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导弹瞄准霹雳15,出来得比霹雳17还晚,怎么拉胯成这样?

科罗廖夫 2025-02-25 10:12:42

近期美国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AIM-260终于现身,这款原本用来对标解放军霹雳-15的导弹,结果竟出现得比霹雳-17还要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以时间线来看,霹雳-15主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应该在2016年前就已开发完成并服役,按照美国军方的情报能力,大概在此之前就知道了这款性能远超AIM-120系列的导弹的真实性,只不过在2016年珠海航展后才最终确定。那么旨在超过霹雳-15的AIM-260在2017年左右开始立项研发,而且这一点也得到过美国空军官员的公开承认。

(AIM-260渲染图,体积应该不会小)

然而那个时候的美国军方大概没想到寄予厚望的AIM-260不但比霹雳-15要晚得多,甚至比解放军更新更先进的空空导弹霹雳-17还要晚,如此惨不忍睹的时间差,表明AIM-260这款“争气弹”,就算能够如期定型服役,也难说担得起“争气”的重任。

这次有了新消息,主要是因为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公布了AIM-260A“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的渲染图效果,同时还发布了美国海军开发的另外几种对空导弹,比如常见的AIM-7“麻雀”、AINM-9“响尾蛇”和AIM-120,最新的AIM-174B也没落下。这张图的特点是其余几种导弹都早已服役并有实战记录,包括AIM-174B也开始装机测试,AIM-260A能与这些导弹并列,大概率说明至少进入了初步测试阶段,虽然进度已经拖延了不少,如前任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2023年5月就说过AIM-260将于今年加速生产。

(2022年美国空军公布的渲染图,外形看起来几乎没有区别)

针对AIM-260的外形变化,美国《海军新闻》指出,至少从渲染图效果来看,与美国空军在2022年公布的一张渲染图没什么两样。这张图中两架F-22A在编队巡航,占据画面主体的一架F-22A发射了一枚细节不甚清晰但明显与AIM-120不同的空空导弹,当时就被认为是下一代JATM也就是AIM-260。

结合两次不同的渲染图来看,基本可以判断新弹与AIM-120尺寸基本相当,如果属实,这对弹舱实在不算多大的F-35系列来说绝对值得谢天谢地。另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两张图中的AIM-260都没有弹体中部的控制翼面,只在尾部有四片常规的梯形尾翼,这个细节说明其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采用了与霹雳-17相同的“光杆”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类超远程空空导弹,今后大概率就是这个造型。

(歼-11挂载霹雳-17,也是“光杆弹”)

这当然不是一句“大道至简”就能解释,而是在综合考量气动、隐形、弹道、控制技术和能量管理之后的选择。首先就空气动力来说,弹翼和舵面确实能够起到精准控制的作用,但也会加大空气阻力,特别是高超声速飞行时,需要尽可能简洁光滑的表面来降低阻力。

特别是超远程空空导弹需要长时间高速飞行,如AIM-260设计最大射程在260公里,那么在燃料能量密度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前,气动设计效果直接关系到能量利用率,确保导弹在弹道末端依然有足够动能囊括目标的飞行包线。

其次,隐形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弹体表面的突出物太多会显著增加雷达反射截面积,“光杆弹”的外形更加平滑流畅,可以有效降低被探测到的概率,而且超远程空空导弹通常由隐形战机挂载,这也是降低载机被发现的可能性。

至于如何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和方向,在翼面被取消后应该会交给推力矢量发动机和飞控系统来完成,在得到数据链、卫星信号和主动雷达导引头的辅助下,超远程空空导弹不需要太复杂的机动即可锁定目标。

(用来应急的AIM-174B,可比旁边的AIM-120大多了)

除了气动设计,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AIM-260还用的是什么发动机了。从NAVAIR渲染图上的标记来看,AIM-260可能采用了三脉冲火箭发动机,但如果长度和直径相较于AIM-120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有消息显示直径可能还降低了25毫米,那么意味着燃料容积可能更少,也就是说AIM-260虽然射程可观,但速度很难跟得上,目前有无法证实的消息显示,其最大速度约5马赫。

由于这些武器仍处于保密之中,所以具体性能参数不得而知,但可以根据外界普遍认同的参数来对比一下。AIM-260射程200到260公里,最高速5马赫,霹雳-15最新型号最大射程200公里以上,最高速4到5马赫,而霹雳-17射程300到400公里,也有观点认为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最高速6马赫以上,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尺寸对比非常明显,所以霹雳-17有500公里以上射程也算合理)

更重要的是,霹雳-15正式服役差不多快十年了,连外贸版都有了,霹雳-17也可能已正式列装解放军空军,而且可能不止装备歼-20、歼-35等隐形机,不久前南部战区公布了歼-10C挂载霹雳-17的航拍影像,证明解放军在深入发掘和拓展使用超远程空空导弹范围。而AIM-260呢,如今只是两张渲染图证明其确实存在,而且最乐观的情况也是完成了测试,一两年内可能服役,这样的差距比性能差距更震撼。

实际上美国军方更应该担心的是,是AIM-260曲折的研发周期表明美军不但在新概念技术上落后解放军,在导弹这些传统领域也逐渐显露疲态,被解放军甩下越来越多,从前是弹道导弹,现在是空空导弹,再然后又是什么?这样发展下去,未来战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不好说,但美军反过来被技术落后所害,大概是确定的了。

0 阅读:114
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

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