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8年,长江水域正遭遇着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那巨浪汹涌湃,堤坝也岌岌可危。随着上游连续多日的暴雨,水位在不停地上升。
当地的防洪形势,陡然间急转直下,堤坝几乎就要崩溃了。眼看着堤坝即将溃堤,无数百姓尚未来得及撤离。
在这时,某个连长的命令响彻了整个防线:“全连死守30分钟”!
这30分钟,到底带来的是希望还是绝望?在洪水的威胁下,他们能否坚守住那段决定命运的大堤?
一、发现险情,紧急应对
1998年的夏天,暴雨连连,气候异常,长江水位节节攀升。
长江大堤,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百年,守护了无数的百姓和土地。然而这一次,它再也撑不住了。
堤坝被连绵不断的暴雨冲击,水流不断增高,一次次冲击着堤坝的脆弱防线。大堤开始悄悄的出现了裂痕,随时可能决堤。
这次的威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因为它来得太快,来得太突然。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九江市的防汛工作也随之进入了紧急状态。
有关部门已经下达了撤离的指令,但是没有人预料到,这次的洪灾会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其威胁的程度远超常规的应对措施。
那几天,地方的防汛指挥部门和相关单位全力以赴,但洪水的来势之猛,早已让任何应急预案显得苍白无力。
所有的警报都在响,几十个监测点的数据显示长江水位快速上涨,而当地一些堤坝已经出现了裂缝和渗水现象。
水位开始逼近堤坝的极限值,防守线上的士兵们每时每刻都在忙着加固堤坝,挖掘排水沟、搭建临时防线。
8月7日,警察在巡查过程中,惊讶地发现了一个泡泉。
泡泉是指地面下的水流加速,土壤被冲刷掉,从而使堤坝的底部逐渐被掏空,出现泡泉意味着大堤随时可能发生崩溃。
泡泉的直径从拳头大小,迅速地扩展到一米多,水柱持续不断地喷射着,堤坝的底部被冲刷得越发严重。
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等待更多的专家意见,他们只得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
这时候,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赶到了现场——陆军第1集团军第3师的反坦克连,他们迅速开展了紧急抢险工作。
在团副参谋长王耀的指挥之下,连队迅速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去寻找所需的材料,准备好应对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崩塌。
此时洪水并没有停止蔓延,水流汹涌,士兵们站在水中,几乎要被水流吞没。
他们不停地拉起老百姓,把他们带离危险的区域,自己却依旧坚守在前线,不允许有一丝松懈。
“快,快去找沙袋、碎石,堵住泉眼!”连长贺德华大声命令道。然而洪水来势汹涌,堤坝的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问题来了,堤坝一旦破裂,水流可能瞬间席卷周围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造成的灾难将不堪设想。
长江大堤沿线可不是光一个村庄、一个市镇那么简单,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百姓还没有来得及撤离,这可怎么办?
贺德华当即下令“死守30分钟”,他知道,只有坚持那30分钟,才能给老百姓更多的时间撤离,才能为接下来的救援争取更多的机会。
此时的他们,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时间。
二、死亡与坚守的考验
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战士们的坚持已经接近极限。
短短30分钟,听上去不过是片刻的战斗,但对这些守卫大堤的战士来说,每一秒钟都在拉锯生死。
他们不是没有疲惫,而是每一次感到虚弱,身旁的队友和连长都会给他们加油:“再坚持一会儿,大家一起”。
泡泉的蔓延速度愈发惊人,水流的力量也越来越大。战士们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快,泥土的积累让他们脚步沉重,几乎无法再站稳脚跟。
大家一边用沙袋填充,一边继续堵住泉眼,可是不断增长的泡泉已经无法简单通过沙袋来填补了。
连长贺德华此时心里清楚,情况已经变得异常危险,如果这口泡泉不能得到彻底封堵,堤坝的崩塌将是不可避免的。
而一旦堤坝崩溃,整个九江都会被洪水吞噬,数百万百姓的性命将会丧失。
“大家撑住!”贺德华连长再度喊道,他知道,自己和战士们的坚持已经快到了极限。
但他们每救出一个人,每帮助一位百姓渡过险境,都会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水越来越深,水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战士们发现,沙袋碎石都没办法再压制住这股洪水的力量。
于是他们又开始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屏障,硬生生地顶住了泡泉的水流。每一次扑入冰冷的水中,战士们的体力消耗,都在加剧。
在这场战斗中,许多战士因为体力不支而摔倒在水中。为了防止更多的伤亡,其他战士立即冲过去,将他们拉起。
在泡泉不断冲击下,随着一声巨响,堤坝终于无力支撑,底部发生了崩塌,决口开始扩展,战士们原本的努力瞬间变得微不足道。
洪水如同猛兽一般,迅速吞噬了原本坚固的堤坝。这一刻,贺德华连长知道,他和他的战士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他们坚持了不止30分钟,而是37分钟!可惜最终还是未能避免堤坝的决口。
三、平凡的超级英雄
虽然只是短暂地死守了30分钟,没能挽回堤坝的崩场,但却给那些处于危机之中的百姓,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此时的战士们,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但每一名战士的眼里都没有一丝放弃的神情。
你能想象那些浑身沾满泥水、脚底已经磨出水泡的战士吗?
他们几乎就像是一个个在行走的尸体,可每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把那最艰难的任务一个一个地完成。
那一夜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休息,士兵们站在冰冷的水里,一直用自己的身体当人墙,坚守着堤坝,抵御着像海啸一样的洪水。
他们为了挽救很多百姓的生命,几乎把自己的生死都不顾了在冷酷的洪水面前,他们的意志跟钢铁一样坚硬。
随着时间的推移,堤坝的状况变得更为严峻,在8月8日这一天,堤坝又出现了决口的情况,而且这次决口的宽度达到了惊人的60米!
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决口,之前为应对这种情况所采取的所有抢修措施,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部队紧急调集,现场作战指挥迅速制定出应急方案:用铁网覆盖决口,然后填埋石料,用人工修补。
虽然一切手段显得那么仓促、无奈,却也展示了人民军队面对困难时那种义无反顾的决心。
这个过程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士兵们不断更换着疲惫的队伍,每一次倒下的人,都会被后来的战士拉起来,替代他们的岗位。
就连年近60的董万瑞指挥员,也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和年轻的士兵们并肩作战。
经过几天几夜的持续努力,战士们终于把堤坝的决口暂时堵住。尽管水流依然汹涌,但人们已经有了喘息的机会。
灾难过后,九江市经历了漫长的重建期。解放军的英雄事迹深深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战士们不仅仅是守卫者,还是百姓心中永远的英雄。
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荣誉,他们要的只是守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九月十五日,经过长时间的抢修与恢复工作之后,解放军的战士们终于可以撤离了。
当他们即将准备离开的时候,成群的百姓站立在街道两旁,不停挥手送别。
那五颜六色的旗帜,那明媚的笑脸,还有那一篮接着一篮送过来的食物和衣物,让人心头一酸。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他们的誓言,很可惜在这场灾难里,好多英勇的战士,再也没机会看到这份属于自己的感谢了。
像高建成、杨德胜等26位战士,他们在这次抗洪战斗中,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泥水混合的土地上。
其中年纪最小的战士才18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这场人与自然对抗的壮烈章。
灾后国家拿出282亿人民币,给长江大堤做加固工程,现在的长江大堤那叫一个坚固。
尽管曾经百年一遇的洪灾已经成为过去,可它留下来的教训以及那段深刻的记忆,会永远刻在每一位参加过这场抗洪战斗的人心里。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夏天,九江人民与解放军战士们一起,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长江流域最坚实的防线,捍卫了无数家庭的安宁。
每一位参战的军人,以自己的行动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为人民,为使命,生死无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法治平安淅川2022-07-25 10:31《98年长江大堤即将溃决数十万人未撤离,连长下令:全连死守30分钟》
中国宁波网 2014-07-28 07:30:28《他们曾是军人如今光环虽褪去 危难之中尽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