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结构决定工业形态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有很多,但首推第一的就是英伦三岛富含煤钢的资源禀赋,尤其是分布广泛、易于开采、运输方便的煤炭。
“每一个煤筐里都装着动力与文明”,这一块黑漆漆的煤炭,引爆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将英国从海外小岛推向了世界之巅,成就了下一个日不落帝国。
英国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是上石炭纪和下石炭纪的煤矿,只有在苏格兰一带是侏罗纪煤层。
英国之所以能够点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容易开采的露天煤矿出了大力。其实与其说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其实应该说是能源革命和相关的制造革命。
煤炭带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汽油带来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电动机带来电能的广泛应用。
首先是因为有能源上的突出进步,随后社会生产方式革新,物质财富大幅度扩张,社会财富水平升级,用来标价的货币“含货量”越来越足,最后转化为“含金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过往的工业区域,对资源禀赋的要求极高。不管是英国中部、德国鲁尔还是美国五大湖,哪个不是煤、铁、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阿尔萨斯和洛林丢掉了,法国人哭的要死,半缘国土半缘煤矿,当地人又说法语又说德语,真说归了德国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也不一定,但是没了煤矿工业是真干不下去了。
这个事情其实没法说理的,文明越处于早期,其实对资源禀赋的要求就越高,很多东西没有那就是没有,没办法。
南北美洲缺乏可驯化的大型牲畜,在无法使用畜力的情况下,连轮子的发明意义都不太大。没有铁器、没有骑兵的印第安王国面对西班牙人可以说一触即溃。可现在的美式西部片里,看到的印第安人都是弓马娴熟,枪法精准的好汉形象。其实人家一直在学,就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赶不上来了而已。
南美也是如此,虽然资源禀赋不错,可是有硬伤——没有煤。
你要是安安心心的卖血卖肾,做一个资源国,倒是可以卖给你一些二手的不成威胁的技术;但如果你不甘于下位,想要鲤鱼跳龙门,那么在整个产业链发展中,永远不要指望外人给你降本。
你有强大的需要,对方如果能降本,为何要降价呢?能降下来的成本和之间的利润都是人家自己的呀。
你的需求不强劲,人家会降价来刺激你的需求增加吗,有可能。但更可能的是,人家要保利润,反而会涨价,用更少的货,赚更多的钱,至于其他的货,可以去别的地方赚钱吗。
想当世界强国?想定立世界秩序。哪怕这个世界秩序会有利于大多数人,也需要去斗争。在核心的斗争中,虚一点都不行,难道指望别人给你留情吗?
技术突破之前是有着漫长的尝试过程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能看的更远一点。英国是欧陆煤炭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从现在回头来看,煤对英国的崛起是决定性的。采煤业催生了蒸汽机的改良和设计,焦炭炼钢法的改进让英国获取了更大量优质的钢铁,这两者不突破,又何谈船坚炮利呢?
有了取之不尽的廉价煤炭,钢铁工业随之突飞猛进;有了大量的钢铁,机器制造业便日益兴旺发达;有了各种动力机械,棉纺业和毛纺业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销售这些产品,铁路等运输业和海外贸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到1830年英国煤产量占世界煤产量的80%;到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比世界其他国家铁产量的总和还多;1860年前后,伦敦人口超过300万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但成也煤,败也煤,时也势也。进入到烧油的内燃机时代,英国就没这么利索了。
其实和古代也有相似之处,能够在北境崛起的民族,多是善于炼铁、养马的民族,或吞并了炼铁、养马民族为己所用。但如果你的民族占据的都是贸易枢纽、盐池之类,虽然日子过的不错,但战斗力就会逊色很多。
而每一个时代的突破,都是能源为先、制造跟上,而有时候能源的突破需要漫长的前置准备。然而曙光,就在地平线的远方冉冉升起。
二、电力是未来的一切
电力,是中国能够在能源方面真正超越欧美的赛道。
煤和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中国在这两项的资源禀赋上并未占据绝对优势。煤,全世界都有,油,中国对外的依赖性很强。
电力则不然,整个发电送电用电储电的产业链条,比石油开采和应用是先进太多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电力是集中式工业的代表。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集中化。
封建主义是把土地资源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领主,工业时代则是把资源集中到一个个工厂。所以全社会的物资调配,就从全民参与变成了工业人口参与,如此一来人力资源才会产生过剩,由此物质的生产过程由主要依赖于人变成了主要依赖于机器,而机器比人好管。这就是近代以来全世界的所有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府体系的原因。
特高压这项技术,是天然服务于大一统的模式的。把一个区域内所有国家的电力网络都连通起来,就是生产大一统的雏形。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也是组织度的进步,甚至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文明和进化。
而中国,已经提前把光伏的价格彻底打了下来。
王传福曾经说过,中国的沙漠铺满光伏板,就可以解决国人的用电问题。
要是画饼的话:光伏板每平方一年能发电200度,国内的乘用车平均一年两万公里,往大了算,每百公里20度耗电,一年耗电4千度,也不过需要20平方的光伏板。
两亿辆乘用车,需要40亿平方米,也就是4000平方公里。这要是算成房价没法比,但如果说和沙漠的面积相比,那就是九牛身上一根毛。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占地面积约为33.76万平方公里。
但现在电是可以发了,但怎么运,怎么储,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都是中国产能怪兽的现状,多少都吃不跑,但一旦要停下来,那可就难受了。现在市场上光伏板的竞争,国企基本能给到上网电价,甚至更低一点。民企需要比上网电价高几分钱,完全没有竞争力。
先暂时舍弃利润,薄利乃至于无利润的运行,是中国产能扩张时期整体面临的必然难题,也注定会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产业之中,多少企业只能赚个辛苦钱,甚至是亏损着卖,只求能够圈地扩张。
现在屋顶光伏板一次用三四十块,为了能够揽到这个活,宁愿给出去1万左右的介绍费,甚至更高。之所以宁肯亏也要如此坚持是因为业内普遍估计,光伏大建设将会和储能赛道在后面迎来大发展。
光伏发电——特高压传电——新能源储能,一幅能源体系更新换代的画卷徐徐拉开。
2023年至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国家能源局)
中国有70%的石油要进口,进口石油70%经过马六甲海峡,其中70%的石油用在了汽车产业。如果电力能够替代石油,如果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发电。那么在后内燃机时代,中国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雷神国家。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约29亿千瓦。
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但是电的集大成者将会在中国。
虽然没有明文,很多人预计电对油的替代的趋势将会持续到新能源和化石能源占比达到7:3的时候。毕竟进口石油除了做燃料,化工也是大头。再说了,完全不用石油,如何平衡和产油国的关系?届时电力体制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到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决策。
能源结构的整体转型,就是从化石能源转变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大国。
看历次工业革命,都是获得了一种能源使用的话语权,这才真的是叫能源革命,真正意义上革命。
三、锚定电力的全新货币理念
上次货币还有锚的时候,都应该追溯到尼克松的时期。那时候美元能叫美金,是因为真的能换来黄金。
货币的发展就是这样,有时候有锚,有的时候就无锚。在以实物来锚定的时候(贝壳、铜、金、银),经济的发展受制于货币的发现,所以南非的金矿救了英国资本主义一条命,可当金银的流向发生变化时,一个王朝也会轰然倒塌。
当经济发展需要摆脱实物货币的限制时,就会出现“脱锚”,比如说美国放弃布林顿森林体系,不仅没有预想中的经济崩塌,反而走出了越战泥潭,拖垮了苏联,拿下了一超多强的位置。
只不过,无锚货币无可避免的走向了金融虚化、过度负债的老路,毕竟你想指望着靠资本家的自我约束来控制货币发行总量,那不就是一个笑话吗。
经典的地狱笑话,美国政府一直依靠着道德和原则在国际社会中行事,只不过是犹太财团的道德和军工复合体的原则。
而当AI兴起以后,能源作为货币锚定的理论也在逐渐发扬光大,因为AI实在是太耗能了。
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就已经各个成为电老虎了。
根据美国机构Uptime Institute的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业务在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中的占比将从2%增加到10%。
没有高效的电网,不要想着喂得起人工智能。
比如说印度,如果没有超强的力量扫一遍的话,是赶不上人工智能这一波红利的。
用进废退,在能源争夺的这一方面,美国对电的用量不进反退。
(美国用电量-EIA数据)
就像我们一直在提的,美国人把国家当公司运营,充分利用会计原则和实践的灵活性来做高盈利数据——GDP。
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实现了更高的GDP发展,还说要引领AI时代,莫不是美国的AI是烧汽油的?
所以,当无锚的货币体系开始无序膨胀、空转并最终走向灭亡后,全新的货币锚定能不能和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时时生产——传输——使用的能源相关?
而届时,可以一举破除实物货币的两大弊端。
第一,经济发展的规模不在受制于金银的开采规模。
第二,货币发行是依托于实物生产的,一块钱的货币背后就是一度电,而且方便传输简单储存,随时可取随时可用。
在大通胀一触即发的时代,世界会自然寻找新的货币锚定物。这个过程是脱虚向实的过程,也是旧的信用体系逐渐坍缩,新的信用体系逐渐成长的过程。
写得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