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取得大胜宣告结束,一战歼敌25000人。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立刻在国际上引起舆论沸腾,志愿军在兵力和火力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奇迹,在战场上面硬碰硬的作战中击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蒋介石如遭雷击,对这样的结局深感震撼。显然,蒋介石对志愿军的估计不仅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就在两年之前,朝鲜战争刚刚爆发没多久的时候,蒋介石还向美国人主动提议出兵朝鲜,要在正面战场与志愿军再较量一番。
虽然最后因为美国人觉得此举不合适,拒绝了蒋介石的出兵提议,但从蒋介石当时的举动可以明确看出,他对我军并不服气,仍然幻想着“反攻大陆”。蒋介石得知美军下场的消息时,别提有多高兴了,恨不得立刻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
尽管蒋介石的希望破灭,却也不认为志愿军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时能占到什么便宜。其实,蒋介石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并不是个例,反而是绝大多数国家对这一战的看法。美国名将麦克阿瑟更是嚣张至极,直接无视了周总理的警告,悍然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畔。

蒋介石为何在听到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消息时,会觉得极其震撼?原因无外乎有两点。第一,蒋介石从一开始就没认为志愿军能够打赢美军,尤其是麦克阿瑟提出“圣诞节攻势”后,他更加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
但随着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打完,战局的结果出乎了全世界人的预料,蒋介石也对这个结果感到意外。但蒋介石并未因此改变对此战的看法,因为第一次战役也好,第二次战役也罢,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都与毛主席提前布局,刻意隐匿志愿军大量入朝的消息。
麦克阿瑟这两次战役吃了败仗,一个是吃了不相信中国人敢大量入朝参战的亏,另一个是吃了轻敌的亏,接连在夜战中被志愿军打歼灭战,这才导致局面出现了大反转。但随着麦克阿瑟狼狈离场,李奇微奉命上任之后,很快就稳住了局面,这也让蒋介石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确信,志愿军能取胜无非是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此后双方正面对战志愿军断然没有获胜的可能。

第二,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美军积极调动了“联合国军”六万之众,准备发起一场罕见的大规模攻势。笔者为何称美军此次进攻是“罕见”之举?原因很简单,以当时的战局来看,美军如果发起大规模进攻,首选必然是平康谷地。
秦基伟当时也是这样的判断,因为平康谷地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都是平坦开阔之地,非常有利于大部队展开,更能全面发挥美国机械化部队的高机动性。志愿军之所以与美军形成相持状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形。
志愿军善于打夜战,更善于打山地作战,在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山地居多,更有利于志愿军作战,这也是美军攻入三八线以北作战频频吃败仗的一个关键因素。基于这种考虑,秦基伟在平康谷地设下重兵防守,其中114师和44师分别是38军和15军的最强师,足可见秦基伟对此地的重视。
但实际上,美军这一次却没按常理出牌,一边是范弗利特骤然增大了投放的弹药量,直接将炮弹覆盖频率提升到1秒6炮弹的远超二战最高频率;一边是将进攻目标设在了小小的五圣山。

其实,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曾有南朝鲜二师上尉参谋李吉求向我军投诚,并提出“联合国军”可能要大规模进攻五圣山。只不过这种情报看起来不太像真的,而且志愿军当时在五圣山一带的高地也都布置了兵力驻守,也就没引起重视。
等上甘岭战役真正打响的时候,熟睡中的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被炮弹的冲击震醒,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儿。等崔建功爬出坑道,手持望远镜登远望时,眼前所看到的一幕简直令人头皮发麻。漆黑的夜晚,志愿军驻守的两处高地亮如白昼,不断有火光从天而降,密集的在两处高地上剧烈爆炸。
这时,志司也是后知后觉,因为狡猾的美军在15军的阵地前发起了佯攻,隐藏了这次大规模突袭五圣山一带高地的意图。等美军大规模进攻五圣山的情报证实以后,再想对前线守军下达命令已经成为奢望,因为前沿阵地的通讯设备在第一时间被炸毁,备用的13条线也在几分钟内全部断了。

上甘岭阵地的面积不大,美军的炮火却无比密集,几乎在一瞬间就让上甘岭阵地上成为人间炼狱。出其不意和火炮碾压,再加上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蒋介石了解到上甘岭战役的情况后,就已经不认为此战的结局有什么悬念,“联合国军”这一战与“大炮打蚊子”没什么区别,几乎是必胜了。
其实也难怪蒋介石有如此判断,美军当时的炮弹密集程度实在太大了,志愿军当时的坑道作业虽然日趋成熟,可以有效避免炮弹的伤害。但炮弹密集爆炸之下,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虽然可以避免被炸伤,但是震伤却在所难免,几乎所有战士都有鼻口出血的情况,甚至很多战士被震牺牲。

但蒋介石低估了志愿军的斗志,就在志愿军的通讯被炸断以后,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顶着枪林弹雨就上去了,期间多处负伤,最终在牺牲前用自己的身体连上了最后一段电线,为志愿军争取到3分钟的通话时间,令前线将士得以接到指挥部的布置命令。
志愿军夺回失守的阵地期间,美军将巨石掏空当堡垒,对我军威胁非常大。战士龙世昌手持爆破筒冲了上去,途中双膝被炸断,扔进去的爆破筒又被敌人推出来,最终用身体顶住了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家喻户晓的黄继光,也是在此时以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我军争取到了攻破敌人阵地的时机。诸如这些事迹,在上甘岭阵地上不断涌现,一批批英雄倒下去,用鲜血和勇气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让范弗利特弹药量从恐怖的代名词沦为笑柄。

正因为志愿军一次次打破了蒋介石的观念和印象,终于在上甘岭战役获胜之后,让蒋介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蒋介石从震撼中缓过神来以后,评价毛主席时用到了15个字:“这世界上无人可与毛泽东相提并论”。
一路发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