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不当官不爱钱,却愿为国家“拼命”

墨寒雪 2024-09-16 16:08:44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不拼命,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做什么?

在中国海军的科技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名字如雷贯耳——马伟明。

他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是海军系统公认的“国宝”级人物。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让美国人都惊叹的科学家,曾经差点成为一名普通的工厂学徒。

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从一个辍学的少年,成长为国之重器的缔造者?又是什么让他甘愿放弃优渥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实验室?

【一个科学家的诞生】

1975年,镇江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15岁的马伟明正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

他刚上了几天高中,父亲就让他去电器工厂当徒工,在那个年代,能进工厂是个好机会,全家都能沾光,马伟明很听话,离开学校下了车间。

但命运似乎另有安排,马伟明的数学老师不愿放弃这个好苗子,他找到马家,苦口婆心地劝说,就这样,马伟明被父亲从厂里带了出来,继续上学。

1978年,高考恢复,马伟明填了“服从分配”的志愿,阴差阳错间被海军工程学院录取了,说来有趣,当时的马伟明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正是这个他不太情愿的选择,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科学殿堂的大门,在海军工程学院,马伟明开始接触到船舶电气工程这个专业。

虽然当时的解放军海军装备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学院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中国海军能开上我们国产的军舰,是老一代海军科研人员的梦想。”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马伟明,从那时起,马伟明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他的成绩优异,品行端正,毕业后被留校任辅导员。

但马伟明并不满足于此,他心中始终燃烧着对科研的热情,于是,他继续报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在面试时,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考研时,马伟明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做学问。”

马伟明的这番话让张盖凡教授眼前一亮,他看出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潜力和对科研的热忱。

于是,张教授决定亲自指导马伟明的研究生学习,在张教授的悉心栽培下,马伟明如鱼得水,很快就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

就这样,马伟明从一个差点辍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充满热情的科研工作者,但这仅仅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

【挑战权威,为国争光】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落后,很多关键技术都依赖进口,国外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我们只能购买一些淘汰的二手设备,这种状况让马伟明深感憋屈。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马伟明开始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前沿的领域之一。

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常常通宵达旦,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直到同事发现他晕倒在实验室里。

1989年,他提出了“大功率逆变技术”的创新理念,这个想法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国外权威专家断言,这种技术至少还需要20年才能实现。

但马伟明没有被吓倒,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4年,他们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百万瓦级船用逆变电源,这一成果让国际同行震惊,也让中国海军的电力系统实现了质的飞跃。

马伟明的成就不止于此,他还带领团队攻克了电磁发射、电磁制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为中国海军装备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并没有让马伟明停下脚步,他常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追赶,而是超越。”正是这种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着他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996年,他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2017年,他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但对马伟明来说,这些荣誉远不如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在祖国的军舰上来得重要。

随着中国海军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马伟明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电磁弹射】

电磁弹射技术,被誉为航母的“皇冠明珠”,这项技术能够大幅提高舰载机的起飞效率,是现代航母的核心装备,长期以来,只有美国掌握这项技术。

2000年初,马伟明开始关注电磁弹射技术,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还不具备研发这项技术的能力,但马伟明不这么想。

电磁弹射系统涉及电磁学、力学、控制学等多个学科,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马伟明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一步步摸索前进,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从未放弃。

有一次,实验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连续几个月都无法解决,团队成员都快要崩溃了,但马伟明依然保持冷静,经过近20年的潜心研究,马伟明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首次亮相,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国同类装备,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惊呼:“中国可能已经赶上了我们的航母技术。”

马伟明并没有因为成功而停下脚步,他认为,科技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

马伟明的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团队和学生,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成长。

他们继承了马伟明的科研精神,正在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在马伟明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简陋的行军床,很多时候,他就睡在这张床上,以便随时处理科研问题。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让马伟明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但他并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就。

他深知,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因此,他格外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时,马伟明总是强调两点:一是要有家国情怀,二是要有创新精神。

在马伟明的带领下,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逐渐成长起来,这个团队不仅在电磁弹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他们的成果,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马伟明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写照。

马伟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只有胸怀祖国、勇于创新,才能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结语】

马伟明的一生,是一部献身科研、报效祖国的奋斗史。

马伟明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不懈奋斗。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马伟明这样的科学家,用智慧和勇气,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信源】

中国知网:《“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08-01 《马伟明:制胜深蓝》的报道

1 阅读:104

墨寒雪

简介:谢谢关注