体系。在5类技术合同领域,李营营律师团队围绕不同业务领域下技术合同签订以及履行中风险点,形成了数百篇专题研究文章,熟悉该类合同纠纷常见风险点和解决方案。在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李营营律师成功代理多位企业客户在多例合同纠纷案件中完成诉讼目的,善于以高效的沟通和专业的能力在短期内为客户快速回款,通过商业谈判、诉讼打击、第三人债务加入、调解和解等手段有效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李营营律师在“法客帝国”“民商事裁判规则”“保全与执行”等公众号发表与技术、商业秘密、公司实务、保全与执行等话题相关专业文章百余篇,多篇文章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法院转载,广受业内人士好评。李营营律师团队一直致力技术保护和与技术有关的争议解决,多年来深入研究技术委托开发合同、技术合作开发合同、技术转化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技术进口合同等与技术合同相关的争议解决,在该特定领域内发布了数百篇专业文章,对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有扎实并深入的研究,熟悉该领域内常见、多发的问题和争议焦点,熟悉法院实务裁判规则,擅长拟定各类技术合同,能够迅速精准识别合作的风险和合同漏洞,可以协助开发方或委托方提前控制好法律风险,提供风险应对方案、及时解决风险,推动技术项目安全高效运行。2022年,李营营律师结合多年来办理大量执行审查类相关业务的经验,以真实案例为导向,对各种业务场景下的主要法律问题、典型裁判规则、风险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建议进行类型化汇总和归纳,合著出版《保全与执行: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实战指南》。接下来,李营营律师团队会陆续出版商业秘密实战的相关书籍、技术合同纠纷实战指南、不正当竞争实战的相关书籍、知识产权犯罪的相关书籍。

李营营  高级合伙人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手机:15810018567

座机:010-59449968

邮箱:15810018567@163.com

0 阅读:0

北京李营营律师

简介: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民商法硕士(公司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