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却有一人在默默流泪

蜀山道史 2024-12-19 13:25:43

公元223年,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白帝城咽气而终,结束了他传奇而悲壮的一生。他的死亡对于三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他的敌对势力魏国,许多人为此欢呼雀跃,认为刘备是一个篡夺者和叛贼,他的死亡意味着魏国可以消灭蜀汉,统一天下。

然而,在这些欢呼声中,却有一个人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他就是黄权。

黄权曾经是刘备的部下,后来因为战败而投降魏国,成为魏国的官员。他为什么会为刘备而哭泣?他与刘备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黄权的身世和出身

黄权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何时何地?他又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黄权出生于东汉末年,具体年份不详。他的祖籍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但他的父亲黄琬却是一名西域胡人。

黄琬曾经随着班超等人平定西域,并在那里娶了一名胡人女子为妻,生下了黄权。后来,班超等人被西域诸国叛乱所围困,无法返回中原。

直到东汉末年,曹操派遣赵充国等人再次平定西域时,才将班超等人的后代接回中原。黄琬和黄权就是其中之一。

黄琬和黄权回到中原后,就定居在南阳郡。由于他们有着胡人的血统和面貌,所以受到了许多歧视和排挤。

黄琬虽然有着不俗的才华和勇武,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和封赏。黄权也因此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只能靠着务农和经商来维持生计。

黄权的转变和效忠

黄权虽然出身低微,但却有着远大的抱负和雄才大略。他不甘心于平庸的生活,渴望能够在乱世中一展身手。

黄权年轻时被刘璋召为主簿,因“一国不容二君”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刘璋没有采取其意见。刘备袭取益州,黄权闭城坚守,直到刘璋向刘备投降,才肯罢休。

他审视夺度,选择投降刘备,有以下几点:

刘备是汉室宗亲,有着正统的身份和声望。他号称继承汉室衣钵,恢复汉室江山,符合了许多人对于汉室的忠诚和怀念。

刘备是一位仁德的君主,有着宽厚的胸怀和人格。他知人善任,待士以礼,不计较出身和背景,只看才能和忠诚。他对于胡人也没有任何偏见和歧视,曾经收留过马超等西凉胡人,并与之结为兄弟。

刘备是一位英雄,有着雄才大略和气魄。他在乱世中艰难求生,屡败屡战,屡战屡强。

他曾经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与曹操、孙权等诸侯争雄。他最终成为三国之一的蜀汉皇帝,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王朝。

黄权投降刘备后,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和信任。他先后担任过刘备的从事中郎、偏将军、水军都督等职务,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

他以其忠勇和智谋,为刘备立下了不少功劳和汗马。他与刘备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黄权的战败和投降

黄权在章武元年221年的夷陵之战中,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和转折。

他因为战败而投降了魏国,成为了刘备的叛臣。他为什么会战败?他又是如何投降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夷陵之战说起。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大规模的一场水陆并进的战役。它是由刘备发动的,目的是为了报复孙权杀害关羽,并夺回荆州。

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分兵陆路和水路,攻打东吴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东吴方面由陆逊为主帅,也分兵陆路和水路,迎击蜀汉的进攻。

黄权在这场战役中担任水军都督,负责指挥水军作战。他率领水军沿着长江而下,威慑江北的魏军,并与陆路的刘备军会合。然而,在战役进行到第四个月时,黄权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由于刘备军在陆路上受到了陆逊军的火攻和伏击,导致大败而退。黄权水军因此失去了陆路的支援和补给,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同时,由于长期作战,黄权水军也出现了疲惫和饥饿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江水位下降,黄权水军无法顺利地撤退或进攻。他们被困在了江中一座名为白沙洲(今湖北宜昌西陵区)的沙洲上。

在这种情况下,黄权面临着三条选择:一是死守沙洲,等待刘备的救援或反攻。这是一种忠义的选择,但也是一种危险的选择。

因为刘备已经大败而归,无力再次发动进攻。而东吴和魏国则不断加强对沙洲的围攻和炮击,随时可能将黄权水军歼灭。

二是突围沙洲,试图与刘备会合或逃亡。这是一种勇敢的选择,但也是一种困难的选择。因为沙洲周围已经被东吴和魏国的水军重重包围,难以突破。而且黄权水军已经元气大伤,难以抵抗敌人的追击和拦截。

三是投降魏国,寻求保全自己和部下的性命。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因为魏国在江北有着强大的军事和政治优势,可以给予黄权水军安全和利益。

而且魏国对于投降者也有着宽大的政策和待遇,可以保留黄权水军的官职和封赏。

黄权在权衡了各种利弊后,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投降魏国。他在5月29日派出使者,向魏国水军都督曹仁求降。

曹仁欣然接受了黄权的投降,并派出船只接收黄权水军。他还向魏国皇帝曹丕上奏了黄权的投降,并请求曹丕赦免黄权的罪过,并任用黄权为官。

黄权投降魏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己和部下的性命,以及寻求新的出路和机会。然而,这一举动却引起了更大的背叛和忘恩。

许多刘备的部下和百姓对黄权感到愤怒和鄙视,认为他是一个卖主求荣和忘恩负义的人。他们对黄权的投降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并誓要将其诛灭。

同时,刘备自己也对黄权感到悲痛和失望,认为他是一个亲信和友人,却背叛了自己。他对黄权的投降视为不可原谅的伤害,并誓要将其追杀。

黄权投降魏国的结果是:既没有能够得到魏国的真正信任和重用,也没有能够摆脱刘备的追杀和仇恨。相反,他被魏国视为一个可用而不可信的工具,被刘备视为一个可恨而不可忘的敌人。

黄权的任职和表现

黄权投降魏国后,得到了曹丕(即文帝)的赦免和任用。他以自己的能力,在魏国立下了不少功劳。他与魏国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和合作。

黄权在魏国任职期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他在对抗东吴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他曾经在公元223年的石亭之战中,率领魏军击败了东吴的陆逊和孙权,为魏国夺回了江陵。

他还曾经在公元225年的合肥之战中,率领魏军抵御了东吴的诸葛恪和孙权,为魏国保住了合肥。他在这些战役中,都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魏国赢得了荣誉和利益。

他在对抗蜀汉方面,表现出了矛盾的态度和行为。他曾经在公元227年的街亭之战中,率领魏军与蜀汉的诸葛亮对峙,为魏国稳定了汉中。

他还曾经在公元228年的祁山之战中,率领魏军与蜀汉的诸葛亮交战,为魏国阻止了诸葛亮的北伐。

他在对待百姓方面,表现出了仁厚的品德和政策。他曾经在公元224年担任扬州刺史时,实行了减免赋税、安抚流民、奖励农桑、惩治贪官等措施,使得扬州百姓安居乐业,赞誉有加。

他还曾经在公元226年担任徐州牧时,实行了招揽贤才、修筑水利、开辟屯田、增加粮食等措施,使得徐州百姓富裕安定,感恩戴德。

他在这些地方任职期间,都展现了自己的仁德和政绩,为百姓造福了不少。

黄权的死因和影响

黄权虽然投降魏国后,在魏国立下了不少功劳和汗马。但是,他却没有能够得到魏国皇帝和大臣们的真正信任和重用。他在魏国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他最终因为一场谋反而死去。他是如何死去的?他又对三国形势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他的死因和影响说起。

黄权死于公元231年,具体死因是被牵连到一场谋反案中而被杀。这场谋反案是由司马懿发动的,目的是为了除掉曹真,并取代其为大将军。

司马懿与曹真是魏国的两大名将,分别掌管着北方和西方的军事。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竞争,经常互相排挤和诽谤。

司马懿想要借机除掉曹真,以便独揽大权,为日后篡魏做准备。

黄权与曹真有着密切的关系,曾经多次与其共同作战,互相支持和信任。他被司马懿视为曹真的心腹和助手,也成为了司马懿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司马懿想要借机除掉黄权,以便削弱曹真的势力,为自己铺路。于是,在公元231年,司马懿设计了一个阴谋,诬陷黄权与蜀汉勾结,意图叛变。

他向魏国皇帝曹叡上奏了黄权的罪状,并请求曹叡下令处死黄权。

黄权被司马懿的诬陷所惊吓和愤怒,他没有想到自己会遭到这样的诬陷。他试图为自己辩解,但已经无济于事。

曹叡虽然对黄权有所怀疑和怜悯,但却没有敢于违背司马懿的意思和计划。他只能无奈地下令将黄权斩首,并没收其家产。黄权就这样被冤枉而杀,死得不明不白。

黄权之死对于三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魏国方面,黄权之死使得司马懿成功地除掉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和障碍,为自己夺取大权和篡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黄权之死也使得魏国失去了一个忠勇和智谋的名将,为魏国在对抗东吴和蜀汉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困难。

在蜀汉方面,黄权之死使得诸葛亮感到惋惜和同情,认为黄权是一个可敬而可惜的敌人。

同时,黄权之死也使得诸葛亮看清了魏国内部的纷争和腐败,为诸葛亮在对抗魏国方面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1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