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们天生反骨,反客为主。
伍佰吃够了演唱会上不能唱歌的苦。
听众们高喊:
“花五百去伍佰的演唱会,唱伍佰的歌给伍佰听,让伍佰无歌可唱,只能含恨净赚五百。”
这样的目的达到了。
在自己的演唱会上,伍佰成了唯一的听众。
他在台上闲庭信步,尽兴处则挥舞双手给大家打着拍子。
其他歌手开演唱会,又唱又跳唯恐现场冷场要退票。
伍佰开演唱会,主要任务却是和观众“抢麦”来开唱。
变调、延长前调、改歌词、闽南语。
结果,都无济于事。
有人说:
三流歌手在做法,二流歌手在翻唱,一流歌手在原创。
顶级歌手在演唱会上,和观众一起唱自己的原创。
而神级歌手,闲庭信步,小手一挥:来,我给大家打拍子。
能把演唱会开成万人大合唱,这事也只有伍佰能做到。
粉丝们对他还很宠溺。
刚开始还背着吉他上台,后来话筒都不拿了。
于是各种段子纷至沓来:
“一千五的演唱会只值一千,因为伍佰没唱。”
“百年之后,台上放一张伍佰的照片,演唱会照样开。”
“唱了一晚上歌,嗓子一点事没有,肌肉拉伤了。”
“伍佰的演唱会,就是为了巡回检查每个地区歌迷的数量和质量。”
伍佰唱或不唱,演唱会就在那里,由观众自发撑起。
刚开始,还需要伍佰站在话筒前起个头,大家开始唱。
现在好了,伍佰还没出场,场子就开始热络起来,大家开嗓试唱。
《挪威的森林》、《世界第一等》、《突然的自我》……
音浪一阵高过一阵。
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场大合唱。
所以还有粉丝热心提醒:伍佰老师一定要跟安保、检票的工作人员混个脸熟。
要不然演唱会“提前开始”,迟到的人可是进不了场。
就这样,伍佰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唱又不让唱,走又不让走。
主打一个陪伴。
甚至演唱会结束,观众们迟迟不愿意离场,大家还在拼命合唱。
有人调侃:会不会伍佰都到家了,结果演唱会还没有结束?
这样的奇妙场景,或许只会出现在伍佰的演唱会上。
有人问:“开演唱会不唱歌”的伍佰,到底打了谁的脸?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人民日报对伍佰的盛赞中。
人民日报曾点评:“伍佰是一个很真实的歌手。”
在迎来送往的现实中,真实,已经成了一样很稀缺的品质。
在演唱会上,伍佰给人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洒脱不羁,从来不在乎穿着。
舒适、宽松和难看的穿衣风格成了伍佰的一个标志。
的确良材质的花衬衫和宽松阔腿裤赋予了他不拘一格的潇洒气质,外面再加一件纯色外套,伍佰就这样轻轻松松超越了其他歌手费尽心思的舞台着装。
其他的歌手开演唱会,衣服换了一套又一套,形象各种千变万化。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在伍佰吊诡的穿衣风格面前,败下阵来。
已经55岁的伍佰,他的脸上好像写上了一些人间沧桑,头发有些随意地垂在脸侧,表情管理没在乎过,肢体动作从来不考虑“优美”二字。
从出道以来,伍佰似乎就不具备其他流行歌手的洋气和新潮,但他自己也从来不在乎。
就是这样的伍佰,反而用真实打开了另一扇门。
他不需要精致,那种粗犷就像他的歌,让人沉浸其中,无可自拔。
或许,这就叫——返璞归真。
真正底蕴深厚的,已经不在意外在的展示。
而那些刻意的装扮,或许才是金玉其外。
人民日报盛赞伍佰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情歌精致,但流于玩弄文字;生活的真相败给了那些“悬浮”的精致与无病呻吟。
乐坛的歌缺乏真情实感,由来已久。
歌词成了寻章摘句,曲调成了庸俗的欢快。
在演唱会上,伍佰曾问观众:为什么喜欢听我的歌?
大家高喊着:因为你永远年轻。
伍佰有些害羞,他对着话筒说:“因为你们,我永远年轻。”
在伍佰身上, 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和力量感。
这种强悍的生命力,会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走近了去看一看。
然后,会被很自然地感染。
那是一种不被束缚的快意。
或许,这就是我们喜欢伍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