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有哪家新乙游能卷一下大厂吗?

游戏核心是用心 2025-02-18 13:49:14

买断制乙游也该上桌了吧

之前,我们在复盘乙游春节档表现的时候就发现,2025年好像没什么大厂做国乙啊。

是没人想玩新乙游了吗?纵观女性玩家较多的社区,实际情况好像并不是这样,一堆人在呼唤想要乙游新面孔。

这些玩家里,有觉得现在国乙同质化太严重的,有觉得抽卡简直是无底洞的,也有觉得自己玩的乙游主线更新太慢,上线完全没事儿干的。每个帖子的评论区总有人在高呼:能不能有家厂商来卷一下乙游赛道啊!很遗憾,暂时没看到哪家大厂愿意来卷。

不过,一些小厂商、小工作室、小制作组们做的买断制乙游今年井喷式涌现。虽然大部分都还没上线,无法评价其质量如何,但从题材和游戏形式上看,简直完美击中上述乙游玩家痛点。

好女主or坏女主,代入or不代入

不过,买断制乙游还没上线几款,玩家们已经开始争论了,不同于抽卡乙游社群里矛头直指官方不伤男主的氛围,买断制乙游的玩家社群里不喷制作组但会对游戏男女主人设提出意见。

比如,最近刚刚上线没多久的《谎言公主与灾厄黑龙》女主人设就引起了玩家的争议,有人觉得女主太过冷血,遗憾自己pick的黑龙男主竟然没有1v1好结局,也有人觉得女主这样才是健全正常人,黑龙男主太过偏执,和他有he才显得奇怪。

乍一看,这两方其实有点像抽卡乙游社区里经常打架的“女主党”和“代入党”,但幸运的是,大部分讨论还在游戏评价的合理范畴之内,没有出现“玩家不配当女主”或“女主只是玩家皮套”等激进人身攻击。

笔者看来,在这款乙游里,这两种相反声音的实质是:是否代入女主、是否将游戏里的女主当成独立角色。

如果玩家代入女主进行游玩,在游戏前就对宣传核心的男主抱有好感,自然希望这场恋爱故事最终能有个he结局。如果玩家不代入女主,而是将女主当成一个独立的角色,为女主考虑怎么应付相反立场的男主,怎么逃脱既定命运活下去,那么目前的结局是再合理不过的。

虽然近几年大厂乙游基本都强调代入感,24年新出的两款国乙《世界之外》和《恋与深空》里,女主不再有固定形象,也没有官方名字。但买断制乙游并没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女主基本都有固定形象和名字,至于是强调玩家代入感,还是强调女主为独立角色,则因游戏而异。

买断制乙游之所以和大厂乙游选择了不同道路,某种程度上,是由自身小体量、重剧情、多题材等客观特质决定的。客观来讲,大部分50元及以下定价的视觉小说类乙游结局全收集时间在十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所代表的文本量基本无法支撑高自由度剧情。

除此之外,在空白女主人设前提下推进剧情,对于制作组的文案水平和游戏分支设计要求实在太高,别说这些小制作组,大厂出身的乙游也不一定都能做好这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买断制乙游其实不一定强调常规的甜蜜恋爱体验,多的是悬疑微恐背景,男主也不一定是完美人设。面对这些或酸涩阴暗或尔虞我诈等非常规恋爱故事,玩家是否想要追求代入感,恐怕也因人而异。

视觉小说,买断制乙游制作者的首选

那么,买断制乙游都谈什么恋爱呢?

本着求实的态度,笔者对目前社媒/游戏社区里较为活跃的自制乙游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统计范围仅包括2025年新上线/即将上线/有Demo曝光的国区游戏。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自制乙游为视觉小说类型。这类游戏的普遍特点是更注重剧情,玩家能够更专心地体验故事,但同时视觉小说的游戏性几乎为零,玩家只需要像操作PPT一样点点点就能浏览剧情。欧美地区甚至不用“Game”来称呼此类游戏,只叫它们“Visual Novel”。

自制乙游的制作组们通常都是自掏腰包做游戏,开售之前完全没办法确定能不能回本。这样一来,成本较低的视觉小说成为大部分制作组的首选,确实能够理解。

况且,成本低也不意味着制作粗糙。上面提到的引起争议的《灾厄黑龙与谎言公主》,就称得上一句制作精良,不到30块的价格,不仅请了日语配音,还有表情差分的立绘和大量CG,目前Steam页面2000+评价中好评占92%。

从实机演示来看,目前只统计到两款拥有PPT以外玩法的游戏。一款是《欺神弄鬼》,正如游戏介绍官方介绍,这是一款女性向像素RPG,不仅有乙游都有的主线剧情,还包括像素小人战斗和种田玩法,另一款则是《月华辉映之刻》,官方定位是高自由AVG游戏,有像素风地图。

从题材看,以上统计的17款乙游几乎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也不乏一些小众题材,笔者甚至有些担心,这些小众题材的乙游制作组能否收回成本。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乙游或许本来就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做的。点进制作组们的主页介绍,大部分人都是在读学生党/兼职制作,兴趣导向的因素可能要大于市场导向。女性向像素RPG《欺神弄鬼》的制作者就打下超1000字排雷说明,并表示“不要对我们有过于沉重的期待啦”

大部分买断制乙游的制作组们都比较有活人味儿,会在各个平台和玩家积极沟通。一方面,这种活人制作组听得进意见,懂得改进,《怪物的王座》初版Demo在玩家群体中评价不高,开发组雏形游戏立马进行大量重写与修正,上线新版本Demo。

另一方面,制作组成员大多不是全职,有的游戏团队做着做着突然发现好像赶不上DDL了,也有游戏团队里的成员突然生病或跑路的,因此推迟众筹/Demo/上线时间的游戏不在少数。《Priestess女祭司》制作组就曾因程序老师错估工作量导致Demo和众筹双双推迟,两名策划直播道歉。

谁会玩买断制国乙?

都知道有什么游戏了,那么有哪些人会来玩买断制国乙呢?

抽卡乙游的玩家会来玩吗?不一定。从玩家社区来看,买断制乙游玩家和抽卡乙游玩家似乎是两批人。

买断制乙游玩家多熟悉日乙的生态和剧情模式,数量上来讲比较少,但整体宽容度较高,对不完美主角的接受度更高。由于买断制乙游多有完整故事线,玩家一次付费即可完整体验剧情,她们更看重剧情文案。

抽卡乙游都为免费下载,其受众玩家数量更大,但要求完美男主。抽卡国乙的主线更新时间往往不太确定,但男主约会剧情和限定卡池相关联,玩家往往会为了男主的卡付费,她们更看重游戏所能提供的恋爱感。

那乙游受众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乙游的市场调研难度往往很大,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有一定权威的女性向游戏市场调研还是来自于21年那场腾讯开发者大会。

会上说:“其实真正以第一人称代入去消费的群体只有新发现的本土新生代群体,其他群体相对来讲在代入的视角都会比较理性,不一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与角色互动,可以在不同的角色角度去切换、感受故事。”

“新兴群体最矛盾,她们在舆论和论坛上叫的最大声,要平等要尊重,但填问卷被访谈时,她们婚恋观最传统,最渴望依赖他人。”

“在wb上言辞激烈声量最大的新生代群体占比大概只有五分之一,按照舆论来判断产品,就会被这个群体带偏。”

不过,笔者在寻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也有不少乙游玩家留下评论,认为这份21年的市场调研已经不太符合现在的乙游生态了。

有人拿北极光自己的乙游产品《光与夜之恋》举例,这个21年公测的游戏,24年已经开始在超话里严打“女主党”,维护代入环境,无疑是站在了图中“本土新生代”一方,会上提到的“新生代群体占比只有五分之一”的数据或许也需要随着国乙的扩圈发展更新了

大厂的商业嗅觉绝对比普通人更灵敏,《光与夜之恋》在社媒上的发声,或许可以侧面说明,面向中国市场的乙游如果想要挣钱,那就需要更多考虑本土新生代的意愿。但符合买断制乙游受众的大概是冷漠游戏人和杂食原生代。

所以,从商业化角度看,这些买断制乙游肯定不如抽卡乙游挣钱,夸张一点说,所有买断制乙游的销量收入加起来,可能还比不过一家抽卡国乙一个月的流水。

但从玩家角度看,对完美人设感到腻味的、对主线迟迟不更新感到厌烦的女性玩家,或许能从买断制乙游里找到更符合自己赛博恋爱需求的新体验。

再说得理想主义一点,对于一些非全职的买断制乙游开发者来说,做乙女游戏可能不只是为了满足市场和玩家需求,还为了她们的初心、热爱以及梦想等略显中二的“无用之用”。

0 阅读:2
游戏核心是用心

游戏核心是用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