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铝坨坨凭什么火爆键圈|KeychronQ1体验分享

昭华凋 2022-08-23 11:56:13
关于 Keychron

喜欢关注键盘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国内的键圈市场怎 一 个“卷”字可形容。各种量产型号以及小众品牌层出不穷,键帽的花色材质、键盘的结构布局,甚至连轴体的手感力度都能有 N 多的选择,将国内用户称之为蜜罐里泡大的也不为过。

Keychron 这个牌子可能国内用户比较陌生,实际上它可是一家如假包换的国产键盘品牌。从 一 出道它就是面向海外用户,相比较而言,欧美用户大都习惯使用 MAC 设备,所以外设也更讲究和 MAC 设备的兼容性, Keychron 将重心放在了这个层面,首发的 K 系列薄膜键盘第一次亮相就直接引爆了海外键圈,当然,这也和它自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毕竟这个品牌可是号称最早兼顾多系统的厂家,全兼容 Mac 系统,好像也是最早提供 option 和 command 键帽可供替换的厂商,也被誉为“性价比最高、最懂MAC用户的机械键盘厂商”。

Keychron 在海外大获成功后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国内,旗下最知名的两个系列,主打无线的 K 系列和主打金属客制化的 Q 系列也开始面向国内发售。我关注这个品牌蛮久了,特别是新发布的这款 Q1 不管是键位布局还是外形表现都实在太符合我的审美了,忍不住也入了一把,同时给大家带来这篇 Keychron Q1 评测体验。

外形赏析

▼包装盒为上下盖的天地盒,纯黑主色调、银色字体,简洁的线稿图勾勒出键盘整体造型。外盒材质较硬,加上里面的键盘有着明显的坠手感。不过文字说明完全没看到中文,看来是直接使用的海外版包装。

▼所有配件包括键盘本体、连接线、不同系统的键帽 X 4、备用的 Poron垫片 \ 螺丝 \ 垫脚、说明书、键位图、拔键器、拔轴器、螺丝刀 X 2 、以及一张轴体安装方向示意图。配件数量比较齐全,不过附赠的拔轴器是那种最难用的拔轴器没有之一,还不如拔键拔轴 二 合 一 那种。

▼连接线为加厚尼龙包裹,质量靠谱,接头处都有“Keychron”的 英文LOGO,细节做的不错,而且线材提供了转接头,可以同时适应 USB - A / USB - C 插口。不过有一说一,能提供条航插线更能体验客制化的特点。

▼键盘本体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质量超重,毕竟是全铝合金外壳,整体重量达到了1966g,比我手头的笔记本还重 几十g(小新 Pro16 ~1915g)。自重大带来的优势就是稳,放在台面简直是稳如磐石,管你再大的暴力使用习惯,键盘都不会轻易移动。

▼Keychron Q1 采用的 75% 配列,按键数量 81 颗,砍掉了右边的小数字区域和部分功能键。我个人比较喜欢 Q1 的这种非紧凑布局,首先方向键区域和主键区域有间隔,不容易误触,其次保留了 pgup 、pgdown 两个键位,经常进行文字输入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两个键位的重要性。

▼右上角的圆形旋钮可以调节音量、按下会触发静音效果。旋钮表面有密密麻麻的菱形防滑槽,拨动时刻度感明显。这个设计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实用性很高。不过光滑的顶端没有任何修饰,显得过于单调,个人觉得如果能把这个旋钮做成可更换不同颜色的旋钮,应该能让键盘增色不少。

▼键盘的铝合金外壳做了很漂亮的精细工艺来提高质感,CNC一体雕刻技术,多道抛光凸显铝材质感、表面则是阳极氧化、喷砂工艺带来的细腻磨砂触感,银色也把铝材的自身的自身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讲真这把键盘基本上是我摸过的铝坨坨质感做的最到位的。其实我上 一 把铝材键盘cherry MX 8.2 TKL 工艺也很出色,不过因为悬浮键帽和窄边框的原因,视觉效果不如Keychron Q1 这样露出大面积铝材来的震撼。

▼键盘侧面没有任何修饰,完全由铝材本身光泽和简洁干练的线条搭配出特殊的美感,边缘的倒角、折角做都做了圆弧处理,不用担心咯手的问题。

▼顶部的双系统切换开关和 type - c 连接线插口。铝材开口很精准,type - c 口也没有移位的情况,其实这种细节做工最能反映量产和客制化的工艺控制。

▼键盘背部也是简洁到了极致,只有 四 个垫脚、八 个金色螺丝,连量产键盘常见的标签都统统没有,这种干净到彻底的风格在客制化圈子比较常见,很少看到量产键盘会做这样的设计。当然了,我个人是很喜欢这样毫无标识化的外形设计。

▼Keychron Q1 整体的造型完全满足我的审美,最大的不足是没有提供多角度调节。虽然键盘本身的 5° 倾斜角度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输入习惯,但对我来说总差那么点意思。如果键位布局能再人性化一点,做个阶梯状突出来迁就手指,想来体验会好上很多。

▼键帽配色为深灰浅灰,黄色点缀其中,整体色彩搭配还是比较和谐。键帽为 OSA 高度球帽、PBT 材质、工艺为双色注塑,表面磨砂工艺。整体触感细腻,水口干净,细节处理的不错。

▼PBT 材质的优势大家应该比较了解,硬度高、密度大、耐磨性强,重点是防打油效果好。毕竟键帽和手指接触频繁,长时间使用还是 PBT 材质更为耐用。

▼大键位采用卫星轴设计,通过螺丝固定在 PCB 板上,不仅有出色的稳定性还能够轻松调节。青色卫星轴真心好看。大键出厂前做了少量润滑,按压边缘响应快速,一致性做的不错。

▼Keychron 的键盘搭载的轴体都是佳达隆 GPro 系列,有青轴、红轴、茶轴可供选择,我这把键盘选择的有声段落轴 ~ 青轴,也是最能体现机械键盘特性的轴体,明确的按键响应性、清脆的按键反馈音,用来打字是种很舒适的体验。不过青轴对环境干扰较大,按键速度也比线性轴略慢一些,多人场景或者专门玩游戏的朋友还是选择线性轴更为合适。

▼拔掉键帽可以看到下方的定位板,合金板材、开孔精准,轴座为 五

脚轴座兼容 三 脚 / 五脚轴,透过轴座孔可以看到下方的降噪棉。Keychron Q 系列采用的主流 Gasket 结构,不过对其做了不少优化来提升打字体验。

▼最大的改变就是 Keychron 采用了成本高昂的电路板悬空固定设计,在电路板周围用垫片使得电路板中部悬空,这样可以为键盘提供更好、更有弹性的打字体验,官方的数据是 Q1 最大下弹可达 2.5 毫米,巨大的下弹空间为键盘带来了更为舒适的回弹效果,而底层的防噪棉可以避免键盘中空造成的空腔音。

使用体验

Keychron 从品牌诞生的第 一 天就是面对的客制化领域,虽然现在的体量已经和小众没什么关系,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那股子血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系统内核基 QMK / VIA 开源系统改建的,每个键位都可以自行设定,也可以轻松的设置多键触发功能,在 VIA 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键盘型号全面被支持。

tips:什么是 VIA

via是基于QMK的键盘键位编辑软件,可实现键盘实时按键修改,省去刷配列的麻烦。

▼需要注意的是,键盘共有 四 层按键设置,层 1 层 2 对应 MAC 系统,层 3 层 4 对应Windows 系统,进行按键映射操作时需要提前切换到对应系统,否则修改无法成功,如果多次修改造成系统混乱还需要将键盘重置,这也是区别于普通键盘比较明显的地方。

▼键盘采用的下灯位设计,比较适合不透光的键帽营造氛围感,自带13种灯效模式,通过快捷键切换,看重灯效的朋友建议更换透明键帽达到更好的灯光效果。

▼球形键帽贴合手指,敲击舒适度不错,GPro 青爽脆的敲击体验也很适合打字输入。得益于优秀的 Gasket Design 架构,敲击时的空腔音抑制的很出色。个人体验,小键位基本完美,空格键在安静的环境还是能听到空腔音的,对这方面比较介意的朋友可以自行添加垫片解决,反正配件里已经准备了好几块备用垫片。

怎么评价 Keychron Q1

Keychron 这个品牌的键盘虽然我是第一次接触,但感觉还是有很多特别之处。

铝合金特有的材质表现加精细的工艺水平,不管是质感还是触感都达到了 一 流水平,整体配色不花哨很耐看, GASKET 架构加持可以提供更柔软温润的手感,开源驱动方案也带来更多可玩性。其实这把键盘很多玩家都是将之作为套件来选购,自由调整内部结构适应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不同的键帽轴体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虽然作为套件可玩性更高,但成品键盘只比套件贵 80 不到,相当于 80 块买套键帽轴体,怎么算都是买成品更划算。特别是对于刚接触键盘的朋友来说,直接一步到位不用折腾,后续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自由更换,搭配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键盘。

当然, Keychron Q1 依然有些不足

首先只有 一 种倾斜角度,适应性上还是弱了一些;其次不带无线连接,这个倒是蛮好理解的,毕竟为了适配 VIA,必须采用有线连接,但两者比较起来,VIA 玩玩即可,还是无线更为实用,希望官方能考虑到这点,下个版本将无线功能加入进来。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尝试下铝坨坨 + Gasket 结构,同样的价位,Keychron 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